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表面研究:“塑料材质+触控方案”成为主流,智能表面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05.1%

全文5416字,阅读约需1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汽车智能表面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汽车智能表面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2024年1-9月销量同比增长105.1%。

02智能表面主要应用于方向盘、中控台、车门、仪表台功能区等部位,提供传感/温控/照明功能。

03成本控制是智能表面量产的关键,2024年应用频率最高的材质是塑料,预计2024-2025年“塑料材质+触控方案”仍将成为主流。

04除此之外,智能表面设计需关注提升科技感、优化空间利用率与美观度、个性化定制等方面,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阿宝1990,本公众号专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每天给你一篇汽车干货,我们始于车,但不止于车。


佐思汽研发布《2024年汽车智能表面产业研究报告》。


本报告中,智能表面是指应用在车外或座舱内,通过电子传感器与各种内饰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皮质、织物、木质、玻璃、塑料、天然纤维、金属等)进行集成,可以被“功能化”(用于装饰美观或者指令下达),激活后可以产生光亮、热度,或者发出指令、声音等的一种内饰工艺。


智能表面在座舱内的“功能化”场景:影像/传感/照明/温控/音响

图片

来源:佛瑞亚


智能表面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05.1%



2024年,汽车智能表面的应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

  • 2023年 1-9 月,搭载智能表面的车型销量为 25.6 万台。

  • 2024年 1-9 月,搭载智能表面的车型销量攀升至 52.5 万台,渗透率达 3.4%,该类型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05.1%。


从座舱搭载部位来看,智能表面主要集中在方向盘、中控台、车门、仪表台功能区等部位,提供传感/温控/照明功能。


2024年1-9月,不同智能表面车型中,将智能表面应用于中控台的车型最多,销量达到23.4万辆;将智能表面应用于车门、车顶、方向盘的车型同比增长较快,2024年1-9月销量分别达到11.1万辆、2.1万辆、7.5万辆。


不同智能表面车型(按搭载部位)的销量

图片

数据来源:佐思数据库


其中:
  • 中控台采用智能表面内饰,整合多种功能,如信息显示、空调控制等,将原本繁琐的物理按键转化为简洁的触摸式操作界面,在外观上使中控台看起来更加简约大气与现代化;
  • 在车门内饰板上,智能表面设计通过触摸实现车门锁控制、车窗控制等功能的集成化操作,并支持在未激活状态下隐藏相关功能,增强车门内饰的观赏性;
  • 在方向盘上的智能表面则可以实现多功能控制,如音量调节、驾驶模式切换等,让驾驶员的操作更加便捷。


凯美瑞

凯美瑞2024款在中控台采用静电触摸与花纹透过式面板,支持通过触控控制空调温度、风向、玻璃加热等功能。


凯美瑞系列首次在2024款中控屏下方搭载静电触摸与花纹透过式面板

图片

来源:凯美瑞


别克

别克GL8/GL8新能源在前排车门通过新型融合工艺搭载smart touch光感触控板,未激活时与内饰风格融为一体,激活时可通过触控调节座椅位置或锁定/解锁车门。


别克GL8/GL8新能源smart touch光感触控板

图片

来源:别克


成本控制是智能表面量产的关键



2024年,汽车智能表面的渗透率仍不足5% ,其量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关键是解决工艺与成本问题。其中,智能表面的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工艺成本与维护成本。


材料成本

除电子元器件外,智能表面饰件材料主要包括塑料、金属、木饰板、透光革、织物等。2024年应用频率最高的材质是塑料,相关智能表面车型更多是将“塑料材质”与“触控方案”结合在一起应用,预计2024-2025年该方案仍会成为主流。


不同智能表面饰件材料的应用特点

图片

整理:佐思汽研


智己在L7车型采用金属门把手,LS7采用塑料材质门把手

图片

来源:智己


沃尔沃塑料材质的中控触摸按键

图片

来源:沃尔沃


工艺成本

智能表面的工艺具备多种路线,包括IMD(含IML/IMR)、IME、OMD等,在实际应用中,厂商会根据成本与效果综合选择工艺路线。相比2023年,2024年智能表面供应链厂商数量进一步增加,IME工艺得到更大范围的使用,是因为相对于IML/IMR等路线,IME成本较高,但能够实现更高的轻量化程度与工艺复杂性。


IMR/IML/IME三种工艺路线的部分特性对比

图片

整理:佐思汽研


对供应商而言,智能表面材料的创新与研发难度高于结构设计方案改变,所以供应商往往更倾向于优先对智能表面饰件的结构进行改变,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如:

