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贺渌汀,创作不朽战歌《游击队歌》,逆境中受到毛主席关注

图片

文/曾长秋

音符是你杀敌的武器,

旋律是你进攻的号角。

游击队歌常萦绕耳边,

一代宗师人去精神在。

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贺绿汀,是一个既能作词也能编曲的战地红色音乐家。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他曾经用音乐作武器,激励华夏儿女奋起抗日,发挥了枪炮难以替代的作用。他一生创作了260多部音乐作品,包括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100首歌曲、6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及其他作品。代表作有《游击队歌》《牧童短笛》《天涯歌女》《四季歌》《嘉陵江上》等,以其炽烈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人们。

一、贺绿汀的家乡和家世

1903年7月20日,贺绿汀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九龙岭新庵堂村(今九龙岭镇绿汀村),原名贺楷,字安卿,号抱真。他的父亲贺生春,除了种田是行家里手以外,还善于经营纸行。贺家生有三男三女,贺绿汀的两个姐姐夭折,留下曼真、聚真、培真、抱真(即绿汀)四人,因贺绿汀排行最小,故乳名小六子。贺绿汀的妻子叫姜瑞芝,出身邵阳名门,祖上做过清末的督销总办,岳父是富甲一方的财主,婚后她随贺绿汀在革命圣地延安生活了多年。他们生有三个女儿,分别是贺逸秋、贺晓秋、贺元元,另有一小儿子在延安夭折。

图片

贺绿汀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音乐成就,除了自己的天分之外,与家人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的熏陶分不开。其家庭成员中有一个重要的共产党人——贺绿汀投身革命的引路人,比他大7岁的三哥贺培真(1896-1990)。贺培真又名贺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同窗同寝室五年半,与蔡和森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新民学会成员和中共党员,1925年从苏联归国。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是粤东潮汕地区红4师党代表。贺绿汀随贺培真参加了广州起义,一度在中共海丰县委工作。贺绿汀还有一个亲戚贺民范(1866-1950),又名贺希明,字洪畴,邵阳市邵东县魏家桥镇两头塘(今民范村)人,两家相距很近。贺民范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支持湖南新军响应辛亥革命并担任省临时议会秘书长;五四时期成为湖南早期共产党员、长沙船山学社社长、湖南自修大学校长,是刘少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任弼时等赴俄罗斯留学的介绍人。此外,贺绿汀家距近代军事家蔡锷、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的家都只有10余公里,袁国平还是贺培真的师范校友,更是贺绿汀的小学同学。贺绿汀的成长环境,奠定了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基础。

二、贺绿汀的音乐生涯

贺绿汀的家庭走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贺培真,他自己也是一名战地红色音乐家。贺绿汀出生和成长在家乡美丽如画的山水中,优美动听的戏曲和民歌滋润着他的少年心灵,常在放牛、拾柴时与村童对歌。1912年,贺绿汀入宝庆府循程书院(由他大哥创设的小学,今邵阳市第六中学)读书,与袁国平、姚喆等同学。小学毕业以后,他回乡执教了一段时间的小学音乐、图画课程。192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沙岳云中学(今迁衡山)艺术专修科,攻读绘画与音乐。1926年秋,他毕业并辞去岳云中学的教职回到家乡,一面做音乐教员,一面积极参加农村大革命,也带领学校师生为北伐军义演。由于受到革命洗礼,更由于当时回到家乡的三哥贺培真引路,贺绿汀担任了邵东县总工会宣传部代理部长,并于同年10月由总工会委员长向暄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贺氏族人有多人遭国民党当局通缉,纷纷外逃。贺绿汀碾转再三在广州寻找到从潮汕撤退下来的贺培真,年底即随贺培真、袁国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随部队撤往海陆丰地区,在彭湃领导的中共东江特委宣传部工作。他在这里谱写了中国第一首反映工农夺取政权的《暴动歌》,歌词中有“兵工农,兵工农,起来大暴动!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大成功”等句。应该说,《暴动歌》是他后来创作《游击队歌》的前奏曲,也是他革命性音乐的前期迸发。可是,海陆丰各县苏维埃政权遭国民党军队“清剿”而相继垮台,贺绿汀转道香港赴上海继续求学。1931年秋,身高体瘦的他在28岁时被录取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隐匿前段参加革命的经历,他报考音专时用了“贺绿汀”这个名字,后来此名蜚声华夏、声震乐坛。

