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平凡生活里书写不平凡的故事,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近日,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出炉,他们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传递出平凡却伟大的力量。即日起,上游新闻记者将走进他们的生活,看他们在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带动更多人争当感动重庆的人,争做感动重庆的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背篓轮渡”上“摆渡人”的故事。
“得到这份荣誉,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12月18日晚,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举行,当天,正好是秦大益的46岁生日,他和“搭档”曹利芳一起走上了领奖舞台。
他们是重庆忠县忠州街道十字街社区的居民,运营着忠县长江段上“最后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渝忠客2180”也被网友们称为长江上的“背篓专线”,成为一张“暖心名片”。
每天早起开船送背篓菜农们去卖菜,成为他们雷打不动的习惯。到如今,他们27年如一日坚持开船运送菜农到县城卖菜,风雨无阻,全年无休,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开船。
洋渡、新生、乌杨等50余公里长江沿线的群众有进城售卖新鲜蔬菜、农村“土货”的传统。2010年,秦大益和曹利芳共同购买一艘小客轮搭载群众、菜农进城办事、卖菜。他俩一个开船、一个售票,陪伴着菜农们来来往往。
这艘客轮限载50人,因蔬菜体积较大,无法满足菜农出行。2013年,两人购入荷载140人的“渝忠客2180”客轮,船舱由此变得更加宽敞,也能容下菜农们的菜筐、背篓了。
“渝忠客2180”的航程约2小时。2016年,银百高速通车后,洋渡至县城车程仅50分钟,客源急剧减少,其他客轮纷纷上岸改行。因客车无法放背篓、扁担和活禽等,菜农们仍选择坐船。
“只要有一个人走,船家就要动船。”这是同为船长的秦大益父亲生前最后的一句话,也深深印刻在他脑海里。
“曹妹儿,你们这船要继续开下去吧?”经常有菜农试探着问曹利芳。面对和自己父母年龄相仿的菜农期待的眼神,她斩钉截铁地回答:“哪怕只有一名乘客,我们都不停一天航!”
秦大益、曹利芳继续坚守“渝忠客2180”客轮,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出船达363天。大年三十、初一,两人还要轮流守船。
往返一趟船,燃油成本需600多元,每张船票12元,每天至少得有50名全程乘客才能保本。但菜农并非天天有菜卖,有时每天只有一二十人坐船。收入多少、支出多少,这道算术题太简单,但秦大益和曹利芳不敢细算——算得太清楚,也许就没法坚持了。
在秦大益、曹利芳看来,种菜收益本来就少,如果船票再一上涨,辛辛苦苦种一季的菜就没赚头了。他经常对菜农们讲:“不管我们的船开多久,我们都不涨一分钱。”
面对每况愈下的收入,秦大益和曹利芳没想太多。在码头等候菜农时,两人就用手机记录长江美景和菜农上下船的画面。
2022年夏天,他们将这些视频发到网上,美丽的峡江风光和浓浓的烟火气引来网友极大关注。他俩意外走红后,索性在船上开起直播,推介三峡风光,也推荐当地的农副产品。
有网友了解到菜农除去船票、吃饭,卖菜收入所剩不多,部分网友便慷慨解囊“包船”——将钱款转给曹利芳用于支付全船人的船票,并委托她提供免费早餐和午餐。船票多少钱,用餐支出多少,节余多少,曹利芳一笔笔记着。
目前,秦大益在某短视频平台的粉丝量达263.2万,曹利芳的粉丝量达110.8万。“网友那么信任我们,我们怎么能从中‘揩油’呢?”两人详细记下每一笔善款善物,并通过直播方式让全网见证爱心传递过程——“你们的善款,我们会一分不少地兑付;传递网友爱心,我们绝不‘揩’一滴油。”
他们利用新媒体“抖音短视频”传播正能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齐聚忠县,成立了“一哥2180爱心团”。更多网友则委托他俩代为慰问留守老人、困境儿童。出船之余,他俩便自己驾车将爱心钱物送给指定受助者。近两年,他们在社区、养老院、忠县特殊学校、灾区等地开展各类爱心活动,累计送出棉被、衣物、食品、电器、药品、学习用品等物资3600余件,总价值近10万元,帮助困难儿童、困难群众数百名。
这个冬天,秦大益和曹利芳依旧驾驶着“渝忠客2180”,载着满船烟火气和人间真情,成为长江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张皓 摄影 钱波 任君 视频编辑 王善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