  • 通过模块化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智能表面组件集成到不同的内饰模块中,降低安装和维修的成本;
  • 在触控芯片的选择方面,采用更集成化的芯片设计,减少电路体积,降低能耗;
  • 在时延性方面,采用更高灵敏度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提高智能表面对用户操作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 在通信方面,为了实现与汽车整体电子系统的无缝对接,采用更高速、更稳定的CAN-FD协议。


智能表面设计如何提升客户体验



2024年,智能表面最常见的交互形式主要为触控,相比传统的按键操作更加省力,且能有效避免误操作。以艾为智能表面解决方案为例,其触控叠加压感按键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误触发,同时触觉反馈的效果还能还原传统微动开关的触感,让用户在操作时能够获得明确的反馈,提升了操作的准确性与舒适性。


艾为触控方案AW86205QNR-Q1功能框图

图片

来源:艾为


在智能表面设计上,消费者更加看重三点,包括提升科技感、优化空间利用率与美观度、个性化定制。


提升科技感

汽车智能表面通过炫酷的触摸交互方式,与充满未来感的显示效果,充分满足客户对于科技感的追求:
  • 触摸感应方面,采用电容式触控技术,构建高灵敏度的触控感应矩阵,无论是轻触、滑动还是多点触控手势,均能实现精准且迅速的响应,其响应时间可低至数毫秒级别,有效避免了操作延迟所带来的不良体验;
  • 触摸反馈方面,通过内置的精密触觉反馈装置,如线性谐振制动器或偏心旋转质量电机,可依据不同的触摸操作生成恰到好处的振动反馈。如在进行菜单选择时,会产生轻柔短促的振动;而在确认重要操作时,则会有稍强且持续时间稍长的振动提示,从而模拟出真实的按键触感,增强了操作的直观性与可确认性。
  • 显示方面,通过Micro LED或OLED技术,以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呈现功能标识。


2024年3月,安通林提出门板方案构想NEXUS,搭载触摸式智能表面,除了提供点亮视觉功能外,还通过内饰自适应热表面技术提供加热功能,同时支持搭载电子后视镜功能,用于3D全息驾驶辅助系统,在需要时提供车辆外部道路的不同信息。


安通林NEXUS门板

图片

来源:安通林


优化空间利用率与美观度

传统按键复杂的布局容易让座舱显得杂乱无章,而智能表面可以通过集成化的设计,减少实体按键的数量,如运用系统级封装(SiP)与多芯片模块(MCM)等电子集成技术,将原本分散的微控制器(MCU)、触控芯片、显示驱动芯片以及各类传感器等电子元件高度集成于一个紧凑的模块之中,有效减少了电子元件的物理占用空间,为其他座舱部件的布局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4年相关车型搭载的智能表面,均支持触控功能标识在未激活状态下的隐藏,使得座舱整体更加简洁大方,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宽敞、舒适且美观的视觉感受。如智能表面中控台,原本用于控制空调系统、音响系统、车窗升降以及车辆驾驶模式切换等功能的多个实体按键,被整合为一个或几个简洁的触摸感应区域,通过在显示界面上呈现出直观的功能图标与操作提示信息,驾乘人员完成各种复杂操作会更加便捷。


2024年4月,马瑞利推出全新的隐形智能表面产品,采用“去屏化座舱”的理念设计。该产品设计在副驾位,将屏幕安装在半透明表面装饰下方,搭载表面布满微小孔洞的薄膜材料,当唤醒时,其中的灯光或 LED/OLED 点亮,光线会透过小孔穿出,显示控制界面;未唤醒时与内饰表面融为一体。


马瑞利隐形智能表面产品

图片

来源:马瑞利


个性化定制

不同的消费者对于汽车内饰有不同的喜好。智能表面可以通过工艺方案设计,设置实现不同的功能布局和显示效果,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中控台智能表面的主题颜色、显示内容等。


2024年4月,常熟汽饰推出车门氛围灯,由木纹LED、透光PU皮和透光织物由上而下依次组成,三者均可实现后期DIY灯光,其中木纹LED通过内嵌的感应振动机构,可以实现乘员自定义虚拟触控功能。


