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东高地省的菲尼突古村,村民们放下了武器,齐心协力种起了蘑菇,甚至将种蘑菇变成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这一切,得益于来自我国的技术援助——菌草技术的引入,带来了经济上的改善,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能让这样深刻的社会冲突得以化解?
这一切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巴新困境:多年的部落冲突与贫困
巴新,位于南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具资源潜力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丰富,热带雨林茂密。
然而,这片宝藏土地背后,却隐藏着令人痛心的贫困与冲突。
自从独立以来,巴新便面临着长期的社会动荡和部落冲突。
当地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尤其是土地和水源,常年爆发械斗。
这些冲突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也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了严重制约。
巴新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8年,巴新在全球189个经济体中的排名仅为第153位,经济发展落后,民众生活困苦。
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巴新很多地区依赖自然资源维生,传统农业模式单一且效率低下。
与此同时,资源的匮乏和不断扩大的社会矛盾也让部落间的冲突变得愈加激烈,长期的战乱将这个国家推向了深渊。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曾尝试通过文化项目来缓解社会矛盾,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推广板球运动。
然而,这种看似现代化的举措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贫穷与饥饿依然是巴新社会动荡的根源。
正是在这种困境中,我国的菌草技术成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国菌草技术:从福建到巴新
菌草技术的发明人林占熺教授,是我国福建农林大学的一位农业专家。
上世纪80年代,林教授在研究食用菌栽培时,发现传统的“菌林矛盾”——即蘑菇栽培需要大量的木材,导致森林资源过度消耗。
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林占熺提出了用草代替木材来栽培蘑菇的创新方法。
菌草技术的推出,既解决了食用菌产业中的环境问题,也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致富道路。
1995年,菌草技术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重点项目,并迅速应用到多个发展中国家。
1997年,巴新的一位学生瓦伊在福建学习时,首次接触到了这项技术。
回国后,他积极推动将菌草技术引入巴新。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巴新政府最终同意与我国合作,引入这项技术,并于1998年开始在巴新推广。
菌草技术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
巴新由于农业基础薄弱,民众缺乏现代农业知识,技术难以顺利普及。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来自福建的专家们采取了“半成品化”的方法。
专家们将菌草技术简化,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将生产的菌袋和种植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农民。
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让农民们能够快速掌握技术,并成功将菌草栽培与当地农业实践相结合。
菌草技术的推广:改变了巴新农业的面貌
2000年,巴新东高地省成为首个接受菌草技术援助的地区。
在这里,我国专家们首先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帮助当地农民学会了菌草的栽培技巧。
起初,许多巴新人对于这种技术持怀疑态度,但在看到第一批蘑菇丰收之后,他们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菌草栽培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种植蘑菇,巴新农民的日收入从不足40元提高到了近200元,年收入甚至能达到7万元人民币,这对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巴新人民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经济飞跃。
不仅如此,菌草的栽培还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社会效益。
曾经因争夺资源而发生冲突的部落,现在可以通过合作共种蘑菇来提高收入,减少了暴力冲突。
村民们意识到,通过合作,大家可以共同富裕,远胜于互相敌对。
曾经因为土地问题而血流成河的部落,开始团结起来,共享成果,彼此之间的械斗也因此大幅减少。
菌草与旱稻:双重技术助力巴新农业
在成功推广菌草技术后,巴新又面临着另一个难题——粮食安全。
由于巴新地处赤道附近,气候炎热干旱,传统的水稻种植难以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
1997年,一场严重的旱灾加剧了粮食危机,巴新政府再次向我国求助。
我国专家团队根据巴新的实际情况,推荐了“金山一号”旱稻品种。
这一旱稻品种具有强抗旱性,特别适合巴新东高地省的高温干燥气候。
在推广旱稻技术的帮助下,巴新农民不仅解决了粮食自给问题,还大大降低了对进口大米的依赖。
通过引进旱稻技术,巴新的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随着菌草和旱稻技术的成功推广,巴新的社会局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村落之间的合作与和平逐渐取代了冲突与暴力,农民们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自给自足,还通过技术学习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弗雷达·科拉罗姆等当地农户通过菌草种植赚取了丰厚的收入,甚至扩大了自己的生产规模,带动了周边农民一起脱贫致富。
在这一过程中,巴新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蘑菇作为高蛋白食物,帮助缓解了当地营养不良问题,特别是儿童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提升。
更多的妇女和青年通过菌草项目获得了就业机会,社区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
未来展望:共同发展与和平
随着菌草技术和旱稻技术的成功应用,巴新人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巴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这两个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期望通过扩大规模,推动农业产业化,最终实现出口。
与此同时,我国与巴新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双方的友谊和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一带一路”启示录|中国的“幸福草”在巴新“化剑为犁”》
中国经济网《中国菌草成造福世界“幸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