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微缩山林”!静安这个地铁站口大变样!你注意到了吗?

午后阳光倾洒,

在共和新路街道的一隅,

市民倚靠在花箱座椅‌上,

聊着家中小孩的趣事……

而身后的“微缩山林”景观

在阳光的映射下,

更显柔情。‌


图片


夜幕降临,

放学回家途中的小男孩停下脚步,

好奇地研究着“微缩山林”景观上

的种种植物……


图片


“微缩山林”、花箱座椅,

以及惬意的氛围,光听描述,

不少市民的第一反应或许都是:

这是在街心公园?


事实上,上述所说的,

是每日熙来攘往的

共和新路延长路街角。



“扑”“遮”“占”……亟待解决!


共和新路延长路街角,地处共和新路城市主干道,周边居民区遍布且临近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更是轨道交通1号线延长路站2号出入口所在区域,人流量大,非机动车停放密度高。

 图片


“我们曾经统计过,早晚高峰仅2号出入口前的区域就停放了百余辆非机动车,并且大家停放得非常杂乱,恨不得是‘车压车’,甚至有的时候非机动车都‘扑’出来,遮挡了盲道,‘占’了红绿灯等候区……”共和新路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王寅告诉记者。



轨道交通1号线延长路站2号口周边环境、设施急需优化。但仅靠在地面上进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划分的调整,效果杯水车薪。



“所以我们想,能不能将街角的改造计划与‘美丽街区’景观提升项目相结合,利用花坛、休憩座椅等‘隔出’2号口前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这样不仅优化了周边环境、设施,还可以打造辖区的景观亮点。”


图片


今年七月,经区绿化市容局评审、规划和指导,共和新路延长路地铁2号口“美丽街区”景观提升项目正式施工。目前,已竣工完成。

 图片



走得畅、坐得下、见得美、行得稳


近日,记者来到共和新路延长路的街角。只见原本2号口前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已重新进行调整,整体归置为四列,两两相并,可容纳七十余辆非机动车停放。


图片


同时,原1.5米宽的出入口增宽至约5.5米,还额外增加两个约4.5米宽的人行出入口,人行道宽度和原先保持一致。

 图片


此外,增设三处高低起伏的异形花坛。花坛内引入龙船花、女贞、无色梅等多种植物,通过植物间的搭配和布置,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形态,实现观形、赏色、闻香的效果,从而打造城市微缩山林景观。


图片

图片


花坛底部安装彩色灯带,柔和的暖色灯光为夜色中的街角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图片


“之前这里是没有绿化的,提升改造后新增的绿地面积约有35平方米。花坛的设置在增加绿量的同时,还对人行、非机动车行的流量、流线加以限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该场地的交通问题。”王寅表示。

 图片


城市更新着手的是“物”,但着眼的始终是“人”。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不少坐在花坛连通打造的花箱座椅上休息的市民中,超三分之一是在等待路口红灯变绿的老年居民。

 图片


原来,共和新路延长路十字路口通行能力大,红绿灯信号周期长。记者现场计时显示,共和新路南北走向直行、左拐信号周期近三分钟。


为此,在最初构想花坛形象时,街道便将其设计为既可赏花、又可歇脚的样式。


“像我们出来买菜,等红绿灯的时间长了,就想找地方坐坐。现在路口有一个能歇歇脚的地方,蛮贴心的。”正在歇脚的郑老伯告诉记者。


图片



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小”了

“多”出来的往哪停?



绿化变多了,还有了可临时歇脚的座椅。可对于每日需要在此停放电动车的市民周女士来说,原本2号口前可容纳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变小了,“早、晚高峰,停在2号口前的非机动车只会多,不会少。现在,‘多’出来的电动车往哪里停?


图片


“微更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更可以提高生活、工作在此的市民的生活品质。所以,市民关心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一定会有保障。”王寅告诉记者,在微更新项目改造前,该路口共有三块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分别为地铁2号口前区域,以及沿共和新路、延长路人行道外侧两处停放区域。


在本次微更新项目中,街道沿共和新路人行道内侧划分新的停放区域。该区域以地铁1号线2号口为起点,沿共和新路人行道内侧自北向南可达近百米距离。


图片


同时,在延长路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增设多处“绿色共享,安心出行”非机动车充电桩,供有需求的市民使用。

 图片


眼下,焕新亮相的延长路2号口周边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进一步优化周边环境、设施,还延续了已建成的城市第一界面景观“镜头下的大自然”概念,将自然生态的理念贯穿于地面景观的设计之中,形成上下呼应、概念完整的路口景观节点,凸显“七彩共和新 善治新社区”的街区特色。


图片



未来,共和新路街道将以实施“美丽街区”项目为契机,持续做好城市更新与精细化管理工作,不断擦亮“新善治”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记者:罗欣悦
图片:罗欣悦
视频:傅雷
编辑:徐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