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海天味业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和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02新管理层团队由70后及80后组成,其中新董事长程雪及新总裁管江华分别于1992年、1998年加入海天。
03然而,海天味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仍稍显落后,目前公司并未披露海外市场收入。
04随着国内餐饮企业出海加速,调味品企业需要根据国外标准及餐饮企业需求完成出口专供定制。
05海天味业在性价比、渠道及产品矩阵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出海后将面临与龟甲万、李锦记等企业的竞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来源:大消费之家
近几年,国内调味品行业内卷加剧。从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看,仅有海天味业实现正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及ST加加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03.99、15.31、39.46、22.88、10.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8%、-6.51%、-0.17%、-1.85%及-14.92%。在此背景下,出海似乎是调味品企业寻求增量的新路径。
图:部分调味品企业营收及增速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近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业内人士将该事件视为新管理层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据悉,自今年9月,海天味业做出管理层变更后,管理团队由70后及80后组成,并且本届管理层加入海天多年,其中新董事长程雪及新总裁管江华分别于1992年、1998年加入海天,三位副总裁于2006-2008年间加入公司。更年轻化的管理团队能否迈出全球化的关键一步?
海天味业的全球化战略或是参考日本酱油企业龟甲万的发展路径,而国内餐饮企业出海以及海外华人数量的增长,实际上也带来了调味品出海需求。但考虑到仍需面临海外市场来自包括龟甲万、李锦记等企业的竞争,海天味业此时提出全球化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
有借鉴!海天味业或模仿日本龟甲万的发展路径
海天味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代中叶的佛山酱园。1955年,佛山25家实力卓著的古酱园谋略合并重组,组建“海天酱油厂”,是海天味业的前身。与海天味业类似,龟甲万也是一家百年企业。
据公开资料,龟甲万成立于1924年12月,并于1949年5月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在经历了日本消费疲软、出生人口下降等影响下,龟甲万在行业下滑期间一方面通过产品的功能性升级、健康性升级进行品类扩张、产品创新升级,另一方面依靠海外拓张实现增长。
据东兴证券研报,龟甲万在80年代推出“面汁酱汁”、“汤汁酱油”,90年代推出针对牛排、烧肉调味汁,带动酱油衍生品的销售。同时,在日本老龄化严重,居民对健康更加重视背景下,龟甲万推出低盐酱油、有机酱油等健康产品。后期,公司进行多元化拓展,将业务拓展至酒类(葡萄酒、清酒)和豆奶饮料。
龟甲万从1952年尝试进军美国市场,1984年开始拓展欧洲、亚洲、南美等其他海外市场,据国金证券研报,目前,龟甲万对日本市场的业务依赖度持续下降,来自日本的营业收入占比从1997年的约72%下降至2023年的25%。
近几年,海天味业也在品类拓展、产品升级上动作频频,其发展路径似乎与龟甲万的发展路径较为相似。
在酱油衍生品领域,海天推出多款“一汁成菜”产品,如白灼汁、凉拌汁、海鲜捞汁等,以及柱候酱、海鲜酱、拌饭酱等适用不同烹饪方式的特色酱料;在健康化方向上的产品,公司推出了包括0添加系列、有机系列、薄盐系列、无麸质酱油、素蚝油等产品。
在品类拓展上,除调味汁、鸡精鸡粉、番茄酱等品类,公司还推出发酵饮料、粮油米面等新品类。其中,饮料品类布局包括苹果醋、饮用水、冰淇淋、谷物坚果饮等多个品类。目前,海天味业的产品线包括酱油、蚝油、酱、醋、料酒、各类复合调味料以及粮油米面、发酵饮料。
虽然海天有一定的进展,但海天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仍稍显落后,在业绩报中公司并未披露海外市场收入。据2024年8月,公司对投资者的互动回复“公司产品出口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份额占整体销售的比例不大,公司目前正积极拓展出口的业务”。
有需求!餐饮企业纷纷出海带来上游调味品出海需求
随着国内餐饮行业内卷加剧,众多连锁餐饮品牌纷纷出海,2023年也被业内称作“中国餐饮出海的元年”。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16年海外中国餐饮门店约有50万家,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随着国内餐饮品牌出海加速,如今,海外的中国餐饮门店增长至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海外的中国餐饮门店已遍布包括新加坡、印尼、越南、菲律宾、日本、美国等180余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上述报告亦指出,目前看来,国内餐饮品牌在海外的供应链体系尚未完善,大部分品牌的原材料依赖于中国出口和当地采购。同时,国内食材、调味料的制作标准可能与国外市场标准不同,因此调味品企业需要根据国外标准及餐饮企业需求完成出口专供定制。
目前,李锦记、安琪酵母、利民调料、颐海国际亦在逐步布局海外市场。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李锦记产品已销往全球100余个国家及地区,在美国洛杉矶和马来西亚吉隆坡设有生产基地。利民调料已在加纳建立生产基地,年产番茄酱约3万吨。整体来看,国内餐饮品牌的出海亦带来对上游调味品的需求。
有市场亦有竞争!全球化战略成效尚未知
调味品的三大渠道是餐饮、家庭、食品加工。据艾媒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调味品渠道结构中,餐饮、家庭、食品加工的占比分别是49%、34%及17%,餐饮渠道占比较大。海天味业的渠道占比中餐饮渠道占比过往超过60%。相较之下,中炬高新及千禾味业仍是零售渠道占比更重。
对比部分调味品企业研发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及ST加加的研发费用分别是6.03、0.69、1.22、0.61、0.17亿元。海天味业研发投入高于其他调味品企业。
图:部分调味品公司研发费用(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此外,从三季报看,千禾味业的营收结构中酱油及食醋占比分别是62.71%、12.54%。中炬高新的营收结构中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占比分别是58.25%、12.89%及8.75%。千禾味业及中炬高新的核心产品仍以酱油为主,海天味业的核心产品已拓展至酱油、蚝油、调味酱、醋、料酒。
尽管,海天味业在性价比、渠道及产品矩阵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出海后将不可避免的面临与龟甲万、李锦记等企业的竞争。尤其是,在龟甲万早期开拓海外市场时期,海外调味品市场或许还是一片蓝海,如今龟甲万在海外市场布局数十年,业务领域涉及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整体来看,海天味业的出海有市场需求亦有竞争,新管理层能否实现全球化战略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