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驻华大使夫人格罗莉娅:帮助孩子无国界

〖点此处〗搜文章 / 看视频 / 找客服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1

在圣地亚哥的温暖童年

大使夫人坐在使馆外的凉廊上,隔着花园远远地向我招了招手。

“我是格罗莉娅·波拉克。”她愉快的笑容流露着拉美人的热情和豪爽,还有孩子般的纯真和坦诚,挽在头上的云髻在阳光中显出好看的棕色。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她的眼睛凝神之间似可看到人的心里。

波拉克夫人是位心理学博士,2001年随出任驻华大使的丈夫来到中国。在那之前,她作为心理学专家同丈夫在英国生活了20多年。

她出生在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直到30岁,她都生活在那里,而她的根可以追溯到波兰。她的父母都是波兰人,母亲8岁时就随家人移居到了南美。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末纳粹占领波兰之前,她的父亲也移居到了南美。因为智利是个很欢迎外国人的国家,她的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了智利,在那里相识并结婚,生育了格罗莉娅和她的妹妹,过着愉快的生活。

从出生直到结婚,格罗莉娅都生活在充满温暖的家里,周围景色优美,每天早上推开居室的窗子,一幕永恒的景致立现眼前:窗外青山延绵,冬天下雪的时候,安第斯山白雪皑皑,衬托着一轮初升的红日,令她着迷。即使后来到了英国,她依旧每天想念智利,想念那里的高山和太阳。

她的母亲是位牙医,父亲开有一个商店,他们都很爱两个女儿。每天,在小店旁边,父亲都会磨些面粉,然后加上水,再掺上糖,放在火上烤成一种香喷喷的饼子,尤其适合冬天吃。在她小的时候,这种食物在智利很有名,是智利人每天早上必吃的东西。吃过早饭,她们都去离家不远的学校上学。

在智利,妇女有学历是很普遍的事情。至今,父母在她心中留有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父母让她和她的妹妹感觉到她们两个很重要,他们关心她们的教育,相信她们会成为很出色的人,经常鼓励她们,使她们拥有足够的自信,用爱和鼓励给她们开创一条美好的生活道路。

2

移居英国,她成为儿童心理专家

在智利大学,格罗莉娅选择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同时,她还有了另一个收获:和同在智利大学读传媒专业的波拉克先生相识并相恋,当时她17岁,波拉克先生19岁。在她心目中,波拉克先生聪明、能言善辩、有很多朋友、对人友好,而年轻的格罗莉娅还是个害羞的女孩,深为波拉克先生所吸引。大学毕业后,他们就结婚了。

1966年,她去了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心理系读书,直至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那时她主修心理学,并辅修了教育学。她一直对教育感兴趣,喜欢孩子。回到智利后,她在大学里当教授,做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她30岁的时候,也就是1973年,她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正是皮诺切特独裁统治时期,许多智利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她和丈夫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也离开智利,移居到了英国。

图片

波拉克夫妇在英国牛津。(图源:《驻华大使夫人们》)

到英国后的头一两年,他们生活得比较艰难。一方面是他们远离家园,身边只有三个2岁到6岁的孩子;另一方面,他们非常想念智利,想念他们的父母和亲戚,一直希望过几年可以回到智利,但是却未能如愿,因为皮诺切特政府不允许她的丈夫回国。

当然作为移民,他们需要慢慢地改变自己,去适应新的生活。他们凭借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又都会讲英文,很快就和当地的英国人融为一体。格罗莉娅也有了到英国后的第一份工作。

说到这件事,她至今仍然难忘:她的“运气很好”,去英国不久就认识了一个早先移民英国的智利人,那个人把她介绍给在一家儿童诊所工作的阿姨,这位阿姨得她刚到英国,有三个孩子,生活上有困难,就试图帮助她,向诊所的主任说明了情况。于是没多久,格罗莉娅便开始在这家诊所上班了。

这位阿姨现在有84岁了,格罗莉娅说,自己一辈子都会很感谢她,因为这个好心人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了她。

到英国2年以后,波拉克先生有了一个机会去利物浦工作,全家人搬到了利物浦。在那儿,他们买了房子,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一些住在智利的亲戚来英国旅游时也来探望他们。格罗莉娅在那里继续从事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他们夫妇相亲相爱,互相鼓励和支持。波拉克先生在利物浦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除作为智利驻利物浦名誉领事和智利外办、英国外交和联邦办公室顾问外,他一直作为资深学者在大学里从事拉美问题的研究。2001年8月,他出任智利驻华大使。

