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周刊|南洋好“食”光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江华
说起南洋,你会想到什么?是海口骑楼老街那一幢幢别具风格的建筑,是东南亚那些色彩斑斓的服饰,还是肉骨茶、叻沙等香浓醇厚的美食?
近日,“南洋‘食’光·源味海南——新加坡美食荟”在海口骑楼老街举行,让我们以食溯源,通过那一道道南洋美食,唤起对南洋往事的记忆,一同感受南洋风情。
海南鸡饭:
寄托乡情的美味
“一碗油润的米饭,搭配一块鸡肉,看起来平平无奇,没想到吃起来满口留香,特别是米饭,感觉能吃下好几碗!”来自福建的游客张画捧着一碗海南鸡饭,赞不绝口。虽然叫“海南鸡饭”,但其早已走出海南,要说最盛行的地方,海南之外就是新加坡了。
海南鸡饭食材简单,制作起来却大有讲究。据介绍,鸡肉不是用滚水煮熟的,而是在热水里慢慢泡熟的,这样做出来的鸡肉爽口、鲜嫩。而鸡油饭的精髓在于用鸡汤来煮饭,再辅以蒜头油,煮出来的饭咸香可口,油而不腻。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南人下南洋的浪潮把海南鸡饭带到南洋。当时,有些琼籍华侨暂时找不到工作,生活没有着落,为了谋生,他们便卖起了家乡的鸡饭。大街小巷便出现了沿街叫卖“海南鸡饭”的琼籍小贩,他们挑着两个竹篮,一个放着白斩鸡,一个装着淋了鸡汁的饭团,这就是最初的“海南鸡饭”。
历经一个多世纪,海南鸡饭由海南本地常见饮食,演变为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特色饮食文化,最终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国菜。
斑斓美食:
舶来品本地扎根
在各具特色的南洋美食中,以斑斓制成的食物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斑斓是一种热带绿色植物,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很常见,因其独特的香气和食疗价值深受当地居民喜爱,当地人经常用新鲜椰汁混合斑斓叶制作各种食物。
比如斑斓叶包鸡,是用斑斓叶包裹着腌制好的鸡块放入油锅炸。炸制完成后,外裹的斑斓叶会变脆,呈浅咖啡色,淡淡叶香渗入鸡肉里,外皮干脆而肉汁尚存。吃时伴以泰式传统材料做成的酱汁,风味甚佳。
又比如加入了斑斓的戚风蛋糕,会比原味蛋糕多了一层浓郁的青草香,既增香又解甜腻。斑斓和椰奶、柠檬茶等相结合后制成的饮品,也具有独特的风味。
20世纪30年代,文昌人到南洋后接触到斑斓美食,深深迷上了这种异国风味。不久后将斑斓种苗带回了海南。由于海南的气候和斑斓原生地气候较为接近,华侨将斑斓引种回海南后,斑斓便在这里迅速生长起来。
如今,在文昌市重兴镇,斑斓被人们种在椰子树、槟榔树或橡胶树下,其散发的香气弥漫在林中,令人陶醉。
肉骨茶:
有温度的平民美味
天气渐冷,此时来上一碗热乎乎的肉骨茶,倍感温暖。据介绍,肉骨茶里没有茶!之所以叫肉骨茶,是因为老一辈华人在吃这道美食之后,会饮用茶汤解腻,久而久之被人称为肉骨茶。
肉骨茶美味背后是南洋华人的辛酸历史。20世纪初,华人下南洋,在南洋炎热又潮湿的气候下,从事非常繁重的苦力活,不少人患上风湿恶疾,无法工作,日子苦上加难。
肉骨茶。资料图
相传,一位中医用马来西亚出产的胡椒,加上当归、党参、肉桂等中药材配置成料包,与猪排一起炖煮。一道既能祛除湿气,又能补充体力的美味就此诞生。
在南洋地区消费肉骨茶的人群主要是华人。每个不同族群的华人聚集地就有不同风格的肉骨茶。就和豆腐脑分南北一样,南洋肉骨茶江湖中也有几大流派争得不可开交,比如黑汤系的福建派、白汤系的潮州派等。
如今,吃肉骨茶早已成为了新马地区民众的生活习惯,在老一辈新马人眼里对肉骨茶的情感更是不能言表,青年一辈也耳濡目染,吃肉骨茶都已融入基因。
叻沙:
彰显南洋之开放包容
很多人认识叻沙,就是从新加坡开始的。在诸多南洋美食中,叻沙无疑是融合得最彻底的一个。中式的热汤粉或面条汤,加上十几种热带香料和椰奶熬制的汤底,让它不仅成为南洋的代表食物,更是这段移民历史的最佳见证。
“在没有亲自尝过叻沙之前,你很难想象十几种香料混杂在汤底里是什么味道。”来自山东的游客易佳说,初尝是酸、甜、咸、辣、鲜的集合,但细品之下,又有绕舌百味。因为里面加入了椰浆,起到了调和的作用,各种味道才不至于太突出,整体吃起来有丰富而不失醇厚的口感。
跟大部分汤粉类食物一样,叻沙好吃的秘诀在于汤底。各家熬制叻沙汤底的原料略有出入,但大体上离不开香料加海鲜的搭配组合。将鱼、虾、贝中的一种或几种,搭配香茅、南姜、罗望子、红葱头、姜花、辣椒等香料熬制若干小时,直到原料完全融入汤中。所以叻沙的浓郁,比任何一种汤粉都更加决绝。
叻沙太复杂又太包容,就像南洋这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地区。在文化大熔炉的锤炼下,一碗叻沙正是兼容并蓄的移民文化在餐桌上的最好体现。(邱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