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这部传承一甲子的经典,不但随着“北风吹”熟悉的歌声,在中国家喻户晓,也是上芭培养接班人的“试金石”。
昨天,“艺江南·海上名家讲坛”——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首演60周年艺术导赏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举行。数代“喜儿”“白毛女”和“大春”齐聚一堂,林泱泱、茅惠芳、凌桂明、石钟琴、辛丽丽、杨新华、季萍萍、吴虎生两两搭档以《白毛女》中独特舞姿在舞台上“定格”的那一瞬让人泪目。他们让人看到中国芭蕾的来处、代代传承的足迹,也回答了走过60年春秋的《白毛女》何以青春依旧。
一段旋律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昨天,当感人肺腑、独树一帜的歌声再度响起,87岁的歌唱家朱逢博在掌声中走上舞台。当初,正是她的歌声引领着初代“喜儿”“大春”入戏,帮助他们找到角色共鸣。
“那时候,我虽然会跳舞,但对如何深入人物内心来表演,还是找不到感觉。正是朱逢博老师的歌声,唤起了我内心的情感。”初代“喜儿”表演者茅惠芳特地从洛杉矶赶回,再次听到朱逢博唱响心中回荡了千百次的旋律,她激动得眼泛泪花。
“今年,我这个‘喜儿’算是回娘家了。”事实上,这些年虽然身在异乡,但她始终关注着上海芭蕾的发展,“如今,我们海派芭蕾在世界上也算打响了品牌,屡屡在海外巡演。前些年,上芭在华盛顿演出时,我和先生两个开车十个多小时去捧场,看到中国芭蕾能够获得国外观众的认可,打心底里高兴。”
和朱逢博一同登台的还有指挥家陈燮阳。今年8月,《白毛女》60周年庆典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现场执棒的正是85岁高龄的他。该剧初创时期,陈燮阳就是指挥之一,且参与舞剧音乐的配器,时至今日,每每奏响《白毛女》依旧能让他感受到心底的那份澎湃。
一种坚持
“足尖点地要轻巧,就像钢琴家的手指敲上黑白键。”“手在空中画弧线,要尽可能张开,形成一个圆的闭环,才优美。”“芭蕾舞是有灵魂的,你真诚地对待它,就能长功,不然,只能长膘。”导赏现场,活动主讲人——上芭艺术总监辛丽丽指导00后演员练功,这是芭蕾舞的日常,但正是日复一日的“日常”,成就了舞台上的璀璨光华。
都知道,辛总监要求严格,有她“督导”的练功现场,谁也不敢懈怠。而她最常说的话就是:“当初,我们就是在老师这样严格的要求下成长起来的。”昨天,她的老师和前辈——林泱泱、凌桂明、石钟琴也在现场。
林泱泱说:“芭蕾舞剧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上芭既有传统经典,也有新创题材,希望舞团能发挥芭蕾舞演员优势,挖掘他们的编导潜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来丰富中国舞蹈的形式。”
81岁的凌桂明至今坚持每天去舞蹈学校授课。他说:“我从一个农村孩子到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从懵懂到热爱、从舞台到讲台,感谢芭蕾舞让我找到这一生的事业,只要我还有一点精力,就不会放弃。”
一个拥抱
10岁到60岁,辛丽丽和杨新华是舞台上最默契的搭档,也是陪伴了彼此青春和成长的挚友。虽说如今一个在舞团、一个在舞校,但两人只要一对眼,哪怕是一个微表情,都能领略对方心中所想。
昨天,他们在舞台上的那个拥抱,让人感慨。辛丽丽说:“曾经许多年,1月1日晚上,我们总在飞机上,那时候演出任务繁重,每次迎新,都需搭档表演。”他们陪伴彼此跨年,也在演出中成为对方的依靠。
有次跳《堂·吉诃德》,那是一个单腿独立的动作,辛丽丽的小腿突然抽筋,她原本搭在舞伴肩膀的手不由得捏紧,杨新华立马察觉异样,扶住她不露声色化解危机。这样的“意外”数不胜数,信任在岁月中累积。杨新华说:“丽丽很有事业心,很要强,她为芭蕾舞付出了一切。”
在辛丽丽的办公室,常年放着许多拉杆箱,里面是各色舞服,方便紧急出差拉了就走。主持人金伟为了这场导赏,发消息跟她商量细节,很多次得到回复都在凌晨两三点,他忍不住问:“丽丽,你还在舞团吗?你为什么不回家?”得到的回答永远是:“上芭,就是我的家。”
一份信念
芭蕾,是一种坚持,也是一份信念。在昨天那张动人的定格中,最年轻的一对搭档是第五代“喜儿”和“大春”的扮演者——季萍萍和吴虎生,他们也是如今上芭的团长和副团长。传承不仅在台前,也在幕后。
“《白毛女》是上芭所有演员必须要过的关,无论是明星、首席还是主要演员,这是基本功也是‘试金石’。”季萍萍说,和古典芭蕾不尽相同,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中融入了很多戏曲身段甚至武术动作,很考验演员的功底。比如:古典芭蕾是向上的,轻巧优雅的,但跳《白毛女》,力要在向上和向下间不停转换,重心前移,且需要爆发力。
和很多代“喜儿”“白毛女”都搭档过的吴虎生,因腰椎、脚踝等伤病已很少再跳“大春”,但这依然是他最放不下的角色。“我可以不跳王子,但一想到不能再跳‘大春’,还是让我觉得遗憾。”所幸,如今看着一批年轻演员“接棒”,也让他感慨、欣慰。
昨天,由上芭最年轻的首席主要演员戚冰雪和主要演员许靖昆、郭文槿表演的舞剧精彩片段也赢得阵阵掌声。Z时代的“喜儿”“白毛女”和“大春”展现了高难度舞蹈技巧和扎实过硬的功底。正是这份传承和对芭蕾舞的信念,才让60岁的“白毛女”永葆青春。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