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保护传承“枝繁叶茂”

中国文化报记者 孔令晖 通讯员 郝启超

12月14日,“当代芜湖铁画大师艺术作品及铁画史料巡展”走进湖北武汉,参观者络绎不绝。“明天一定要带孙女专程来看铁画展。”市民张女士对这项“铁为肌骨,并画为魂”的锻制技艺震撼不已。

图片

“当代芜湖铁画大师艺术作品及铁画史料巡展”现场 郝启超 摄

芜湖铁画以铁为主要原料,通过剪、叠、錾、锻、铆、焊、锉等多道工艺手工制作而成,历经300多年的淬炼传承至今,被誉为“中华一绝”,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储金霞回忆起其父亲储炎庆锻制《迎客松》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段属于芜湖铁画的光辉岁月”。为了将这项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下去,年仅16岁的她就跟随父亲学艺,成为当时唯一一位女铁画匠人。“然而,铁画锻制技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付出巨大艰辛,愿意投身铁画锻制的人少之又少,芜湖铁画也遭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储金霞说。

2017年,芜湖市出台《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配套完善了《芜湖铁画地方标准》《芜湖铁画通用技术要求》《芜湖铁画分类分级指南》等行业标准,芜湖铁画的基础性、生产性和整体性保护得到了一体推进。

在储金霞的影响下,她的女儿储莅文、外甥储铁艺也逐步从青年手艺人成长为市级、省级传承人。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铁画锻造技艺成为必修课,储莅文、储铁艺是学校特聘的产业教授,累计培养大学生400余人。2024年6月,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首届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大赛兴趣组比赛就吸引了两所高校30余名大学生参与。

“我们坚持‘线上+线下’‘文化+旅游’‘展示+销售’的思路,推进芜湖铁画的品牌宣传,让保护传承更具系统性。”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代芜湖铁画大师艺术作品及铁画史料巡展”先后赴南京、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巡展,携手原创黄梅戏《铁画情缘》走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剧场。2024年以来,芜湖铁画专题展先后在安徽省美术馆、武汉群众艺术馆开展。10月,芜湖铁画时隔32年再次走进中国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当前,芜湖铁画正积极“走出去”,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在芜湖,铁画研学成为一张特色名片。按照技艺传承、非遗体验、教育培训、文旅消费“四位一体”理念打造的10余个线下铁画锻制体验场所,极大丰富了当地的研学游市场。2023年以来,芜湖铁画研学基地、科普展览等累计接待大中小学生超10万人次。当地还联合视频网站制作推出网络热播剧《雪中悍刀行》的铁画版剧照,摄制纪录片《铁骨画魂》、系列短视频《非遗传承人》等新媒体作品200余个,全网播放量超1亿次。

当前,芜湖铁画正在积极尝试数字化跨界,碰撞出新的火花,铁画数字藏品出现在大众视野。“数字藏品不是实物,是一种限量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具备唯一编号、永久存证、不可复制、不可篡改等属性,如今受到文化市场的广泛关注。”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文旅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博群介绍。2022年,该院与科大讯飞、芜湖铁画协会合作,携手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人,共同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数字铁画艺术藏品,成功发售《天门烟浪》《松鹰》《富春山居图》等3D铁画数字藏品5000份,均在1分钟内售罄,销售额达12万元,芜湖市“数字技术赋能铁画非遗保护与传承”项目也成功入选“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数字技术赋能铁画,有利于铁画版权保护,规范文化产品市场交易,还有利于其产业化发展,部分重复性、可替代性的工艺,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从而实现铁画艺术品量产,通过降低成本和售价,收获更多的受众群体。”业内人士表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芜湖铁画重新被更多人关注、讨论和收藏,推动了传统铁画艺术的数字化传播、传承。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