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更绿色!山东加力扩大“零碳服务区”、边坡光伏等应用

今天上午,在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众新闻记者:

请问,省自然资源厅在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支持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图片

朱潇: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大省级支持力度,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提供了坚强保障。自2022年交通运输部和山东共建示范区以来,累计供应交通项目用地76.1万亩、年均25.36万亩,济南遥墙机场二期工程、雄商高铁、津潍高铁、德郓高速、临临高速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有关要求,扎实履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职责,为全省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做好项目统筹布局。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充分衔接《建设方案》,对列入“十四五”规划的项目带位置精准上图,对“十五五”拟规划建设及远期实施的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重点项目清单,提前预留空间布局。

二是用足用好政策,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对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清单的,积极争取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其他项目实行计划指标安排与市县盘活存量土地的“增存挂钩”机制,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推动符合条件的桥梁、隧道和急需施工的其他工程先行开工建设,保障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坚持“成熟一段、报批一段”,对报国务院审批的高速、高铁项目用地,可按市分段报批,对报省政府审批的线性交通项目,可按县(市、区)分段报批用地。

图片媒体记者在发布活动现场采访船舶制造相关情况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和制度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依托“实景三维山东”构建重大项目选址决策系统,可视化展示建设项目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自然保护地等位置关系,为项目精准选址提供支持。持续优化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等“多评合一”,实施用林用地合并审批,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与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及市县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实行专班服务,全程跟踪指导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土地征收、用地组卷等环节工作,对重点交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图片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提高投资效益,扩大国内需求。请问,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图片

张玉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交通运输厅将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推动交通运输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一是着力抓好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布局谋划。以高水平规划谋划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围绕国家“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聚焦联网、补网、强链,全面抓好2025年重点项目实施和“十五五”规划编制,进一步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研究出台一批关键政策。

二是着力抓好“轨道上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雄商、津潍等6条在建高铁建设,积极谋划推进莱芜至临沂等高铁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建成通车济南地铁4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突破520公里。

三是着力抓好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建成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等重点项目。力争新增10条海运外贸航线、4个内陆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超过420万标箱,持续提升港口服务效率和智慧绿色水平。

四是着力抓好通江达海内河航运网建设。加快实施新万福河复航二期工程等4个续建项目,新开工建设京杭运河湖西航道升级改造等2个项目。加快小清河航运市场培育,大力推进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和应用取得新突破。

五是着力抓好四通八达公路网建设。提速34个在建、建成15个高速公路项目,高速公路里程突破93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加快“五大主题廊道”旅游公路建设,推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精品路段。

六是着力抓好现代化机场群建设。出台济南机场快速通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枣庄机场,力争开工聊城机场,加快建设济南机场二期,推动济南青岛在协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七是着力抓好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全面落实《关于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深入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加快60个重点项目推进实施,争取尽早投产投运。加快建设济南、青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中欧班列扩量增效。

八是着力抓好交通新质生产力培育。加快建设交通智慧大脑、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在扩大“零碳服务区”、边坡光伏等应用上持续加力、创新突破。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打造交通强国低空经济新示范。加大交通运输领域重大设备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老旧装备更新,更好支撑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杨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