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娃的长笛学习两年有感,妈妈说: “学乐器真的锻炼脑子!”

花友 @Flywind 的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正式学习长笛,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了,回望这两年的经历,孩子从刚开始的学校管乐团落选到拿回一张张奖状,孩子状态越来越好,学科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好了。花友总结了娃的两年长笛收获,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等等方面竟然都有了质的提升...


图片

本文由@Flywind发表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到今年12月初,豆苗的长笛课已经上了2年快100个课时了。虽然对于乐器学习来说,这个时间不算长。但对于她个人和我们全家来说,这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念。

缘起——

小学了怎么才想起学乐器?为什么选的是长笛?

相信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和疑惑的问题。幼儿园阶段我确实没有给孩子选乐器和学乐器的想法,这主要是因为自己6岁多就开始学钢琴,深知学习乐器的困难和枯燥。 在练琴过程中,日复一日的基本功练习以及巴赫的复调、平均律都把我折磨的够呛,曾一度让我打起了退堂鼓。不过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等到初中课业忙碌后就找了个理由再也不学了。相信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不走专业的琴童都和我有一样的经历。

因此,在对孩子的艺术培养上,学乐器并不是我的首选。我觉得带她出去感受大自然或做点手工、逛艺术展都比痛苦的坐在琴凳上敲敲打打要惬意的多。当然,我自己也有其他的考虑:相比乐器学习,业余的声乐学习性价比要高得多。且不论购买乐器的费用,单从练习频次和受众人群来看,后者都要轻松自在的多(其实是我误解了,这都是后话了~)。、

我原本是打算进了小学之后,争取进学校的合唱团去锻炼锻炼就可以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超出我的想象...

刚上小学的一天下午,豆苗放学回家兴冲冲的递给我两张通知单。我一看,分别是学校管乐团和弦乐团的招新通知。上面写着“欢迎新同学踊跃报名,意向乐器可以先圈上,最后等待乐团老师的选拔和确定”。

弦乐首先被我俩都排除了,一来是因为难,二来是觉得现在学年纪可能也稍微大了一点(这也是误解,后来才知道我们同年级的好几个小男孩都选了小提琴)。

管乐我还比较能接受,一方面学管乐的大多需要牙齿换的差不多了、年龄多在6-7岁之间的孩子,另一方面是觉得学管乐的孩子相对来说要少一点,更重要的是管乐能锻炼肺活量,可能对肺比较好。这里插一句,我同班的一个初中男同学是吹黑管的,另一个男同学是吹萨克斯的。两个人的肺活量都很大,很少生病。而且每到12月的艺术周,他俩在一众钢琴、小提琴表演中显得很特别,毕竟那时学管乐的孩子在三四线城市也是极少的。也许就是这样,让我对管乐一直有滤镜。

回归正题,在给豆苗展示了各个管乐器的照片和视频后,结合她的外形条件和喜好,我们大致选定了两个意向乐器:长笛和单簧管(黑管)。我俩当时协商好了,如果被校管乐团选上这两个乐器中的任何一个都去试一试学一学;但是如果没有被选上或者被分配其他乐器了,我们就不考虑管乐了,去争取一下合唱团或者去少年宫学声乐。

一周后的一天,豆苗一脸沮丧的告诉我,她没被管乐团选上。具体原因也不清楚,选拔时就看了看身高和牙齿,问了一下有没有音乐基础就敲定了。从她口中我也知道报名长笛的人数是最多的。当时的她,还因为没被选上整整郁闷了一晚。我又是安慰又是开导总算把这事给过过去了。我和爸爸都以为她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很快就把这事儿忘在脑后了。之后的一年级就是在和鼻窦炎、中耳炎、细菌感染发烧抗争中度过。比起学乐器,孩子身体素质的下降更让为人父母焦心。坚持体育锻炼、少生病是那时我们眼中唯一重要的事情。

转眼豆苗已经升入二年级,没想到有一天她突然又给我提起想学长笛的事儿。由于学校的管乐团只招一年级新生,所以再想跟着学校学习的希望是破裂了的。我考虑了一下决定先带她去附近的音乐机构试试课,看看她到底喜不喜欢,我也想顺便考察一下她的嘴型和牙齿条件。没想到第一次试课,她在老师的指导下仅用5分钟就吹响了笛头。而且经过一年的生长,她的手臂和手指也能基本够着正常长笛的按键了。可能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暂时放弃了对“练琴时间、练琴效果、与学科的平衡”这些现实问题的考虑,同意她开始学长笛。

