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西峰区:这个村子“蘑”力无限

央广网兰州12月20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刘新艳)寒冬时节,走进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司官寨村,仿佛踏入了一座由食用菌大棚构成的迷宫,座座大棚,棚棚相连。车间里,工人们忙着生产菌棒;大棚内,村民们分工协作播种羊肚菌……

图片

村民们平整土地播种羊肚菌(央广网发 刘新艳 摄)

司官寨村是西峰区的一个近郊村,也是一个富裕村。随着村民们的腰包日益鼓起,攀比等不良风气悄然蔓延。村党总支书记高虎与村中的有志之士看着村子里的种种变化,就琢磨着:得找个能长久发展的营生才行。

恰此时,庆阳市大力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高虎敏锐的洞察到食用菌产业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启了食用菌产业的“蘑”变之旅。

从无到有 万事开头难

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道路,充满了坎坷,村民们也不支持。

“这活儿咱没干过,肯定干不好,白费劲。”有的村民很抵触。

有的则满是担忧:“这风险太大了,咱可不能把本钱都搭进去。”

村干部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高虎不甘心,组织村干部自掏腰包到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考察。

归来后,他们立即召开村民大会,讲述看到的场景,分析村子的交通优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及食用菌产业的广阔前景,然而响应的村民依然寥寥无几。

就在此时,西峰区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如及时雨般抛来橄榄枝,组织近百名村民前往山东寿光、延安黄龙和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参观食用菌种植。

当看到那一片片蓬勃发展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现代化的大棚鳞次栉比,菌菇长势喜人,村民们的眼睛亮了起来,窃窃私语中满是惊叹与兴奋。

“这要是种成了,日子可就更有盼头了!”参观回来后,村子里像是被点燃了一团火。村民们干劲十足,纷纷开始筹备建大棚、种香菇。

2022年,该村采取群众自筹、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的方式筹集资金1700万元,建设占地92亩的食用菌基地,建成菌棒加工厂1处、生产棚120座、储藏冷库2座。

图片

正在建设中的西峰区司官寨村食用菌产业园(央广网发 孙嘉隆 摄)

同年10月13日,食用菌基地菌棒加工厂正式投产,4条生产线日均产菌棒3万袋,除了满足基地120座大棚的种植需求,还销售到了周边县区。

“基地建成后,群众既可以领取土地流转租金,也可以享受入股分红,还可以就近赚取劳务工资,大家有事做,有钱赚,才会参与其中。”高虎说,基地还引进第三方技术团队,推行技术指导到户,产品保底回收,增强群众种植食用菌的信心和技术。

联农带农 同心干一件事

“村组集体产业发展一定要惠及大多数群众,让群众共享劳动成果。”高虎说,大家齐心协力干一件事,肯定能干好。

司官寨村食用菌基地采取“村级联合社牵头组织、组级合作社具体实施、群众自愿入股分红、生产技术全线外包”发展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逐步形成“建强一个支部,做优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不断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村民郭有明以前一直在西峰区的建筑工地务工,基地建成后,他成了这里的第一批工人。“到基地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就收入了7000多元,活轻松,还能照顾家。”郭有明说。

村民们感受到了家门口就业的幸福,返乡创业青年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图片

工人们正在菌棒生产线上忙碌(央广网发 刘新艳 摄)

司官寨村村民白勇,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看到村里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2023年,他毅然辞掉工作回村,多方筹措80万元,搭建了14座大棚种植香菇。

“搭建大棚和购买菌棒,政府还有补贴,当年我就获得不错的收益。”白勇说,回到家乡,不仅能陪伴家人,还能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这种成就感和归属感是在外面体会不到的。

这两年,司官寨村按照市、区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要求,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联农带农、引领示范整村推进为核心,村民人人参与、人人持股的模式,引领群众抱团发展食用菌产业。村组党员群众以资金、土地、劳务等方式入股食用菌基地,赵坳组、高庄组、沟西组整组群众参与率达100%。

“从冬天的菌棒生产到春天的菌棒上架,再到夏季的菌菇采收、搬运、销售,群众在每个环节都能挣到钱。”高虎说,今年基地食用菌产量达到1500吨,产值达2700多万元,在基地务工的群众达700多人次,劳务支出达300多万元。

三元双向 引领绿色循环发展

尽管深冬时节的黄土高原处于冬闲时节,但在司官寨村却是一片忙碌景象: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里的50名种植大户认真聆听专家讲解香菇种植与管理技术;在食用菌产业园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抢抓晴好天气,赶工期、抢进度,加速推进项目进度;在村会议室,利用晚上时间,村干部和种植户们聚在一起,商量接下来发展策略……

图片

农技专家现场指导群众判断菌棒的发酵程度(央广网发 朱翠 摄)

“香菇种植给我们带来了收益,这是咱们继续前进的底气。食用菌产业园快竣工了,这是发展的新起点,羊肚菌和香菇错峰种植,实现一棚双收。”高虎说,发展食用菌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还要学习先进的培育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高虎所说的食用菌产业园是该村今年流转130亩土地,提质扩规原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的。按照“家家户户参与,土地高效利用,绿色无废循环,研养产销一体”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菌棒生产车间、废旧菌棒回收车间、烘干仓储车间、冷藏保鲜车间,并配套建设园区道路、水电、绿化、亮化工程。

“产业园建成后,进一步整合资源,集制棒、接种、养菌、销售、烘干、冷藏、仓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高虎说。

从120座大棚到460座,从占地面积92亩扩展到400多亩,从外购菌棒到本土化菌棒上线,从农户摸索前行到能人领办合作社,从产业基地到成长为产业园……

图片

正在建设中的西峰区后官寨镇司官寨村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央广网发 西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步步扎实,久久为功。司官寨村也实现了“养殖业-种植业-养菌业”之间的“三元双向”循环生产。利用周边村组产生的苹果树枝、玉米秸秆、养殖场废弃物等加工成菌棒,废弃菌棒又成为生产有机肥料及生物颗粒燃料的优质原材料,实现变废为宝、绿色发展。

“我们还要加快村两委干部知识更新,培养本地技术员和销售团队,在西安、宁夏等城市设立销售代办处,线上线下订单销售;同时丰富菌类品种,提高品质,增强品牌竞争力。”高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