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展现了许多超前科技。在《阿凡达》中,人类使用遥控的机械外骨骼AMP Suit在潘多拉星球进行科研考察与资源开采。AMP Suit能够“复制”人类动作,并增加力量和敏捷度。如今,电影里的场景照进了现实。
12月18日,轻量级机械臂与机器人开发商大象机器人推出了全球首款万元级穿戴式数据采集外骨骼“myController S570”。人类穿戴上它,连接的机器人就能同步“复制”出人类的动作,并为外骨骼设备提供机器人的角度、位置、加速度、状态等数据。这些数据又将进一步用于机器人示教以及具身智能仿真训练。这一实践降低了具身智能体研究和遥操作技术的应用门槛。
完美“复制”动作,为具身智能提供“数据源泉”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智能系统不仅仅依赖于算法和数据处理,还必须具备一个物理实体,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互动来获取信息、学习、适应并采取行动。
大象机器人方面介绍,具身智能正成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途径。随着多模态大模型(MLMs)和世界模型(WMs)的出现,具身智能体的感知、交互和推理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具身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数据采集方面,高质量的数据获取常常是资源稀缺的,且成本高昂。此外,真实物理环境的诸多方面在仿真模型中难以完全再现,这使得“从仿真到现实”的有效转化(Sim2Real)成为挑战之一。
在此背景下,大象机器人推出了穿戴式数据采集外骨骼“myController S570”。它能够实时进行遥操作控制和数据采集,降低具身智能体研究和遥操作技术的应用门槛,通过提供一种低成本、高灵活性的解决方案,实现AI具身智能技术的物理实现。
小哥所穿戴的设备为myController S570,它能够实时进行遥操作控制和数据采集。
读特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单臂自重小于800g的外骨骼设备上,全部关节内置了4096位高精度磁编码器传感器,用于捕捉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变化;得益于12个自由度的高灵活性,在捕捉后,能够精准模拟、复现人类手臂运动,为运动数据采集与分析提供强大支持。
要实现完美“复制”动作,还要具备足够的数据采集率。据悉,myController S570的数据采集速度为100Hz,这意味着在高速运动的场景中,也可以捕捉到每个动作变化后面的数据,并且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为后续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源泉。
大象机器人方面表示,myController S570不仅适配大象机器人的产品,也可用于任意人形机器人、半人形机器人、双臂产品、复合机器人等产品的数据收集。
福田含“AI”量升高,孕育“智造”力量
成立于2016年的大象机器人,起步于有着“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的华强北。彼时,从澳大利亚留学归国的宋君毅,因看重深圳的创业氛围与机器人产业链优势,决定到深圳与另一位创始人伍祁林联合创立大象机器人。
最初,大象机器人瞄准工业协作机械臂领域。后来,宋君毅等人看到轻量级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机会,决定在细分领域里创新。目前,大象机器人已自主研发包括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仿真陪伴宠物机器人、消费级协作机器人、专业级协作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向全球输送生产力工具和解决方案。
从华强北走出的“大象”是福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上半年,福田区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突破300家,实现增加值37.71亿元,同比增长3.0%,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各环节均有企业布局。从产业空间来看,以新一代产业园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载体崛起,园区内有3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营收超过150亿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配套。早在2019年,福田区便发布《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构建“1+1+10”人工智能应用体系。此后相继发布多个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和实施方案。
在过去的两个月,福田区再次用政策“礼包”为人工智能企业加码——11月,发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大模型、算力服务、产业空间、创新平台、应用示范等13个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12月,发布“模力福地”十大行动方案及四大礼包。十大行动涵盖了千模应用加速、创新场景首发、产品跨境出海等关键举措,四大礼包则从空间、算力、数据和场景等关键维度,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支持,进一步打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更多人工智能成果落地、转化。
可以预见的是,一个全面拥抱AI、全面应用AI、全面发展AI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正加速到来。未来,将有更多“大象”成长于这片人工智能沃土,成为“智造”的领军力量。
(本文图片由大象机器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