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率达115%!广州城管超额完成这一民生实事

今年初,“推进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治理和改造升级,建设绿美广州”被列入2024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要求广州完成100座生活垃圾收集站、30座转运站治理和升级改造任务。近日,记者自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获悉,截至12月中旬,广州已完成115座生活垃圾收集站、35座转运站建设改造任务,任务完成率达到115%。

图片

白云区同和资源集运中心。

聚焦市民急难愁盼,整改臭气、污水、噪音问题

“改造升级后的垃圾中转站颠覆了我们的想象。”荔湾区御景小区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上下班路过中转站时能听见垃圾车倾倒垃圾的噪音,有时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如今改建后,我们路过也闻不到难闻的气味,蚊虫减少了。资源收集中心的外观与周边社区景观也很搭配,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好了。”

王女士提及的垃圾中转站即荔湾区御景壹号资源收集中心。收集中心安装有电动塑料篷布卷帘门,以及激光感应设备,车辆进出时自动开启,无人时自动下放,可减少垃圾收运时的噪音与臭味外溢。此外,站内安装使用智能雾化除臭设备,共30个喷雾头覆盖全站。自2024年5月启用以来,收集中心平均每天中转180桶其他垃圾和40余桶厨余、餐厨垃圾。

这是广州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的缩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垃圾收集、转运站改造升级,需要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缓解臭气、污水、噪音扰民等垃圾站点普遍存在的治理难点。

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城管购置安装新型负压除臭设备25套、更换次氯酸雾化除臭和等离子除臭设备9套、更新雾化喷淋和空气杀菌净化除臭设备117套,提高了垃圾收集、转运站的除臭效果。在治理污水方面,广州共完成26座垃圾转运站雨污分流工程,修建排污渠740米,修缮三级沉淀池11个,将22座垃圾转运站污水渠由明渠改为暗渠,防止污水臭味外溢。在减轻噪音方面,广州城管通过采取增加翻桶架结合部胶垫和压缩车间密闭性改造等措施减少噪音产生及外溢,先后修建密闭墙体2.1万平方米、增加翻桶架胶垫122块、安装隔音玻璃77块。

图片

天河区奥体路资源收集中心。

构建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调整路边直收直运点

据悉,民生实事开展以来,广州城管先后召开多场全市工作部署会和业务培训等,为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提供政策法规、外观设计、标准指引、技术工艺等支撑。今年7月,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印发《广州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日常管理规范》和《广州市生活垃圾收集站(点)日常管理办法》,明确操作规程,细化岗位职责,统一场地设置、场地卫生、场地秩序和现场作业等各项管理规定及要求,进一步建立起用制度规范站点管理的工作机制。

在落实民生实事的过程中,越秀区、天河区和南沙区结合点位实际,推进装配式站点项目建设,采取先设计、再厂家订做、后现场拼装等方式,开展垃圾收集站建设,既节省了施工工期,又确保了工程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装配式站点建设42座。

此外,广州在进行垃圾收集、转运站升级改造时,创新小压车进站投放垃圾的新模式,取消翻桶架,将前端的桶装车转运改为小型压缩车转运,既大幅提高垃圾转运效率,又减少了作业过程中的噪音扰民问题。目前,广州已在越秀区黄花岗街、东山街、大东街,海珠区瑞宝街、凤阳街以及荔湾区桥中街、彩虹街、龙津街、逢源街、南源街、昌华街等11条街道推行小型压缩车收集转运。全市已撤除或调整路边直收直运点594个。

图片

天河区珠吉街珠村资源收集中心。

广州城管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州城管还将按照2024年民生实事工作方法,继续组织各区围绕臭气、噪音、污水和周边环境四个方面开展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全市垃圾收集、转运站的质量品质。依据《广州市大中型生活垃转运站及主城区环卫停车场布局规划(2020-2035)》,通过采取新建和扩容改造等方式,积极推进我市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补齐垃圾转运能力不足的短板,确保广州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进站转运。

图片

越秀区应元路资源收集中心。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通讯员 成广聚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