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野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图片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图为近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货轮在装卸外贸集装箱。新华社发(俞方平 摄)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2025年必须抓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等重点任务,要求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包容的,中国将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求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各项行动策略中,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居于首位,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制度型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稳定环境和持续动力

构建适应开放的制度环境,是优化我国投资环境、降低国际经贸合作成本的有力举措,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能够为全球经济贸易提供发展动能。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可以清晰看到制度型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积极履行入世承诺,打造良好制度环境。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43个成员,我国不仅全面、完整地履行了入世承诺,而且在规则和制度型开放方面积极对接国际惯例。2018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显示,我国在入世后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性政策法规19万多件,覆盖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此后,还进行了政策文件合规性评估和合法性审查。这一系列举措大大增强了各方同我国开展经贸合作的信心和能力,使得我国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关税稳定下降提升中国制造全球影响力。截至2010年,我国对世贸组织的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其中,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8%降至8.9%;农产品平均税率由23.2%降至15.2%,约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的四分之一,远低于发展中成员56%和发达成员39%的平均关税水平。目前,我国已将关税总水平降至7.3%,贸易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不仅增强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也为国际贸易伙伴创造了更多机遇。

自贸试验区引领制度型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推出了首张负面清单、首个单一窗口、首个自贸账户,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这些创新举措为制度型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奠定了坚实基础。自贸试验区通过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等领域实施更高水平开放政策,加强与国际接轨。同时,通过扩大自主开放,逐步扩大商品、服务、资本、劳务市场对外开放,打造更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这些成功实践为全国范围内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推广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扩大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累了经验。

制度型开放显著增强经贸活动的可预期性。全面履行世贸组织通报义务,提交涉及中央和地方补贴政策、农业、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国营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领域的上千份通报。同时,积极完善相关立法程序,在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新政策制定需要充分征求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国内外企业对我国市场的信心,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良好条件。

推进制度型开放需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近年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制度型开放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外部环境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变化,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形势,精准把握环境因素,选择最为合理和高效的应对策略。

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尽管以WTO为代表的多边经贸体系依然是当前国际经贸活动最重要的基础和环境,但部分成员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阻挠新协定规则的达成、破坏争端解决上诉机制、滥用国家安全例外,随意改变关税承诺等,造成了国际经贸体系一定程度停滞甚至倒退。这些保护主义做法从传统产业领域逐渐蔓延至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半导体、新能源产品领域,严重侵蚀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破坏国际信任。经济全球化来源于各国的互利合作需求,受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所驱动,其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更多样化方式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

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广发,全球经贸合作网络受损。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的范围、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给全球经贸合作网络带来严重冲击,传统地缘政治冲突地区和诱因也呈现升级趋势。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市场机制和物流运输线路等都出现诸多新变量。这些地缘政治冲突及相关国家的政府行为重新划定了国际经贸合作边界。对我国而言,扩大开放的同时,也意味着与外部市场联系进一步加强,可能受到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加。如何在获得开放红利的同时,有效应对和化解可能的风险冲击,是推进制度型开放必须关注的问题。

以开放形成协同合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能更为稳定,投资、消费和国际贸易多元发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开放产生协同合力,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促进地区协同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伴随市场的开放,我国经济参与主体更为多元,中外企业在发展理念、目标诉求和市场参与方式上都会有各自考量,要善于借助制度设计和机制性安排,在开放环境下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在新征程上,有效推进制度型开放,必须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既要破解现有经贸合作的堵点和难点,又要积极扩大重点行业市场准入,积极完善影响多领域和市场整体的重要规则,推动形成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对外开放沿正确方向前进。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制度型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对制度型开放重大问题把好政治关,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措施得当。要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善于从政治的高度看待制度型开放,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做好压力测试和影响分析。要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重点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方面,持续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对接升级和相通相融。要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开展相关规则的压力测试和影响分析。全面评估实施统一规则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可能产生的差异化影响,做好统筹工作。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制度型开放,系统审视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国内法律体系与国际规则协调一致,做到开放和法治有机统一。

及时总结经验与做法,积极推动提升市场影响力。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减贫、基础设施、制造业、无线通信等领域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在对外投资合作中,应当积极推广相关经验及规则,实现我国和东道国的双赢。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与共建国家在经贸合作中加强合作,积极分享我国的改革开放经验,提升相关规则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参与全球性标准制订,加强沟通确保规则先进性。鼓励我国专家、企业、行业组织在全球性标准和规则的制订中发挥作用。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半导体、机器人等高技术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在重要原材料、传统制造业和市场规模较大的服务业领域,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协同行动,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共同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经贸秩序。参与全球性标准制订的过程,也是一个向世界先进技术学习的过程,只有全面了解相关领域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

坚持系统思维推进开放,以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以系统思维推进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协同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新兴贸易业态,培育数字经济、绿色贸易等新动能。推动服务业开放,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完善利用外资政策,落实好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重点区域开展改革创新试点,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周密 周晓剑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