3

来到中国的格罗莉娅认为,帮助孩子没有国界

2001年11月,格罗莉娅来到中国,作为大使夫人,她需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但仍有机会从事喜爱的心理学事业。

在英国诊所里做儿童心理大夫时,格罗莉娅就接触过一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比如有些孩子生来有一种学习障碍,不会交朋友,不听话,爱打架。为了帮助他们,她需要了解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有个10岁的小姑娘,在学校没有朋友,经常吵架、打架,格罗莉娅去调查,发现女孩的母亲小时候在学校也有类似问题。作为母亲,她有可能将在学校的不快乐印象带给女儿,不好好鼓励她,终于使女儿在学校也发生了同样的问题。

格罗莉娅开始同这位妈妈谈话,让她参加一些必需的活动,使情况有所好转。当然,也有孩子学习能力不强,父母又逼他学,他就对学校产生了反感,脾气变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格罗莉娅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很重要,而且要从小开始的原因。

1975年格罗莉娅去利物浦后,也在类似的机构工作,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知道你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她说。

到中国后,格罗莉娅继续从事心理指导,在北京国际学校做心理顾问。因为这个每周三次的临时工作用不着朝九晚五地去上班,所以比较容易挤出时间。她和孩子们以及他们的父母交流,看看有些什么问题。虽然她去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几个月,但学校的老师和孩子的父母普遍认为她在学校的工作很成功。

格罗莉娅参观过中国的一些幼儿园,但由于到中国的时间不长,她还不是很了解中国的教育体系,但她很喜欢这些孩子,希望今后能多了解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格罗莉娅也给中国的父母提了些建议:对孩子的学习应该重视,但是他学习好、不快乐也不行,必须注意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另外,孩子还应该有朋友、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格罗莉娅手头有几本她写的小书,《我的孩子大发脾气,我该怎么办?》一书中,给父母们提出了很多建议,告诉他们怎样去了解并对付孩子的坏脾气;《我的孩子需要书,我怎么帮他?》中告诉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并指导他们读书;还有一本就是《帮助我的孩子提高情绪智能》。

情绪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EI,就是有能力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感、感受,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是格罗莉娅目前非常感兴趣和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情绪上的智慧会带给我们内心的富足感,使我们心理更健康。这本2001年出版的小书的扉页上这样介绍她:格罗莉娅·波拉克是资深教育心理学家,现供职于诺斯利自治委员会儿童指导中心。

怎样的孩子是有情绪智能的孩子?格罗莉娅说:“如果你教会你的孩子认识、接受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他的情绪,你就能帮他成为更开放、更有同情心、更有力量的人。

如果孩子能够理解、接受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也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知道父母无条件地接受并爱着他,他就是有情绪智能的孩子。他会有美好的今天和光明的未来。”父母要帮助孩子成为情绪上有智慧的人,格罗莉娅认为这特别重要。

4

同心理学家谈她的三个小波拉克

当然了,和一个心理大夫谈论自己的孩子是件“危险”的事情,格罗莉娅笑了。她的孩子们都“比较正常,有自己的问题,有自己的成功”。她的家庭“互相信任,会吵架但经常沟通”。

当年孩子们刚到英国的时候,不会讲英文,4岁的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因为他听不懂别人的话,格罗莉娅只好把他哥哥也送到了同一家幼儿园,让他俩做个伴儿。幼儿园里还从没来过外国人,校长对哥俩儿特别好。为了能同两个孩子更好地交流,校长特地买了一本西班牙语英语字典,放学时还用自己的车带两个孩子回家。

孩子们很快适应了英国的生活,后来他们随父母去了利物浦一个政府学校。在家里,波拉克夫妇和孩子们讲西班牙语,让他们从小知道智利、他们的父母为什么要来英国,以及他们的外祖父母在欧洲的事情,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孩子们在学校写作文时往往也写智利的事情。

现在,大儿子在牛津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从事有关拉丁美洲人权问题的研究;二儿子在电视台做节目导演和制片人;小儿子学的是经济,在通讯公司工作。两个儿子已经结婚了,小儿子有了一个宝宝,大儿子年末也会有一个。

图片

波拉克夫妇和他们的小儿子、孙子在中国。(图源:《驻华大使夫人们》)