贺绿汀虽然被录取为音专的自费生,但基本功扎实,既能作词也能编曲,最感兴趣的是钢琴、和声学等课程,并在课余翻译《和声学理论与实用》。由于远离家庭,加上家贫,他得不到接济,租住在一家缝纫店楼上,楼房低矮,伸手可摸到瓦片,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冷得要死,经常交不出房租或无钱吃饭。他坚持边学习边创作,还不断注视音乐界动态。1934年的一天,他在学校公告栏看到一则“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活动。活动是俄国钢琴作曲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将给予优胜者奖金100银元或提供免费出国名额。得到这一消息,贺绿汀异常兴奋,整天泡在那间酷热小屋里夜以继日地创作。有朋友问:“你这样认真地投入比赛,难道幸福之光会照射到你身上?”贺绿汀自信地回答:“对任何人来说都有获奖的机会,我必须认真对待这次比赛!”为了争取更多的获奖机会,他一连写了三首钢琴曲(即《牧童短笛》《摇篮曲》《往日思》)。作品写好以后,他郑重地寄出,期待着比赛结果。幸福的光环真的来临——连贺绿汀自己也没想到,他的三首作品竟然有二首获奖:《牧童短笛》获得一等奖,《摇篮曲》获得名誉二等奖。一曲成名,学校将他改为公费生,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译著《和声学理论与实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还为他的得奖作品灌制唱片。

《牧童短笛》荣获这次比赛的一等奖,是我国第一首飞向世界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分三段,第一段的主题轻快活泼,像牧童天真的笛声,回响在翠绿的田野上;第二段用民间舞曲处理,与牧童的笛声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仿佛听见了放牛娃们欢乐的笑声;第三段是笛声的“再现”,与第一段形成呼应。这种典型的欧洲的曲式结构借鉴,生动自然,毫无雕琢之感。由于对“笛声”相应的另一声部进行了有机处理,成为欧洲“复调技法”在中国作品中的成功范例。

图片

◆贺绿汀《游击队歌》手稿。

从此,贺绿汀作为国内外瞩目的音乐家,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的乐坛上。1934年他进入电影界,聂耳介绍他到明星电影公司任作曲股长,参与左翼电影事业。他为影片《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20多部影剧作品配乐作曲,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怀乡曲》《恋歌》《秋水伊人》等上百首歌曲,脍炙人口,传唱不衰。他为影片《马路天使》谱写的《四季歌》《天涯歌女》两支歌曲,成为20世纪30年代进步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贺绿汀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郑州、西安等地演出。年底他到达山西临汾城郊刘庄,听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介绍八路军指战员的抗战事迹,异常兴奋。接着他参观了八路军总部刚成立的炮兵团,听说这些大炮都是缴获的,有了创作冲动。于是,他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创作了不朽的抗日战歌《游击队歌》。这首献给抗战将士的歌曲在八路军总部一次晚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坐在前排的朱德、任弼时、刘伯承、贺龙以及来边区访问的国民党将领卫立煌都上台祝贺;朱德不但要求各部队学唱,自己还将歌词抄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经常戴上眼镜,像歌迷一样反复吟唱。这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曲调生动流畅,歌词通俗易懂,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斗争环境依然保持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从此,《游击队歌》迅速流传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抗日战场,成为鼓舞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的进军曲。在以后半个多世纪里,该曲历久弥新,始终深受国内外民众喜爱。

1938年6月,贺绿汀到武汉,在郭沫若任厅长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属电影制片厂工作。武汉失守以后他撤到重庆,任职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兼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音乐教师。他创作了《全面抗战》《上战场》《弟兄们拉起手来》《保家乡》《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还我河山》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歌曲,鼓舞民众的抗日斗志。1941年发生皖南事变,贺绿汀毅然离开重庆,辗转至华中新四军军部。他在苏北鲁艺音乐系及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任教,创办并主持音乐干部训练班,为新四军将士写歌教唱,受到刘少奇、陈毅的热烈欢迎。《游击队歌》《保家乡》还被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灌制成唱片,在海外发行。

1943年,贺绿汀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抵达延安,见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称赞《游击队歌》写得好。贺绿汀留在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从事音乐教育,创作了一系列革命歌曲以及歌舞联唱《扫除法西斯》、民歌合唱《东方红》等改编作品。他随军进入晋察冀解放区,1946年10月任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人民文工团副团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创作了《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民主主义进行曲》《新中国的青年》,成为人民解放战争中嘹亮的战歌。