常熟汽饰木纹氛围灯

图片

来源:常熟汽饰


《2024年汽车智能表面产业研究报告》目录

页数:260


01

汽车智能表面行业概述


1.1 汽车智能表面定义


1.2 汽车智能表面发展历程

1.2.1 汽车智能表面发展历程:技术路线对比

1.2.2 汽车智能表面发展历程第一阶段

1.2.3 汽车智能表面发展历程第二阶段

1.2.4 汽车智能表面发展历程第三阶段

1.2.5 智能表面应用场景(内饰)

1.2.5 智能表面应用场景(外饰)


1.3 汽车智能表面技术简介

1.3.1 汽车智能表面技术 - IMD(1)

1.3.1 汽车智能表面技术 - IMD(2)

1.3.1 汽车智能表面技术 - IMD(3)

1.3.1 IMD类技术对比分析

1.3.2 汽车智能表面技术 - IME

1.3.2 汽车智能表面技术 - IME工艺

1.3.2 汽车智能表面技术 - IME优势

1.3.2 IME与IMD类技术对比分析

1.3.2 汽车智能表面 - IME 市场规模 2020-2025

1.3.3 汽车智能表面技术 - TOM

1.3.3 TOM与IMD类技术对比分析


1.4 汽车智能表面材料

1.4.1 不同类型智能表面装饰膜(1)

1.4.1 不同类型智能表面装饰膜(2)

1.4.1 不同类型智能表面装饰膜(3)

1.4.2 汽车智能表面材料:透光表皮

1.4.3 汽车智能表面材料:智能织物

1.4.4 汽车智能表面材料:透明导电电极(1)

1.4.4 汽车智能表面材料:透明导电电极(2)

1.4.5 透明导电电极材料性能对比

1.4.6 IME在触摸控件的应用

1.4.7 集成材料


1.5 汽车智能表面搭载部位

1.5.1 汽车智能表面应用(1)

1.5.1 汽车智能表面应用(2)

1.5.2 汽车智能表面应用 - HMI Control Panel

1.5.3 汽车智能表面应用 - Overhead Console

1.5.4 汽车智能表面应用 - Heater/Display


1.6 趋势分析

1.6.1 汽车智能表面发展趋势:总述

1.6.2 趋势一:

1.6.3 趋势二:“塑料材质+IML/IME”方案有望成为主流方案

1.6.4 趋势三:智能表面车型在不同车级/价格区间/主机厂的分布

1.6.5 趋势四:

1.6.6 趋势五:

1.6.7 趋势六:智能表面HMI设计与多模态交互结合


02

汽车智能表面Tier 1 研究


2.1 佛瑞亚

2.1.1 公司简介

2.1.2 佛瑞亚智能表面的5种功能

2.1.3 新动态:光影座椅

2.1.3 新动态:Light Title

2.1.4 智能表面(1)-(9)

2.1.5 佛瑞亚直觉系统


2.2 安通林Antolin

2.2.1 公司简介

2.2.2 发展历程

2.2.3 合作客户

2.2.4 智能表面产品

2.2.5 动态:与E INK合作

2.2.5 动态:可回收材料用于表面产品

2.2.6 NEXUS智能门板


2.3 大陆Continental

2.3.1 企业简介

2.3.2 发展历程

2.3.3 座舱智能表面(中控台)

2.3.4 智能表面特性

2.3.5 智能表面结构


2.4 马瑞利

2.4.1 Marelli简介

2.4.2 智能表面(交互式透光加饰)

2.4.2 智能表面(软触智能表面)

2.4.2 智能表面(中控台)

2.4.2 智能表面(隐形智能表面)


2.5 延锋

2.5.1 公司简介

2.5.2 业务布局

2.5.3 智能表面 (1)

2.5.3 智能表面 (2)

2.5.3 智能表面 (3)

2.5.4 XiM20-23系列的智能表面功能

2.5.5 XiM25


2.6 敏实集团

2.6.1 企业简介

2.6.2 发展历程

2.6.3 产品应用 (1)

2.6.3 产品应用 (2)


2.7 常熟汽饰

2.7.1  企业简介

2.7.2 智能座舱内饰


2.8 均胜电子

2.8.1 均胜电子简介

2.8.2 均胜电子组织架构与收购历史

2.8.3 智能表面业务

2.8.4 3D景观操控


03

汽车智能表面供应链企业研究


3.1 杜邦Dupont

3.1.1 发展历程

3.1.2 产品介绍

3.1.3 智能表面业务

3.1.4 智能表面业务主要产品(1)-(4)


