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风采】王德军:扎根乡土16载 履职为民显担当

沾溪镇卫红村党总支书记王德军,今年57岁,连任两届县人大代表,自16年前起,他全心致力于卫红村的建设与发展,在这片热土挥洒汗水、奉献智慧,生动诠释履职为民的使命,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图片

县人大代表、沾溪镇卫红村党总支书记王德军  李丹 摄

天气晴好,王德军来到卫红村小石洞村民组,蹲守在县里惠民项目高效节水灌溉管铺设现场,询问施工进度和困难。看着日益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王德军满心欢喜:“这里建设的4000多米高效节水管可以灌溉1400亩田。还有500亩高标农田建设马上就要开始了。”

曾经的卫红村深受基础设施落后之苦,回顾过去,村民尹谷春深有体会:“以前这条路只有3米宽,不能会车,还是泥巴路,晴天尘土飞扬搞得屋里到处都是,下雨天穿靴子,陷进泥巴里,鞋子都拔不出来。”

图片

王德军(右二)与村民(左二)尹谷春交谈  李丹 摄

王德军将改善路况当作头等大事。为争取道路修建项目,他精心备齐材料,频繁往返于政府部门,详述道路顽疾对村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阻碍。

“王支书多次组织村民开屋场会商讨修路事宜,有村民怕占地吃亏,他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让大家意见统一。”村委委员胡洁琼回忆道。

施工期间,王德军每天坚守在工地,紧盯工程质量,不允许有任何疏忽。经过不懈努力,7.32公里的卫红大道旧貌换新颜,道路平坦,车辆畅行。

图片

王德军查看施工现场  李丹 摄

水利、照明设施也曾是村里的“老大难”。灌溉渠道老化漏水、夜晚村庄漆黑一片,面对难题,王德军双管齐下,一边争取政府补贴,一边组织村民集资,重修灌溉渠,让农田“喝饱水”;推进路灯安装,让夜路“洒满光”。

“修了水泥路修柏油路,后面又装了路灯,晚上很多村民在这公路上散步。农田水利也修好了,干旱时都没问题,这是沾了王支书的光。”尹谷春感慨到。

村支委会计罗菊霞回忆说:“村里搞建设最大难题是资金。王支书带着我们一边申请项目补贴,一边争取项目扶持资金,还组织村民集资。每笔钱入账、支出,他都严格要求,账目明细定期公开公示,让老百姓放心。”

图片

如今的肖车塘小学  李丹 摄

“教育是乡村的根,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王德军坚信,教育是乡村发展的根基。然而,村中的小学由于年久失修,教室及教学设施陈旧落后,操场坑洼不平,严重影响了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热情。

“家长和学校都跟王支书反映想翻修学校,他记在心里,争取资金十余万元,并解决了征地问题。”肖车塘小学校长曹楚云告诉记者:“现在,学校教学楼从平房改成大楼。建设了150米跑道并铺设了人工草坪,孩子们有了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家长们和我们老师都安心了。”

图片

俯瞰卫红村  刘俊 摄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句承诺,王德军时刻践行。人代会前,他化身“民意收集员”,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将村民农业生产、医保社保、道路破损等大小问题详细记录,并提交议案推动相关部门跟进解决。闭会期间,他参与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不停歇,在镇区超市检查时,敏锐揪出疏散通道狭窄隐患,现场督办整改;接待选民时,他耐心倾听、答疑解惑,事无巨细,桩桩落实,用行动搭建起政府与民众的“连心桥”。

王德军表示:“我是土生土长的卫红村人,群众选我当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我应该为人民群众办些实事,办些好事。下一步,我计划多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家庭庭院经济,让百姓增加收入,让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记   者:李丹

通讯员:刘俊 曾海霞

图片

编辑  张红莉

审核  刘   琦‍‍‍‍‍

监审  卢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