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介造假,名校学生竟遭十年拒签!

近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外交流项目,本应是一场学术交流的盛宴,却意外演变成了一场“灾难”。

根据10月24日学院官网“学生项目”一栏发布的“线下交流—选拔通知”显示,此次论坛旨在选拔优秀研究生赴剑桥参与主题为“数字经济与全球创新”的学术交流。

据了解,项目申请条件之一为浙江大学全日制在读博士生,以经院博士研究生为主,可以少量经院硕士,高年级的本科生。

项目内容丰富,涵盖了剑桥大学的交流研讨会、专题演讲、城市游览及学术访问等多个环节,时间定为2024年12月13日至2024年12月20日。

图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本应充满期待的学术之旅,却因签证问题而化为泡影。

在办理签证的过程中,负责主办这次“交流项目”的浙江大学教师涉嫌通过一家酷似剑桥大学的空壳公司“Cambridge Uni”中介机构处理相关事宜,并使用了伪造的剑桥大学邀请函。

这一行为被英国大使馆揭穿后,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均被拒签,并面临长达十年的签证禁令。

据学生透露,“他们出了一个假的邀请信,仿造了剑桥教授签名,这次申请签证,(英国)大使馆给剑桥大学打电话了,那个教授看这么多中国学生要来,说没这回事,使馆认定我们材料造假,哪怕是像我过签的,因为邀请信上有所有人的名字,也会被抓出来撤签。”

学生们愤怒地表示,他们本是怀揣着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却因组织方的失误而承受了沉重的代价。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已经向英国高校递交了深造申请,却因这场风波而前途未卜。

学生们纷纷质疑,为何伪造邀请函的决定是组织方所为,而他们却要承担如此严重的后果?

图片

事件曝光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迅速作出回应。

12月17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发布通报称,该活动签证申请被拒后,学院立即向学校报告并成立工作专班,展开深入核查。

目前,警方已受理案件,正式立案调查。

图片

然而,有媒体记者多次尝试联系相关人员,校方却以“正在开会”“不清楚情况”等理由避而不谈,致使信息公开不足,外界舆论质疑声不断。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的真相浮出水面。

除了“浙江大学—剑桥大学研究生联合论坛”交流项目外,浙大经济学院还组织了多个涉英项目,如“英国伦敦大学联盟(LSE)—国际精英课程项目”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项目中,“清风明月”和“Bill”这两个名字频繁出现。他们负责组建微信群、组织学生汇款等操作,但身份却扑朔迷离。

其中,“清风明月”被指为学院外事科秘书“王清风”,“Bill”则自称“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亚洲区代表”,但随后又被曝出是“伦敦大学周博超”,甚至是一家英国旅游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这一连串的爆料,让人不免对浙大经济学院的项目合作方与筛选机制,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更让人惊讶的是,多名参与涉英项目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项目费用竟然是汇给了一家名为“Cambridge Uni Education Limited”的公司。而这家公司正是之前涉嫌伪造邀请函的空壳公司!

此外,还有学生爆料称,汇款并非通过校方或学院提供的收款信息,而是由“Bill”提供支付宝二维码转账。

这一操作不仅违反了财务规定,更是一次严重的信任危机。

跨国学术交流,作为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愈发受到重视。

今年1月,浙江大学正式印发了《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三、四课堂学分管理办法》,其中“第四课堂”的修读方式引发了广泛关注。

根据该办法,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赴国(境)外高校等共建的联合培养项目、交流项目,或参加4周及以上的各类交流项目并提供相关证明,来获得“第四课堂”学分。

图片

在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对“第四课堂”尤为热衷。

据该学院学生透露,本学期他们所在系有近一半的同学都选择了赴境外交换学习。而其他学院的学生,虽然交换一学期的机会相对较少,但也倾向于在寒暑假期间参加各类交换访学项目,以获取学分并丰富自己的简历。

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突如其来的风波,不仅让浙大学子们陷入了困境,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浙大而言,这次风波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我们期待浙大能够尽快查明真相,给学子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同时,也希望这场风波能够成为推动高校交流项目规范化的契机,让更多的学子能够安心地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