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悠跑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募资数亿元人民币,由合肥产投领投,徐州产发基金以及博世集团旗下博原资本跟投。
02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以滑板底盘为核心能力的新型电动车公司,提供标准化UP超级底盘、定制化整车产品,以及软硬一体的核心系统方案。
03基于滑板底盘,车企可将研发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用更低的成本,造出新款电动车。
04目前,悠跑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与硅谷团队研发合作,服务海外市场。
05未来,悠跑将加快量产交付,提升产能,预计明年会实现正向现金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记者|杨松
编辑|鄢子为
12月19日,悠跑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募资数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合肥产投领投,徐州产发基金以及博世集团旗下博原资本跟投。
“这轮融资,花了一年时间。”一个月前,悠跑科技CEO李鹏在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感慨,当下,融资是创业公司的“一把手工程”,自己至少一半的精力用在上面。
悠跑总部在合肥,是一家以滑板底盘为核心能力的新型电动车公司,通过整合供应链,赋能全球电动车玩家造车。
李鹏于2021年创立悠跑,创始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汽车主机厂、芯片、互联网等科技公司。
他现年45岁,拥有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曾在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Autoliv、德国汽车电子巨头大陆工作,有超15年的管理经验。随后,他进入智能驾驶企业地平线。
其创业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担任长城汽车副总裁及数字化执行官,规划和主导智能化转型。
聚焦滑板底盘市场,悠跑提供标准化UP超级底盘、定制化整车产品,以及软硬一体的核心系统方案。
所谓滑板底盘,是指将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以及线控制动等零部件,集成到一个平滑的底盘上。基于该底盘,车企可将研发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用更低的成本,造出新款电动车。
从商用物流场景切入,悠跑超级VAN,累计获得来自北美、欧洲、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超5.3万台订单。
今年,悠跑科技已经实现数千万元营收。李鹏预计,2025年,公司将加快交付车辆及底盘产品,增加收入。
以下为李鹏自述,经编辑整理:
募资攻坚
创业耗老板,是体力活。我要花很多精力,参与研发管理、产品定义等事宜,还要花大量时间募资。
这几年,明显变老了,白头发零星冒出来,胡子全白了,算是“加速折旧”。
我经常跟同事讲,以前在大公司,有事靠“刷卡”;身在创业公司,很多事主要靠“刷脸”。
现在的资本环境之下,我选择All In,是要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是个人财富,都投进去。
前老板“凯哥”(余凯,地平线创始人兼CEO),是悠跑的股东,也是我的创业导师之一。他曾经跟我讲,“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要牢牢记住,最后的情况一定和出发时不一样,必须学会接受,不能有执念”。
每一个创业者,都像在开一架千疮百孔的飞机:在跌落的过程中,要去编织翅膀,在摔到地面之前,努力飞起来。
CEO的首要任务,是募资,我个人至少一半的精力,放在融资上。
悠跑新一轮的融资,能够成功交割,离不开运气。我们既得到了老股东的认可,也有新加入的地方国资徐州经开的大力支持。
我没有体制内的工作经历,但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讲道理、讲诚信。我们与地方国资谈融资,不是说哪个地方给的钱多,就去当地,而是先考虑悠跑的运营诉求与地方的产业资源是否达成一致。
融资过程中,我们曾和合肥政府开了几次会,会议内容详细、务实。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大家一边开会,一边吃盒饭。讨论完了,我们赶最后一班火车回上海。合肥政府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高效、透明的沟通,出乎我的意料。2023年5月,悠跑选择将总部落在合肥。
徐州,是北方一个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当地知名企业有徐工集团。当地领导对于徐州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优势,如数家珍。
没谈合作前,徐州国资相关负责人,深入研究了滑板底盘,认为这跟当地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整个城市的DNA非常符合。
悠跑已在当地设立了子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联动。
缩短周期
悠跑注重科技创新,公司拥有近200名员工,90%都是研发人员。
成立第二年,公司就发布了UP超级底盘和UP SPACE超级舱体两个产品;到了2023年3月,推出可量产全线控滑板底盘;2024年,悠跑超级VAN进入交付阶段。
这次融资完成以后,我们会加快量产交付,提升产能。
悠跑共有两条产品线。
一是整车产品,聚焦城市物流场景,悠跑跟厦门金龙集团合作,推出电动厢式货车“超级VAN”。
时间拉回到2023年7月,厦门金龙集团高管到办公室来看车,认可滑板底盘技术,成为悠跑“Powered by U POWER”的首个合作伙伴。
双方代表在2024德国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IAA)现场签约
该整车产品已经下线,我们加班生产,2025年会向客户大规模交付。
二是滑板底盘,我们已有三个制造基地,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交付需求。
滑板底盘,提出了“预集成”概念,类似于电子产品里面的主板或者是标准件,可以提高行业效率,避免重复制造轮子。
它也是一个智能技术底座,上层交互端,是供软件迭代的智能化中台,助力客户打造生态运营体系,获取更多利润。
我们将传统的“整车一体式开发”,调整为“上下分体式开发”,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传统汽车的开发周期,通常需要48个月,成本高达数亿美元。新模式下,新车研发周期可以缩减至12个月左右,成本缩减至1亿美元。
公司一成立就在做全球化布局,在硅谷组建团队,目前有20人。悠跑坚持“在全球为本土”战略,团队与当地企业研发合作,服务海外市场。
今年1月,我们向美国造车新势力Olympian Motors交付了悠跑UP超级底盘。基于我们的滑板底盘,它造出的整车,已经在美国合法上路,跑在旧金山大桥上。我们预估,未来有一半收入会来自海外。
大型主机厂,也是公司客户,未来会公布具体合作情况。
整车和底盘,两条产品线今年完成蓄力,明年会真正发力。经营方面,今年没有设定财务目标,整车一旦量产,检验产品的就是销量。
聚焦场景
我们是为“场景”造车,关注的是具体场景下的需求。
一个公司存在的价值,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任何一个产业成熟之前,变化最快的,是市场需求。基于滑板底盘,悠跑可以让场景拥有者,以极短的周期、极低的成本,做出来一款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中国车企要从“只有巨大规模投入,才能造车”的迷思中走出来。
规模不是问题,其带来的成本分摊才是问题。保时捷规模不算大,其利润率却是汽车行业里最好的。
具体来看,我们看好滑板底盘在物流、公共出行、无人车等场景里的运用。
我们的客户,也不一定是车企。比如某个国家的电网企业,跟我们合作打造了一个产品,只在当地卖。它在销售产品时,没有转移电池的所有权。这和国内的“车电分离”有一点差别,其把电池做成了一个流量的入口。
部分企业也看到了滑板底盘的价值,包括宁德时代等厂商。
到2030年,全球新增的车辆当中,至少有一半是新能源的,差不多是4500万台。
其中,三分之一车辆的底盘,来自坚持全栈自研的车企。市场对这类企业要求高,窗口期一旦错过,很难被复制,比如比亚迪、特斯拉等。
部分会采用类似悠跑这样的独立底盘品牌;剩下三分之一车辆的底盘,采用自研和采购混合模式。
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预计,明年会实现正向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