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张“特殊”地图,带你了解不一样的临安!

临安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和丰富的地名文化
近日
《临安区地名文化系列地图》
正式出版
都包含了哪些有趣的内容
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01


政区地名
政区地名的出现是一个地域开发成熟的标志之一。《吴越春秋》记载:“秦徙大越鸟语之人置朁。”东汉后改作於潜。东汉建安十六年(211),贺齐平定山越,分余杭西部置临水县。唐垂拱二年(686),分於潜以西置紫溪县,后改昌化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后,临安、於潜、昌化三县基本稳定。1958年,撤销余杭县,并入临安县;撤销於潜县,并入昌化县。1960年,撤销昌化县,与临安县合并。1961年,划出原属余杭县的7个公社。1996年,临安撤县设市。2017年,临安撤市设区,成为杭州市第十个区。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02


山水地名
临安山水众多,主要有天目山、清凉峰、百丈岭、青山湖、中苕溪、南苕溪、天目溪、昌化溪等。境内群峰错落,水道蜿蜒,形成山、岭、坞、垄、坪、畈等不同地貌,山水地名因而数量丰富,独具特色。这些山水地名,不仅仅反映临安自然环境,更是连起了临安历史人文。如“浮玉山”即天目山,“苕水”即苕溪,收录在成书于战国至汉初的《山海经·南山经》中,是临安最早见于记载的地名。衣锦山、太庙山、功臣山、保锦山、锦溪等,是临安吴越文化名城的最大佐证。山水地名还通过延展,广泛应用在政区地名、交通地名、名胜地名中,构成具有临安特色的地名文化。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03


交通地名
交通地名是指由公路、水运、轨道、航空等运输方式产生和衍生的地名,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境内昔时以陆路为主、水路为辅,道路翻山越岭,遇水架桥,故有关、岭、亭、桥等地名;水路通航历史悠久,是山区货物运输主要方式,有渡、埠等地名。1933年杭徽公路开通,境内逐渐形成以杭徽公路为主轴的“鱼骨状”路网,出现路名、桥名、公交站名、停车场名等。2006年底杭徽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出现与高速公路相关的出入口名、隧道名、桥梁名、服务区名等。2020年4月杭州地铁16号线开通,又出现了地铁线名、站点名等。交通的每一次嬗变,都为临安地名带来了丰富的内容。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04


城市地名
截至2023年底,临安城市建成区面积约61.05平方千米,以青山湖为中心,西片锦城,东片青山,“两城夹一湖”,既有山水之胜,又有人文之韵、科技之光,成为了独具韵味的“国际湖城”。城市地名往往具有数量多、密度高、类别丰富、层次复杂等特征,临安城市地名除此外,还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锦城片是钱镠故里,吴越文化地名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类别丰富,涉及政区地名、交通地名、山水地名、景观地名、居住区地名、企事业地名等。青山片在城市化、工业化双轮驱动下,地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以交通地名、居住区地名、企事业地名最为突出,充分反映了拥湖发展、创新发展、融杭发展三条主线。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05


城镇地名
於潜位于临安区中部,天目山南麓,系杭徽公路要津。《吴越春秋》载:秦徙大越鸟语之人置朁。西汉元丰二年(前109),时丹阳郡领县有“於朁”。於潜以山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县西有潜山,因以为名”。另有人认为“朁”系越语,“於”为越人发语词。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昌化为浙皖之门户,杭州之边邑,地势险要,“右当歙郡之口,东瞰临安之郊,南出建德之背。古置关于此,诚三郡之要会也”。古称武隆、唐山、吴昌,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更名昌化。1960年,临安、昌化两县合并,但仍为临安西部中心。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06


产业地名
临安古代以农业为主,只有少量的手工作坊,近代工业几乎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开始发展,尤其在1965年以后,为了"备战”需要,根据省、市电子工业布局安排,昌化、龙岗建设成了工业重镇。改革开放后,临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6年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此后二产占比越来越大,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产业格局。随着2009年青山湖科技城成立,融杭发展、创新驱动成为发展主旋律,生态优先、城乡共富成为人们共识。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07


名胜地名  
临安名胜地名古以“临安十景”“潜阳八景”“唐昌十景”为代表,而今临安名胜地名分布广,数量多,种类全,集名山、名水、名谷、名洞、名刹、名人古迹于一体。临安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2024年有旅游景区(点)30余家,其中AAAA级景区5家,AAA级景区10家;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08


文化遗产地名

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3年底,临安共有杭州市级以上文保单位7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8处,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56处。临安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主要集中在五代至明清,类型包括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等,国保单位大多与吴越国关系密切。近现代重要史迹主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民族日报社旧址和周恩来演讲旧址等。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底,临安区有鸡血石雕、钱王传说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昌化竹编、千洪桃花纸与宣纸制作技艺等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天目窑烧制技艺、横畈豆腐干制作技艺等36项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天目面塑、睦剧等113项临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临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特色鲜明,源远流长,呈现样式多样,包括传统美术、民间文学、民俗、传统医药、传统技艺等,反映了临安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民群众非凡的创造力,以及在活态传承中与时俱进的成就。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09


吴越文化地名
吴越文化地名,是以钱镠为中心,上溯其先人,旁推其亲属、部属,下追其后裔,因他们的事功、遗存和传说逐渐形成的。吴越文化地名在临安具有原生性和独创性,与自然山水相融合,与城市发展相共振,是最有特色的临安地名。

吴越文化地名源于钱镠的出生、成长以及中原王朝对钱镠的敕封和地名的诏改,兴于后世对钱王的推崇,许多传说故事口口相传,与相关史实融合,最终成为地名沉淀下来。20世纪90年代后,吴越文化地名成为临安打造吴越名城的重要载体,地名类型包括政区、山水、街巷、居住区、景点、企事业单位等,地名分布随建成区扩张,地名常用词有“锦”“钱”“功臣”“八百里”“吴越”“武肃”“具美”“婆留”等。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10


天目山地名
天目山是天目山脉中的典型代表,古称浮玉山,后称天目山。天目山脉横亘于浙江省西北边界,成为浙皖两省自然分界线,总体走向从西南向东北,主体由东、西天目山组成,相距8.7千米。据唐《元和郡县志》载:“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

天目山历史悠久,儒释道文化灿烂,是韦驮菩萨应化道场、禅门临济宗中兴之地,自古高僧辈出,佛事兴盛,影响播及东南亚。相传梁昭明太子曾在此读书,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刘伯温等都曾上山揽胜,留下优美诗文和轶闻趣事。1939年,周恩来在禅源寺百子堂做团结抗日演讲,又极大丰富了天目山红色文化内涵。
图片

(正面——双击查看大图)

图片
(反面——双击查看大图)

《临安区地名文化系列地图》在“乡村著名行动”中应运而生,文字和专题资料来源于古今志书,包括万历《杭州府志》、清代《临安县志》《於潜县志》《昌化县志》,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临安县志》《临安市志》《临安县地名志》《临安市地名志》等。

资料/区民政局   封面图来源胡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