图片

找老师其实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在线下我们一共试过两个机构的老师。由于试课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和老师的接触也不深,所以也谈不上对老师满不满意的。而且当时疫情严重,我还是非常担心线下上课的效果及线下机构的稳定性(大家都懂的)。

因此,我个人还是更偏向找个人工作室里的老师。11月里的有一天,我百无聊赖的翻了翻注册好久不用的xhs,就这么找到了投缘的安安老师。于是这样,一路上网课上到现在。

图片

收获——

1.身体素质的提高

豆苗从5岁开始就深受鼻窦炎和中耳炎的困扰。小学一年级曾为此在家休息了一个月,不仅耽误学习,抵抗力也下降了很多。我一直想找到一种不吃或者少吃抗生素就能控制鼻炎的方法。而吹长笛,在我看来,能对呼吸道系统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

在这两年里,豆苗每年的肺活量测试从最初的1300涨到了如今的2000;长音的气息也从4-5秒延长至12-13秒。更厉害的是,因为吹高音需要用腹部支撑,豆苗小腹的肌肉都紧实了。而据我统计,自吹长笛以来,她的鼻炎发作概率也减少了一半。

(为了表示严谨,我只谈个人感受。毕竟我不是科研人员,也没有那么多的数据样本可以分析。鼻炎的发作与多种因素有关,不是单单依靠吹长笛就能改善的。其他方面我们也做了调整,多管齐下才能达到目前这种效果。如果鼻炎发作,还请遵医嘱。)

2.自信心的增强

学习长笛前,豆苗的学科成绩不算好。可能是之前没有做过幼小衔接再加上身体不好落下了课程,她在二年级上学期破天荒的掉到了班级倒数(尤其是语文,数学稍好一些)。这直接导致了她在班级里受到了一些不友善待遇,也严重影响了她的自信。那段时间真是全家的至暗时刻T.T我们再也不想回忆了...

不知道她是不是有点小小的天赋,自2022年12月初开始学长笛起,她先是在学笛半年后的六一儿童节上表演《萱草花》独奏。又在同年的“蜀少年成都市级西洋管乐展演”中以90分的成绩夺得了小学A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年初又获得“澳门国际青少年音乐盛典(四川赛区)”儿童C组的金奖;5月,学笛未满18个月的豆苗第一次参加“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蜂鸟音乐奖”,竟然以23分一等奖的成绩冲进全国总决赛并最终获得全国三等奖。

这一张张的奖状虽然薄,但给她带来了无尽的认可与鼓励,让她觉得自己原来也可以闪闪发光~外界的认可无疑让豆苗重塑了信心,并由此辐射到学科上。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她的学科成绩慢慢好转。在班级里,老师和同学对她的认可度也慢慢提高,将她连续三学期选为班级小组长和小法官。肉眼可见的,豆苗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图片

3.合作能力的培养

去年学笛9个月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豆苗参加了“第一届红领巾鼓号队”的选拔,没想到竟然以最小年龄入选。说实话,豆苗刚进乐团我们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之前都是自己在家吹,也没有合过钢琴伴奏,可以说合奏基础为0。

刚拿到谱子时,我俩都吓了一跳:虽然谱子难度不高,但空拍和空小节都不少。自己吹好应该没有问题,主要是怕合奏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进。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小朋友们自有办法化解:一两次之后,豆苗就完成了“偷看别人——自己数拍——靠乐感”的进阶。而这一年的乐团经历使她的合奏经验实现了从0到1的跳跃,更直接促成了“蜂鸟音乐奖”上第一次重奏的顺利进行,也为今年青少年管弦乐团的入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4.时间观念的形成及自我要求的提高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于乐器学习来说,天赋固然重要,但每日的基本功练习必不可少。但现在的小学生学业压力比我当年大得多,就算书写作业不多,但每日必做的隐形作业诸如阅读、朗读、口算内容也占据了大量时间。

如何保持学科学习和乐器练习之间的平衡,这应该是大部分琴童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虽然长笛的练习时间较钢琴和小提琴略短,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练习时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挤压。好在这两年间家长的陪练已经让豆苗形成了“高效练习”“争分夺秒”的习惯。天气好的时候就在外面背谱吹;放学回家如果不想立刻写作业就先吹吹笛放松;学习累了会吹一会;时间紧张就主攻“难点乐句”,类似的方法我们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直到找到让她舒服的模式。

