康复即就业!河南三门峡市探索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新路径

全文2553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河南三门峡市探索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新路径,成立三门峡市脊髓患者幸福重建中心。

02该中心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自我照护、行动自由的能力,实现职业重建,开创残疾人全面康复新模式。

03项目实施三年来,已累计举办脊髓损伤患者培训班10期,康复训练100人,实现就业创业71人。

04除此之外,三门峡市残联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已实现服务全覆盖,辅具适配率、康复服务率均达到100%。

05未来,三门峡市将以市级康复教育研究中心为平台,打造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体系。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郭晓卫正在进行从床上向轮椅腾挪的练习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三门峡摄影报道

都说虎毒不食子,但郭晓卫的妈妈却曾经想过,在自己去世前会带着郭晓卫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她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记者听了郭晓卫的故事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30年前,当时只有17岁的郭晓卫因高空作业导致脊髓损伤而瘫痪,正值壮年的他遭此横祸,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从那以后,郭晓卫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每天由妈妈帮他打理一切,包括上床、下地、坐轮椅、大小便……郭晓卫的妈妈认为,孩子的一生已经定格。

好在命运发生了转折。2021年9月15日,在三门峡市残联的支持下,三门峡市脊髓患者幸福重建中心建成运营,郭晓卫成了第一期学员。在这里,郭晓卫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经过一个学期15天的学习,郭晓卫掌握了自己上下床、掌控轮椅独自过障碍等多种技能,经过反复地训练,他不光做到了独立操作,甚至成了中心的教员,并且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如今的郭晓卫,不再用妈妈操心,还能挣钱向妈妈尽孝。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三门峡市脊髓患者幸福重建中心是河南省首家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群体为主要康复对象的康复机构,主要采取生活重建与职业重建相结合方式,帮助脊髓患者重获新生,实现“康复即就业”,开创残疾人全面康复新模式,使残疾人具备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康复即就业,开创新生活

脊髓损伤是在一瞬间由于意外发生,如车祸、高空坠落、脊髓炎等造成双下肢瘫痪,失去行动能力,失去自我照护能力,失去生活自我供养能力,造成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长期久坐引起并发症、褥疮压疮等,长期需要家人协助照顾生活,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及经济压力。

2021年,三门峡市印发《三门峡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首次将脊髓损伤伤友生活重建作为五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重要内容加以明确,并制定专项补贴标准每人康复资金8000元。

幸福重建中心的创始人陈国杰告诉本报记者,生活重建,就是帮助伤友恢复自我照护、行动自由的能力;职业重建,帮助康复后伤友恢复工作能力、创造经济价值;精神重建,帮助康复后伤友融入社会、重建幸福,推动脊髓损伤群体从消耗社会资源转型为创造社会价值。

2008年,30岁的陈国杰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导致脊髓受损,事故发生后,奔波于各大医院也未能实现重新站立,整个家庭也因这场意外受尽颠簸。

命运的重力一击,把他打入了谷底,脊髓损伤像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陈国杰的身上,生活不能独立,全部需要依靠父母的照顾。但他曾是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军人,他早已把军人的精神永远地根植于心中。他说:“我不能让这场意外把我的人生就此掩埋,我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了。”

陈国杰开始积极自救,他说:“开始我做事情都很慢,有些训练方法也不得当,自己连带轮椅摔在地上无数次”。他深知要想真正地独立,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自己去做,就像在部队训练的时候一样,不能害怕摔倒和疼痛,才能有机会重新“站起来”。

自救成功的陈国杰,想为同样脊髓损伤患者多做些事情,帮助更多他们从病魔的阴影中走出来,积极地面对生活,勇敢地面对社会。为此,他不断寻找脊髓损伤伤友,为伤友分享自己实现独立自理的经验技巧,组建生活重建训练营,通过生活重建协助伤友激发潜能,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重新拥抱生活、走出家门,重回生活正轨。

图片

陈国杰讲解坐着轮椅如何顺利通过坡道的技巧

2021年,陈国杰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创建了三门峡市脊髓患者幸福重建中心,探索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新路径。项目实施三年来,已累计举办脊髓损伤患者培训班10期,康复训练100人,实现就业创业71人,通过心理重建、生活重建和职业重建等方式,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逐步实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成为了社会社会价值的创造者。

付出终有回报。2023年,陈国杰被中残联评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优秀典型;2024年,中心被河南省残联确定为省级自主互助康复定点机构,同年,三门峡市脊髓患者幸福重建项目获评河南省2024年文明示范培育一类项目。

图片

幸福重建中心的残疾人朋友们一起唱歌娱乐

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体系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三门峡市残联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不断深化康复目标,加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情况和康复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实施个性化康复服务,目前三门峡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已渐成品牌。

在2024年精准康复系统中,三门峡市有需求的残疾人共计6883人,已实现服务全覆盖。其中,3355人有辅具需求、3528人有康复需求,目前辅具适配率、康复服务率均达到100%。

并且,针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三门峡市通过医教康结合,精准关爱特殊儿童。一是将灵宝市特殊教育学校纳入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至此,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均纳入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范围,通过选配服务能力强、实力过硬的医疗康复机构为校内残疾儿童提供送康复进校园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特殊教育和康复质量,促进医教康相结合,推进融合教育康复试点建设;二是每年选定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由市县两级残联和教育部门各捐赠专项帮扶资金,旨在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康复设施,提升融合教育服务质量;三是成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心。今年五月,市残联联合市教育局在市东风小学成立了“三门峡市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指导中心”,满足不同障碍程度孤独症儿童少年多样化教育和康复需求的同时填补三门峡市没有专属孤独症学校的空白,力争为孤独症儿童青少年探索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教育康复服务,为孤独症儿童少年的家庭分忧解难。

同时,因部分残疾儿童因康复意识薄弱、长期卧床、父母外出务工、代养人能力不足、居住偏远或接受义务教育等多种原因,导致残疾儿童不能及时入机构康复,影响或加重残疾现状。为帮助残疾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其基本康复需求,本着应救尽救的原则,三门峡市继续推进送康复上门服务和医教康融合教育服务,对有康复需求,但确实困难、无法入机构康复的儿童,由定点医疗康复机构提供送康复上门服务;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由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共同实施教育康复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康复需求的同时,也填补本市康复服务工作中的空白。与此同时,在渑池县设立残疾儿童集中托养试点,为有康复需求但无送训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集中托养服务,由托养中心负责残疾儿童日常生活,专业康复师提供康复服务,在充分满足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的同时解放残疾儿童家庭劳动力,实现“托养一个儿童,解放一个家庭”。

有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三门峡市争取到各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4029.31万元,为5891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2021年以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均受到三门峡市表彰。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三门峡市残联将以市级康复教育研究中心为平台,精心打造,发挥市级机构的示范作用,在本市形成以康复为主线、融合教育为目的的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