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期
文字|南大新传《事实核查》课程学员
孙士雯 马星璐 肖舒文
编辑|张瀚之
指导老师 | 周奕欣
排版|冉美
“确诊ADHD,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得到了解释”——这条来自小红书平台的帖子发布于2022年11月,截止目前累计获赞2.3万,有超过两千人在评论区互动讨论。“赛博确诊ADHD”成为了近期居高不下的热点。
图1 小红书平台检索结果
ADHD,全称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话说就是多动症[1]。在小红书上流传着众多版本的ADHD自测题目,其内容与许多人的生活状态有所重合,网友纷纷感叹“原来我不是懒,而是成人ADHD”。
基于此,核真录将通过检索ADHD的疾病判断标准和官方症状,核查以下问题:
1、小红书上流传的ADHD自测题目是否可靠?
2、ADHD的权威判断标准是什么?
3、关于ADHD的误区有哪些?
核查点一
“14个迹象,表明你不是懒而是成人ADHD”靠谱吗?不靠谱!
我们在小红书上搜索ADHD自测,发现关注度排名前十的帖子基本都和以下14条题目相关:
图2 小红书账号@壹点灵心理所发布的帖子截图
其他自测帖子的语言表达和内容也与之颇为相似,可以判断系相互搬运。我们以较早提出这14条自测标准且热度较高为条件,找到了“壹点灵心理”发布于2023年3月29日的帖子,发现其中并未标明题目的来源。同时,作者“壹点灵心理”经平台认证,是一所注册在杭州的心理咨询中心[2],其营业内容为非医疗性的心理咨询。
那这套题是否权威科学?
首先,文中提到介绍的是“ADHD的14个特征”,而不是可以确诊ADHD的量表。但帖子的标题——“你不是懒!而是成人ADHD的14个迹象”——却带有想要读者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的误导意味。
其次,在标准的量表题目中,其量化程度需要具有明确性,即清晰定义每个项目或陈述的含义;也需要为每个问题设定具体的评分规则,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误差。但是,这套题目未将每条描述量化,也不包含任何打分机制,比如评估频次的高低、时间的起始点、具体的情景假设、与自己的符合程度等,而只是一些对特征的陈述。这使得读者以此为依据自测时,无法得出对病情及其严重程度的确切判断。
同时,题目中频繁出现含义模糊的用词:“天马行空”“常规的顺序”“短期”“三分钟热度”“容易上头”等。对测试题目内容的理解因人而异,读者难以根据抽象化的描述进行准确的自我判断,反而容易被误导。此外,在心理学中,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名为“巴纳姆效应"。它指的是人们常常会认为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能够准确揭示自己的特点[3]。星座、占卜的用词非常容易引发巴纳姆效应,而这种表述模糊的自测帖子也会引发相类似的效应。
最后,题目滥用精神病学专有名词。14个特征的自测题使用了“阅读障碍”和“焦虑”两个专有名词,并在其后附有简短的情景举例。我们查阅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以下简称为DSM-5(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它是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吸纳来自全球各地数百名精神病专家的建议发布的诊断手册,被誉为“世界精神诊断圣经”[4]。它提到“阅读障碍”是“特定学习障碍”的一种形式。阅读障碍强调个体在掌握阅读、写作、算术技能、数字感知、数字事实或计算以及数学推理方面存在困难。这些困难至少需要持续6个月,并且在提供干预措施的情况下仍未改善。同样地,DSM-5对于焦虑的定义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从焦虑障碍这一大类,进一步细分出诸如分离性焦虑障碍等一系列相关的具体障碍类型。不同障碍的诊断标准不同,适度的焦虑是人类的正常情绪[1]。由此,题干中的举例并不准确。
综上,小红书上流传的自测帖没有权威来源、无法定量化测量、语言含糊其辞且滥用精神病学专有名词。故不能以此为依据,判断自己是否患有ADHD。
核查点二
ADHD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DSM-5把ADHD定性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发病时期必须于童年开始,如若症状持续到成年,成人也有概率患有ADHD,其中有30%~50%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该疾病属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主要特征有注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动冲动问题,对学习、职业或社交功能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5][6][7][8]。
DSM-5对于ADHD的诊断标准总结如下:
1、分为a:持续的注意缺陷, b:多动与冲动,二者可能在同一位患者身上组合出现,也可能只有一种表现。
2、a、b分别列出的9项症状(见下图),患者需至少满足其一的6项,并且持续六个月以上。
3、患者在12岁以前就存在以上症状。
4、这些症状在2个及以上的场合中出现过(如家中/学校等)
5、这些症状不是由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引起的
6、这些症状达到与发育水平不相符的程度,并直接负性地影响了社会和学业/职业活动[2]。
图3 ADHD诊断症状
据此我们发现,“壹点灵心理”发表的ADHD特征,可能参考了DSM-5中诊断症状的a部分以及b部分的第七条。但是帖子的举例与DSM-5完全不同,也丝毫没有提到以上其他不可缺少的5项诊断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确立了ADHD的诊断流程:
图4 ADHD诊断流程图
因此ADHD作为一种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及流程都有规范规定。此外,规定要求只有专业医生才能进行诊断[1][7][8]。
不过,如果想要自查是否患有ADHD,就没有方法了吗?