什么时候练、在哪里练、练多久都由孩子说了算。但练习要求从一开始就定好了一直没变过。也许是我要求高,也许是她自己听多了好的音乐,总之每日练习她对自己的要求也高起来了,有时候甚至能为了一个不完美气到流眼泪。当然,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也爱玩,偶尔摸摸鱼想蒙混过关的时候就该老母亲耳提面命的出场了。老实讲,前一年半的陪练时光里,豆苗也有把我气到流泪的时候,有时候我都在想学长笛到底是我单方面的坚持还是她真正想做的?我也曾发火把她谱子撕烂又默默捡回来粘好,更给她放过狠话不管她却又经不住指点节奏,说不累是假的,但她真正能吹出比较满意的乐曲或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时候,这一切的苦与泪好像都被大家遗忘了。自从去北京参加完蜂鸟,我感觉她好像更懂事了一些。我陪练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少,我俩之间关于“练的好不好、对不对”的内耗也越来越少。同时,这两年间外出旅游、度假我们都背着笛子,每日练笛好像已经形成了习惯。再累再困豆苗都会练一练音阶或练习曲。令我欣慰的是,她曾有一天告诉我吹长笛能让自己从繁重的学业中得到一丝喘息和舒缓。

5.对学科的间接帮助和综合能力的锻炼

常常听到有人说:“学乐器锻炼脑子”,等真学了乐器才觉得这不是一句空话。以长笛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手、眼、耳、脑必须协调工作才能演奏出好的乐曲来。尤其是手指精细运动的训练可以锻炼左右大脑的平衡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科学家的验证无需赘述了。对于豆苗而言,学习长笛给她带来的实际帮助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增强记忆力

与我和爸爸相异,豆苗属于触觉和听觉学习者。这表现在她对文字类的东西都不太敏感。没学长笛以前,语文课文的背诵简直就是她的老大难。别的孩子可能在学校利用课堂及课间时间就能轻轻松松的完成背诵任务,轮到她则需要晚上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背个大差不差的。但学了长笛之后,我发现她的背诵能力较之前有了不少进步,虽然达不到优秀的水平,但至少提升了一个level。

  • 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乐器的学习必定伴随着乐理知识的学习,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奏的理解与把握。没想到我们在生活中铺垫的分数概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二分音符、四份音符、八分音符、三连音等的时值,在一首一首的曲子中无疑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

  • 音乐素养的提升

因为豆苗是0基础学习长笛的,之前没有任何的声乐或钢琴基础,所以在一年多后,我们遇到了一个大问题:音准。那时正值蜂鸟省赛的关键时期,尽管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挽救她的音准,并因此而扣掉了整整1分(满分25)。为了在国赛中避免这个问题,我甚至把电钢都搬出来天天帮她校音准。与此同时在国赛前夕,我们和安安老师(刚从德国飞回来)在北京的民宿汇合了。每天,老师分别对两名入选的孩子进行音准训练和舞台表现力培训,仅仅用了4天时间豆苗的音准就比较稳定了。不过我深知如果再不训练她的耳朵,音准问题还会在后期反复出现。于是比赛过后,我们每周又单独加了一周一次的乐理+视唱练耳课。虽然目前为止只上了4个多月的课,但孩子的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      

图片

此外,每当拿到一首新的乐曲时,老师总会要求我们课后做功课。比如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和心境、这首曲子给你带来的画面感等等,这种迥异于传统教学的任务式学习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到很多历史知识,并能更好的体会与演绎乐曲背后的情感。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同理心与共情力的培养。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我借助视频和书籍带着孩子了解了“小步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学习了巴洛克和古典时期音乐的特点,感受了现代派音乐的风采;也带着孩子听过了大大小小的音乐会数十场,更在过去的十一月亲眼目睹亲耳欣赏到费城交响乐团的风采。

对我们而言,长笛的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日复一日枯燥的练习。它更像一场蝴蝶效应,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个余音绕梁的新世界。

图片

结语——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虽然之前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但我们距离优秀还差的很远。我不知道未来她的路会怎么走?但我能确定的是,我将尽我所能的支持她鼓励她。世界破破烂烂,唯愿音乐能带给她一份美好与平静~

-The End-
喜欢这篇,一定点赞、在看、转发哦。
更多带娃高效学习干货,
我们也在小花生学习群里放好了,
扫码👇进群,在群公告里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