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大数据杀熟”,岂能仅靠反向驯化

不欺“生客”,不宰“熟客”,是经商之道。技术的发展进步是为了服务人民的美好生活,利用技术来背刺人民,损害消费者利益,就背离了技术发展初衷。

图片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勇海

  近日,“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引发热议。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通过评论“哭穷”等手段反向驯化算法,如频繁表达“太贵了,买不起”“我不打算买了”等,建立所谓的“人设”,从而影响算法推送。有媒体报道称,有人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发现机票价格从4309元降至1903元,降价超过2000元。

  在算法技术的广泛运用下,“大数据杀熟”早已不新鲜。据媒体报道,在某投诉平台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投诉累计达8167条。这还不包括到底是差异化营销,还是“大数据杀熟”,边界难以厘清的诸多情形。从正常商业逻辑来说,“回头客”本应享有消费优惠,但在“大数据杀熟”之下,商家对老顾客抬高价格,的确让人意难平。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无论是通过评论还是情绪表达,都能看出消费者在大数据面前的弱势,只能通过自己的“觉醒”和“土办法”予以反制。其背后的诉求的无奈,有关部门和相关平台也应该读懂。

  反向驯化真能打败算法吗?可能效果并不会那么理想。价格差异受优惠券、促销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个人难以证明最终降价是受用户的评论所致。比如某平台就回应称:“如果靠刷评论就能让机票降价,那我们大家就都会去刷评论了。”而且,消费者哪有商家精明,一旦察觉到消费者在反向驯服大数据,那么平台自然也会拿出应对的手法,改变算法。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更多是消费者心理安慰,即便有点效果也是短暂的。

  打败算法最终要靠监管部门的“魔法”。今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中提出,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并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更早的时候,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针对大数据“杀熟”问题,明确指出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可见,治理运营平台利用算法“大数据杀熟”一直在进行,但是依然不能一网打尽,有消费者举证难、维权难的问题,更有运营平台不断钻法律空子的因素。

  不欺“生客”,不宰“熟客”,是经商之道,也是各大运营平台长久发展的根本。技术的发展进步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利用技术来背刺人民群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背离了技术发展的初衷。因此,治理“大数据杀熟”有关部门要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创新治理手段,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别让消费者再承担起驯化算法的重任。同时,运营平台要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用先进的技术服务好社会和人民群众,而不是成为牟利的工具。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