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近日,国务院批复《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根据《规划》,合肥的城市定位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合肥的核心功能定位为“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12月19日,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规划》进行解读。合肥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何逢阳介绍,在全新《规划》中,合肥支撑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全力支撑滨湖科学城、未来大科学城等科创片区规划建设,保障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合肥光源等重要科创平台建设,助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跃升,服务保障“国之重器”。
在上一轮规划中,合肥的定位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最新的《规划》支持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发儒在发布会上表示,《规划》增强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充分发挥合肥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龙头作用,助力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合力培育“长三角科创圈”。
在支撑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协同发展方面,黄发儒介绍,《规划》加强合肥都市圈区域协同,推进合肥长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副中心建设,提升合肥国际服务功能;保障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推进合六、合淮(南)同城化和一小时通勤圈建设,引导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都市圈协作格局。
如何理顺两个“徽京”的关系,也出现在《规划》中。
合肥与南京是全国距离最近的两座省会城市,坊间戏称南京为“徽京”。2021年出台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是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跨省都市圈规划,涉及江苏五市以及安徽马鞍山、滁州、芜湖和宣城四市。今年3月,安徽省马鞍山市曾发布《关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举措》,引发关注。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支撑合肥-南京都市圈双圈协同联动,共建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强化生态廊道与绿心协同保护,共同开展淮河、洪泽湖、女山湖等跨界生态空间协同治理,强化综合交通互联、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城乡融合共进,推进区域空间协同目标共达。
今年11月,南京与合肥正式签署《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两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近40家企业同步开展供需对接交流活动。
合肥正在改变昔日较为弱势的地位,与南京变成“双强”。2023年,合肥GDP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5.8%,人均GDP首次突破13万元。南京GDP逾1.7万亿元,增速4.6%。
在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方面,《规划》支持重大交通设施协同建设,支撑全面打造链接全球、畅通全国、辐射全省更具竞争力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陆路上,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航运上,推进港口与内河航道协调发展,支持江河联运、干支联运,建设一体化港口群。
根据近期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安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7年,合肥市与安徽省内其他市要实现高铁直达,安徽省将基本形成省内城市之间1小时、至长三角其他地区城市2小时、至中部其他地区城市3小时、至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及部分西部地区城市4小时通达的高铁出行圈。
“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是合肥的新定位。
2021年9月,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打造江淮联运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合肥希望到2025年实现“1251”发展目标,即合肥的航空货运网络覆盖100个以上国内外城市和地区;全货机货运航线数量力争达到20条以上;年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力争突破50万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保障年货邮吞吐量100万吨。
近期,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东区国际货站正在扩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7亿元,计划2025年7月底完工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这个新建国际货站计划2026年处理能力满足8万吨出港国际货运量,近期2030年预测货运吞吐量为35万吨,远期2050年为80万吨。未来,新桥机场也将成为安徽省对外航空货运第一门户。
2023年,合肥因成为“全国人口增量第一城”引发关注。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为985.3万人,比上年增加21.9万人。合肥预测至2035年常住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实际服务人口超过1500万人。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储昭海表示,《规划》划定了城镇开发边界1289.29平方公里,其中新增规模556.2平方公里。规划期内,充分支撑了包括科创空间、产业新城、基础设施在内的,准备开展城镇集中建设开发的空间,为合肥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实现千万人口、万亿GDP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