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嫌弃的猪油又悄然开始受欢迎
燕赵晚报
2024-12-19 17:15
发布于河北
《燕赵晚报》官方账号
“给我买个猪油罐,我要熬点儿猪油。
”石家庄市市民张先生要求妻子把猪油罐加到购物车里。
他已经看了不少熬猪油的教程,就等着大干一场。
张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好几个朋友都在熬猪油。
上世纪80年代,猪油因为“富含饱和脂肪酸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备受嫌弃,此后逐渐从厨房消失。
如今,猪油又悄然回归,不受资本控制、没那么可怕、做菜就是香等,成为猪油吸引人们消费的主要原因。
猪板油卖得挺快 还涨价了
记者昨天中午走进位于封龙大街的一家集贸市场,猪肉摊位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猪板油。一家肉铺的老板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猪板油挺受欢迎,他家摊位今天就剩了一块板油,价格也比原来涨了两元钱。记者又来到另一家肉铺的摊位,这家摊位的板油已经卖光了,老板说:“之前是5元一斤,一般都是整块儿出售,切的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没人要,现在7元钱一斤,买的人还很多。”
市民在购买猪板油。
肉铺的老板还告诉记者如果是想要炼油,最好用猪板油,一斤能出8两油,基本没有油渣。如果想要油渣也可以买肠板油,油少渣多,比猪板油要便宜两块钱。
也有人喜欢用肥肉熬猪油。市民陆女士入冬以后就经常买来偏肥的猪肉熬猪油,五花肉煎过之后,肉吃起来也就不那么肥腻了,多出来的猪油存到小罐子里。熬大锅菜的时候加上一勺,很美味。陆女士说:“特别肥的肉熬完油剩的油渣,剁碎了做馅包饺子蒸包子都挺好吃的。”
记者搜索购物网站,发现跟猪油相关的产品有很多。有卖猪油渣零食的,日销量过百件;有卖新鲜猪肥膘肉的,显示近7天浏览量过千次;卖熬制好的成品,销售过万件的店铺也有很多。还有各种容量、各种样式的耐高温的猪油罐等相关商品也相当丰富,卖的也不错。
在短视频网站上搜索,有数百万粉丝的美食主播纷纷下场教授如何熬制猪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70后的人群还有熬猪油的记忆,有的人还帮家人熬过猪油,但是更年轻的人群中,对猪油有了解的就比较少了。
记者在裕华路上的一家超市遇到一位正在买肉的市民侯女士,她告诉记者,自从看过罐车混装食用油的视频之后就有了熬猪油的想法。之前因为气温高,担心油容易变质所以一直没有行动,现在入冬了没有了这种担心,打算买上二斤板油。这能熬出一斤多猪油,和植物油搭配着用,能吃上两个多月。
熬猪油要小火慢熬。
因人而异 控制摄入量
跟猪油相关的美食颇多,在炖大锅菜、调制包子、饺子馅儿等方面,猪油也更容易出味儿。当然,食用猪油还是应该注意控制食用量。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副主任医师张晓利表示,中医认为猪油味甘、性凉,无毒,具有补虚、润燥、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脏腑枯涩,大便秘结、大便不利、燥咳,皮肤皲裂等症,可内服、或入丸剂,外用做膏油涂敷患处。猪油脂中含有胡萝卜素,能维持视紫红质的平衡,避免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出现夜盲症,也有保护视力的作用。不过老年人,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湿热体质患者都不宜食用,此外,猪油不应与梅子同食用。
猪油中大概有41%是饱和脂肪酸,47.5%是单不饱和脂肪酸,11.5%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热量比较高。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脑血管病专家朱荣彦告诉记者:“食用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可能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出现血脂代谢紊乱;也可能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猪油过量,也会加重肝脏负担。所以食用猪油虽然有好处,也应该科学合理地食用,并结合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控制摄入量。对于已经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建议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每天25至30克。”
由于富含饱和脂肪酸,猪油在烹饪过程中更容易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同时也更酥脆。和普通液体植物油相比,它用在各种点心中能帮助改善口感,用在烧饼面点里口感会更酥。比如,很多人爱吃的桃酥,传统的做法就是用猪油来制作的,猪油用来炒蔬菜也会更香。所以,猪油容易让人多吃,从而引起肥胖。
猪油最好和植物油换着食用。
朱荣彦提醒,爱吃猪油也应该尽量采用油换着吃的策略,结合使用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等,以平衡脂肪酸的摄入。注意油温,最好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以减少有害的过氧化物生成。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并保持适量的体育活动,以帮助维持心血管健康。总的来说,猪油的使用应适量,并考虑多样化的油脂摄入,以平衡营养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另外家庭食用猪油最好少量炼制,炼制之后也最好尽快食用完。
文/图 燕赵晚报记者 方小北
热点推荐
编辑 齐颖 责编
霍尚泽
查看原图 7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