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茶闯出“新赛道” 六安茶一起“摊牌了”!

六安茶


编者按

六安茶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无论是最近爆火出圈的六安黄大茶

还是享有六安茶“五朵金花”之称的

“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

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

都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闻名遐迩

倍受青睐

茶,无疑是六安的一张金色名片

今天,就让咱聊聊六安茶


图片金寨县西茶谷风光陈力 摄)


     

伴着冬日里的暖阳,记者来到了位于大别山腹地美丽的六安西茶谷畔,探寻六安黄大茶爆火出圈的秘密。


在这里,记者看到一些茶叶公司门外,一辆辆货运卡车正在厂房外等待发车,包装好的茶叶正整整齐齐地堆放在货仓,这些皖西茶叶即将发往外地、出口海外。


图片


“我们几年前就一直与国内头部茶企联系,参加各种展会,积极拓展市场,经过很长时间的检测、论证、店测,才有了黄大茶的这一次爆款出现……”当“霸王茶姬”遇上六安黄大茶,当奶茶“晴山栖谷”在今冬爆火,12月16日上午,面对记者的采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网红”总经理巩春照更多地是强调皖西制茶人努力实干、坚韧不拔的品质。


黄大茶是国内六大基础茶类之一的黄茶中的一种,俗称“金枝玉叶”,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安徽历史名茶。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色泽油润,茶性温和,香气较高,有一种农家的锅巴香。其制作工艺上虽与绿茶基本相似,却比绿茶多了一道“焖黄”的工序,也正是因为这一道工序,使得黄茶在制作上尤为复杂。据统计,全市黄大茶产量达0.88万吨,产值达8.6亿元。


图片


相比于六安黄大茶
六安有另外一款茶更是叫响千年
那就是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唐代,陆羽 《茶经》中就记载有“六安茶”。进入宋代,六安茶产业盛兴,产量居前。到了明代,六安瓜片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赞道,“六安州之片茶,名茶之极品”。直至清代乾隆十六年,六安瓜片被列为“贡品”,最终奠定了作为中国名茶的应有地位。

图片


六安瓜片 享誉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

要说谁是六安瓜片推荐官第一人

非周恩来总理莫属

图片

舒城县政府大院最近火了

但是要说舒城一直在火的

那肯定是舒城小兰花

毛主席更是曾经视察过


舒城小兰花


舒城小兰花外形条索细卷呈弯钩状,芽叶成朵,色泽翠绿匀润,毫锋显露;内质香气成兰花香型,鲜爽持久,滋味甘醇,汤色嫩绿明净,叶底匀整,呈黄绿色,属绿茶类。

舒城小兰花不仅仅是一种茶叶,更是安徽茶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安徽的名茶之一,舒城小兰花在历史上被文人雅士所推崇。早在清代,舒城小兰花便名扬京城,成为皇家贡品。由于其产量有限,舒城小兰花始终保持着一种小众、独特的魅力。

图片


图片


“来来来,喝完这两杯,还有三杯”
接下来喝的这杯名叫霍山黄芽

又被称为安徽历史第一茶



霍山黄芽




在众多的安徽名茶中,历史记载最早,最详细的名茶是什么呢?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记载:“霍山黄芽安徽历史第一茶。”

优质的霍山黄芽,外形挺直微展、形似雀舌,色泽黄绿披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最突出的感官特征是“三黄”(色黄、汤黄、叶底黄)。其加工工艺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图片



要说六安茶“五朵金花”中谁最低调

当属“低调姐”金寨翠眉

秉承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
“低调姐”斩获的荣誉是一点也不少


金寨翠眉


金寨翠眉是金寨县三代茶叶科技工作者寻觅金寨名茶之根、投入科技、因地制宜,于20世纪80年代新创制的名茶。因形似画眉,色泽翠绿,被世界名人、茶叶专家陈椽教授命名为金寨翠眉。


金寨翠眉是以充分成熟的单芽为原料,经过特殊制作和精选加工而成,其外形纤细、眉状、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澈、香气高雅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幼嫩明亮,冲泡时嫩芽在杯中三浮三沉,犹如万笋林立,令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风味别具一格。


图片


图片



最后让我们再聊聊这一杯茶

——华山银毫



华山银毫



华山银毫的发源于六安地界的佛教圣地大华山,因此给其增加了一股仙气与灵性,也寓意了华山银毫“茶禅一味”的天然秉赋。

成品华山银毫,形体细秀匀齐,精瘦矍铄,嫩绿显毫。冲泡一杯,万龙飞舞,云雨连绵,芽心如金,汤色黄亮,赏心悦目。浅饮一口,甘醇清爽,香气纯正,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图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茶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定期调度。

目前六安市拥有标准化茶叶加工厂70个、规上茶叶加工企业25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茶叶中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2个、有机产品认证17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4个。建成千亩连片种植基地57个,“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茶园20个。全市现有高标准茶园25万亩、生态茶园43万亩、有机茶园10万亩。现有茶谷精品旅游线路52条,茶文化(体验)馆、茶博馆11个,舒城县“九一六”茶园、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茶园被评为“全国最美茶园”。全市茶叶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8人,市级传承人17人。2024年,全市茶园面积79.9万亩、干毛茶产量4.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3亿元,均居全省第二。从事茶叶种植人员60万余人、从事茶叶加工人员近8万人、茶叶销售人员5万余人,茶产业振兴带动产茶乡镇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片人人知道的小茶叶……”
皖西大别山区的这一片片神奇的叶子,
和茶农、茶匠一样扎根深山,
默默坚守,努力向上,
静待春天的到来,
通过一次次优雅地转身
叫响了国内,惊艳了世界。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瑞 储著坤
王正超 毛婧婧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