很巧的是,两个儿媳也都是心理大夫。个性像父亲的三个儿子喜欢政治,经常与父亲讨论时事,而格罗莉娅和儿媳正好可以讨论心理问题。

来中国以后,格罗莉娅想念儿子,尤其想念孙子。2002年有两个儿子分别来中国看望过她。她对孩子们都很满意。

图片

心理学家格罗莉娅·波拉克在驻华大使官邸。(图源:《驻华大使夫人们》)

波拉克先生喜欢猫头鹰,大使办公室和住宅到处都是这种小动物雕塑。孩子们只要发现好看的猫头鹰,就会买给父亲。格罗莉娅给我介绍了几个:“这个很特殊的造型是小儿子买的;这个是二儿子去巴基斯坦时买的;这是智利的猫头鹰,是我给先生买的。”

到了中国,猫头鹰家族也添丁进口,中国的景泰蓝猫头鹰骄傲地加入其中。给可爱的猫头鹰们来一张“全家福”听起来不错,但富有幽默感的格罗莉娅说:“哦不,那是大使的爱好,而这是我的专辑对吗?”说罢她眨了眨眼睛,放声笑起来。

在英国时每年格罗莉娅过生日,孩子们都要给她写贺卡,从5岁直到现在,那些字迹记录着孩子们长大的轨迹。格罗莉娅把它们当成宝贝,攒了一大包,现在又把它们带到中国。

同时带到中国的还有一些能摆在桌上的特别的小东西,比如一个智利北部的雕塑作品是大儿子送给她的,还有西班牙的手工制品。

2002年格罗莉娅生日时,她和丈夫回英国去看望孩子们。像以往一样,孩子们给她很多礼物。巧的是,三个儿子的礼物“不谋而合”——三本相册,因为母亲在中国,需要一个放“中国照片”的影集,现在格罗莉娅正在慢慢地充实它们。

5

格罗莉娅著书立说 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情绪反应

马克把他的冰激凌掉到地上了,他哭了。他的父亲说:“没关系,那不过是个冰激凌,男孩才不为那种小事哭呢。”

简是个只有4岁的小姑娘,她有了一个小妹妹以后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因为每个人都去注意那个新来的宝宝,说她多么可爱。简喊道:“我恨她!”她心爱的姨妈温和地对她讲:“不,你不恨她,我肯定你是爱她的,她是那么可爱,你会成为妈妈的小帮手对吗?”

很遗憾,他们都错了。在这两个故事中,孩子的感受应该得到承认,然而却被成人否定和拒绝了。

小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被告知那些负面的感情,如生气、妒忌、悲哀和恐惧是不好的,我们不该有这种感觉,应该为产生那样的感情而羞愧。父母将这种看法传递给孩子,会给孩子今后的情感世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应意识到:我们对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不负有责任,也不能阻止它们发生,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可能有害的或不合适的是紧随情绪之后发生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会的是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何让你的孩子提高情绪智能,作为父母,你需要记住以下忠告:

1

教会孩子理解各种情绪

对于年龄小点儿的孩子,你可以说:“今天天气真好,我感到很愉快”;“简的爸爸病了,她肯定很悲伤”或“大灰狼在小猪的房顶上叫唤时,你认为小猪有什么感觉?”

这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什么原因可以产生特定的情绪。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可以涉及到一些更复杂的情绪,如激情、嫉妒和不幸。

2

教会孩子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将情绪和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联系起来,教会孩子处理他的情绪

孩子处在一种强烈的情绪中时,他不需要忠告或是批评,而是理解。比如,如果你发现女儿很害怕,你该对她说:“你看上去很苍白,很紧张,是害怕去医院吗?”

如果女儿承认了,你可以说:“你想先出去走走平静下来,还是想克服恐惧现在去医院?”

这样,你既没有忽视女儿的恐惧也没有嘲笑这种感觉,只是承认它的存在,在那种情况下视这种感觉为正常现象,并向女儿提出几个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

3

帮助孩子发展一种积极的反应行为

如果孩子的朋友得到了一件礼物,而那正是你孩子想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心生嫉妒。你不可能阻止他嫉妒,但你可以阻止他随之而来的行为——砸碎那件礼物。

这时,你应该帮助他发展一种积极的反应方式。孩子会模仿你的行为,如果他看到你生气时打人,他就会学会生气时也打人;如果他看见你承认自己生气了,也看见你有意缓和自己的怒火,并说出使你如此生气的原因,他也会学会如此行事。正如当你向孩子表达爱,他也将学会向你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