基于此,我们找到了ADHD筛查领域较为权威的自测量表作为参考。成人ADHD自我报告量表(Adult ADHD Self-Report Scale,ASRS)1.1 版,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成人ADHD工作组(包括纽约大学医学院副教授Lenard Adler、哈佛医学院教授 Ronald C. Kessler、哈佛医学院副教授Thomas Spencer)发布,用于帮助临床医生在繁忙的临床实践中进行简短的筛查[9]。研究经过对社区样本的分析验证,总结出了6个在筛查个体ADHD患病可能性方面具有良好信度(即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问题,充分验证了ASRS v1.1量表的有效性。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成 20 多种语言,并运用在临床实践中[10]。
测试时,被试者在最接近自己每种症状发生频率的框中做标记。如果A部分的深色阴影框中出现四个或更多标记,则被试者的症状与成人 ADHD 高度一致,需要进一步调查。B部分可以作为对被试者症状的进一步探究,为医生了解情况提供额外线索。
图5 成人ADHD自评量表1.1版(Adult ADHD Self-Report Scale,ASRS-V1.1)(核真录使用歌翻译)
此外,还有其他量表被用于评定成人ADHD。核真录搜集了较有代表性的一些量表,对比如下:
图6 成人ADHD自评量表对比
核查点三
关于ADHD的误区有哪些?
除了网传的ADHD自测题,其他关于ADHD的说法也层出不穷。为此,核真录搜集了一些较为流行的说法进行核查,结果如下:
1. “女性更容易患ADHD”?假!
事实上,在未成年人群中,男性ADHD患者更为常见。根据全球卫生数据交换平台(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 的数据,小儿多动症男性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11]。
图7 世界卫生交换平台小儿多动症患病率数据截图
但是在成人的患病率统计上,目前没有统一的结论。《中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显示,男女成人患病率的性别比例为3:2~1:1[7]。
2. “ADHD是聪明病”?无法证明!
ADHD与智力天赋的相关性一直颇有争议。
由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发表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特点研究》,选取了符合DSM-4诊断标准的240例ADHD儿童,以及5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实验。实验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测试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根据智商IQ得分划分优秀、中上、中等、中下、临界五个等级。得出结论:患有ADHD的儿童的总智商及智商各因子指数都低于正常儿童[12]。
通过关键词检索,我们发现一篇由“英国成人ADHD网络”(以下称UKAAN)于2022年发布在《BMC精神病学》(BMC Psychiatry)期刊的文章:《患有ADHD的大学生:来自UKAAN的共识声明》。UKAAN召集了来自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的专家,讨论ADHD对于大学生教育成果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他们选择性地回顾了DSM-5、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和其他临床指南,发现ADHD与学生的智力天赋没有直接相关性[13]。
结
论
总体看来,小红书上流传的“ADHD自测题目”并无权威来源,且内容缺乏精准度和定量细分,无法取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基于DSM-5的建议,如受相关症状困扰,可以依据自测量表进行自查,再进一步寻求专业帮助。
参考资料
本文内容首发于《核真录》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