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王若冰
元佑五年(1090),作为杭州刺史的苏东坡站在西湖边,目光掠过“湖光潋滟晴方好”的湖面时,他一定回想起三百多年前那位曾经的杭州刺史白居易。他们有太多的共同点:同为杭州刺史,同样是诗词界的翘楚,同样如此深情地爱着杭州这片土地,爱着西湖的美好山水。
当然,谁不爱西湖?这是白娘子与许仙在雨雾迷蒙的春天里打江南走过、一眼千年的西湖啊;是钱塘歌妓“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幻想着能在西陵松柏下永结同心的西湖;是唐代书生李源与高僧圆泽相遇约定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再续情缘的西湖;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湖畔的万松书院同窗三年留下千古绝唱的西湖啊。
湖光烟霭,鸥鹭闲鸣;拂堤杨柳,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这一切,都满足了诗人对美好、对爱情、对人生的所有想象。这一壶西湖之水,就像是一坛时光酿成的老酒,让两位诗人沉醉其中。
白居易到底有多钟情于西湖?
他在杭州短短二十个月任期,踏遍了西湖的每个角落,“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他经常驻足白沙堤上,看西湖“烟波澹荡摇空碧”,望孤山寺“蓬莱宫在海中央”(《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庙赠诸客》),而他,仿佛就是那个在西湖边修炼成仙的道人。
任满临别杭州时,白居易与西湖这个梦中情人难舍难分,他在好几首诗中表示:虽然杭州也有许多值得留恋的地方,但最舍不得的还是这个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西湖留别》)
苏轼,对西湖也是一往情深。光看他西湖诗的题目,比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你就知道苏轼经常是写一首不过瘾,再写一首。有时候两首写完不过瘾,再写第三、第四首。比如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共写了五首,说是醉酒,其实醉的是西湖的美色。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更是直接让西湖拥有了一个让人勾魂的名字——“西子湖”。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苏轼对白居易也是一往情深。可以说,苏轼是白居易的粉丝。他在许多诗作中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景仰之情。在《去杭州》诗中写道:“出外依稀似乐天(白居易,字乐天),敢将衰朽校前贤”,他自称“东坡居士”,也是沿用了白居易在忠州东坡垦地种花的经历。苏轼在文学创作上也受到了白居易一定程度的影响。
甚至苏轼在杭州任刺史期间的所作所为,也是把白居易当作了标杆。
别看诗人们写了那么多赞美西湖的诗篇,其实,唐宋时期,西湖淤泥很厚,到处是荒草杂树,景色根本没有现在这么美。但这并不妨碍情人眼里出西施,而且爱她,就要竭尽全力让她变得更好。
白居易坐上杭州市长(刺史)这个职位后,见杭州城内老百姓喝的都是咸水,就组织百姓重新疏通了之前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让当地百姓喝上了清水。
苏轼也做了同样一件事。他初到杭州时,六井已废。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协助知州陈襄对六井重新修浚,在修复旧井的同时,在距离六井较远、难以取水的地方新置二井。
白居易发现杭州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于是他组织人员治理西湖,发动民工修堤坝开水闸,解决西湖淤塞的问题;他还设计建造了一条从钱塘门到武林门的长堤,解决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可惜这条长堤经过沧海桑田,现已不复存在,但后人饮水思源,把白居易最爱散步但不是他建造的“白沙堤”称作“白堤”,以纪念白居易为杭州、西湖所做的贡献。
苏轼第二次莅杭担任知州之职,此时西湖已呈“水浅横、如云翳空”的堙塞之状。苏轼呈报《杭年(1071)十一州乞度开西湖状》,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力陈疏浚西湖的重要性。紧接着,又上《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提出了全面修浚、开发西湖的具体方案。得到批准后,苏轼坐镇北山路的“十三间楼”,常常亲往现场指挥,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此为苏堤。
因为有那么多浪漫传说和爱情故事,有人将白堤和苏堤称为爱情之堤。但我觉得,这不仅是浪漫之堤、爱情之堤,更是文化之堤、精神之堤。
为了造福杭州百姓,白居易甚至将自己俸禄的大部分连同多年的积蓄,留作疏浚西湖的固定款项。苏轼则四处寻访治河和园林高手,亲自制定修复西湖方案。为凑齐经费,四处奔走,到处募捐,不辞劳苦。
西湖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修复,不断焕发出光彩。如今的西湖,经过政府四大治理工程,更是实现了“污水截流、一水多用、以水治水、死水变活”的理想。
西湖以她的曼妙之姿、清澈之眸,让每个路过此地的人驻足、流连。漫步在白堤和苏堤上,移步易景,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花港观鱼,都成为西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苏堤春晓”更是拔得“西湖十景”头筹。春桃夏荷,秋桂冬雪,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湖面之上,树影绰约、游船迤逦,鸥鹭点水,湖对岸,保俶塔在宝石山上耸立、雷锋塔于夕阳下静默。
此刻,杭州西湖,河清海晏。苏堤和白堤如同一撇一捺,构成大大的“人”字。两堤之上,两位诗人在深情对望,眼眸清澈,如西湖之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