3.2 Tactotek

3.2.1  公司简介

3.2.2  主营产品

3.2.3 IMSE技术:简介

3.2.3 IMSE技术:工艺

3.2.3 IMSE技术:实用案例

3.2.3 IMSE技术:特点与优势


3.3 CondAlign

3.3.1 主营业务

3.3.2 经营分析

3.3.3 导电膜产品


3.4 Covestro科思创

3.4.1 Makrolon Ai材料

3.4.2 Makrofol薄膜

3.4.3 Bayfol薄膜


3.5 Marquardt

3.5.1 Marquardt移动式客厅与智能表面结合


3.6 CGT

3.6.1 CGT Reveal材料


3.7 UltraSense

3.7.1 主营业务

3.7.2 动态


3.8 TouchNetix

3.8.1 TouchNetix触控产品


3.9 Sekisui

3.9.1 主营业务

3.9.2 产品应用(1)

3.9.2 产品应用(2)

3.9.2 产品应用(3)

3.9.2 产品应用(4)


3.10 e2ip

3.10.1 公司简介

3.10.2 产品应用(1)

3.10.2 产品应用(2)


3.11 Canatu

3.11.1 公司简介

3.11.2 经营状况

3.11.3 产品应用(1)

3.11.3 产品应用(2)


3.12 Kurz

3.12.1 公司简介

3.12.2 经营状况

3.12.3 产品应用


3.13 麦德美乐思

3.13.1 公司简介

3.13.2 产品应用(1)

3.13.2 产品应用(2)

3.13.2 产品应用(3)

3.13.2 产品应用(4)

3.13.2 产品应用(5)

3.13.2 产品应用(6)

3.13.2 产品应用(7)

3.13.2 产品应用(8)


3.14 Nextinput

3.14.1 Nextinput固态无入口方案


3.15 大明电子

3.15.1 业务与技术介绍


3.16 伟时电子

3.16.1 公司介绍

3.16.2 业务介绍

3.16.3 智能表面业务发展


3.17 宁波华翔电子

3.17.1 公司介绍

3.17.2 主营业务

3.17.3 发光内饰


3.18 正海科技

3.18.1 公司介绍

3.18.2 IML业务


3.19 泰矽微电子

3.19.1 公司介绍

3.19.2 TCAE10触控方案

3.19.3 TCAE12/32触控方案

3.19.3 TCAE32A触控方案

3.19.4 TCAE31A-QDA2触控方案


3.20 艾为

3.20.1 智能表面按键设计结构

3.20.2 智能表面触控反馈技术

3.20.3 智能方向盘方案:设计方案

3.20.3 智能方向盘方案:AW86205QNR-Q1案例

3.20.3 智能方向盘方案:AW86907QNR-Q1案例

3.20.4 芯片方案


3.21 商洛电子

3.21.1 商络电子氛围灯方案


3.22 曦华科技

3.22.1 曦华科技触控产品


04

汽车智能表面主机厂方案研究


智能表面车型汇总(1)2024年1-10月智能表面新车型

智能表面车型汇总(2)2023年7-12月智能表面新车型

智能表面车型汇总(3)智能表面典型车型


4.1 奔驰

4.1.1 奔驰概念车

4.1.2 奔驰V级

4.1.3 奔驰GLE


4.2 宝马

4.2.1 宝马7系

4.2.2 宝马i5

4.2.3 宝马iX

4.2.4 概念车iX Flow:变色特点

4.2.4 概念车iX Flow:变色原理


4.3 法拉利

4.3.1 Roma

4.3.2 Purosangue


4.4 大众

4.4.1 ID.7 VIZZION

4.4.2 帕萨特2025款


4.5 上汽通用别克

4.5.1 别克GL8/GL8新能源

4.5.2 别克威朗


4.6 一汽红旗

4.6.1 红旗EH7

4.6.2 红旗HQ9


4.7 长安阿维塔

4.7.1 阿维塔07

4.7.2 阿维塔12


4.8 吉利

4.8.1 吉利星愿

4.8.2 沃尔沃EX30

4.8.3 沃尔沃EM90

4.8.4 极氪001

4.8.5 吉利博瑞/极氪X

4.8.6 座椅触控面板


4.9 奇瑞

4.9.1 瑞虎9 C-DM

4.9.2 风云T10


4.10 上汽智己

4.10.1 智己L7

4.10.2 智己LS7

4.10.3 智控表面工艺原理


4.11 其他智能表面车型

4.11.1 腾势N7/8

4.11.2 极狐考拉

4.11.3 凯美瑞

4.11.4 小鹏X9

4.11.5 智界R7

4.11.6 凯迪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