图片

◆贺绿汀正在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贺绿汀调入早年就读的母校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上海音乐学院),一直担任院长(1984年改任名誉院长直至逝世)。在筹备学院的过程中,从校舍建设到教学设备,从聘请教师到录取学生,他都精心组织、事必躬亲。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他不但倡议创办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推行“大中小一贯制教学体系”,从小抓起为国家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还创办“少数民族音乐干部班”(学制三年),培养了30多个民族的200多名音乐工作者,还抢救发掘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他自己的音乐创作也进入新的高峰期,谱写了大量歌曲。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为悼念冯玉祥将军,受周恩来总理委托,他根据一首民间曲子创作了曲名《倒卷珠帘》的哀乐,震撼人心,动人心弦,后修改成常用的《哀乐》。他还与人合作写舞台剧《长征》,独立创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库》《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人民领袖万万岁》《军旗颂》等歌曲,还为家乡写了《二中校歌》,尽显大师风采。

20世纪50年代后期,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贺绿汀由于仗义直言招来了长期的麻烦,以致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五年牢狱之灾。尽管处境艰难,他不变求真求美之心,从不随波逐流,在狱中写了80万字反对“四人帮”的文字材料,谱写了《满江红》等战斗歌曲,被誉为“硬骨头音乐家”。1973年1月,毛泽东直接责问张春桥:“贺绿汀怎么样了?不要整了吧!”由于领袖干涉,才使他从监狱释放出来。他不顾七旬高龄、身体瘦弱,1979年牵头成立“民间音乐抢救小组”,调查和整理各地的音乐遗产。他还在音乐研究所成立翻译组,一方面借鉴国外音乐精华,一方面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晚年,贺绿汀在上海泰安路76弄家中度过(弄里有14栋单体小楼,地名亦村,他住亦村4号楼——二层楼的现代式花园住宅)。1999年4月27日,他走完了自己96年的生命历程。

三、贺绿汀创作的艺术特色

贺绿汀是杰出的人民音乐家、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1953年出席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并多次被聘为“布拉格之春”“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评委,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3年,在瑞典召开的国际音乐理事会第20届年会上,贺绿汀当选为终身荣誉会员。今坐落在上海汾阳路20号的“贺绿汀音乐厅”,就是对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最好怀念。

图片

◆贺绿汀从人民中来,为民族音乐事业奉献终生。

贺绿汀著有《我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意见》《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等论文,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相继出版了《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两卷本)等书籍以及《贺绿汀歌曲选》《贺绿汀合唱曲集》《贺绿汀独唱歌曲集》《贺绿汀钢琴曲集》《贺绿汀管弦乐曲7首》《贺绿汀作品精选》(音带二盒)。他一生创作了260余首歌曲,其美妙的旋律,动人的音符,流淌在人民心里,留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他总结自己从事音乐创作的经验,是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倡导的道路,将人民性与革命性相结合,立足火热的斗争实践,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创作优秀作品为工农兵服务。

伴随着贺绿汀的音乐生涯,是其作品的艺术精神。他的音乐作品艺术性极强,体裁也广泛多样,且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音乐创作特色:主要是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这与他及其父兄都喜欢家乡的邵阳花鼓戏和祁剧有关,家乡的戏曲和音乐给了他养分,后来又在全国许多地方汲取民间音乐的精华。可以说,他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先行者。他自己也认为,民间音乐是现实主义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素材。同时,由于蔡元培、萧友梅等以“启蒙”为旨归、大力倡导“中西合璧,兼收并蓄”,以创造中国专业新音乐。贺绿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西方音乐使他的音乐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因此,他在创作时其音乐作品遵循了西方曲式规律,音乐结构十分紧密,乐句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比较典型的欧洲音乐复调技法。尤其是他的半生战火经历,更加深化了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遂成我国音乐界一代宗师。

总之,贺绿汀奋斗了一生,在新中国,他担任了中共八大代表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这是党和国家对他一生成就的肯定。对于他的成就,有一副挽联恰如其分地写道:“牧笛扬华音,战歌壮国魂,灿烂乐章谱春秋,满腔赤子心;真言荡浊流,铁骨傲鬼神,浩然正气耀日月,一身报国情。”文如其人,必将流芳百世。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