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公布 西安易俗社秦腔非遗档案上榜

图片▲上世纪30年代百代公司为易俗社录制的唱片。 (本组图片由记者 尚洪涛 摄)

图片▲秦腔经典电影《三滴血》海报。

  陕西省档案局日前公布了第一批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西安易俗社秦腔非遗档案榜上有名。

  作为有着112年历史的戏剧演出与教育团体,西安易俗社于201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可谓一座宏富的秦腔资料宝库。百年剧社历经百年风雨,世纪光阴也给这里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资料。记者了解到,在西安易俗社,除了保存有鲁迅先生珍贵手书“古调独弹”的牌匾外,剧本、社史、曲谱、剧照、道具、戏服等无一不留存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剪影。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介绍,为做好“秦腔珍宝”的收集整理工作,易俗社于2014年成立易俗社文化研究院并组建课题研究组。截至2024年12月,易俗社文研院所存纸质版档案有剧本1078卷,社史432卷,剧目189卷,曲谱117卷,照片236卷,个人艺档114卷,此外,还有大量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资料。

  小到不同时期的戏票、演出工作证,大到百年前一张金色褒状原件……易俗社不仅留存秦腔珍贵资料、史料,还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易俗社所存纸质档案进行电子转换,分类并电子归档。除此,自易俗社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还实施全方位抢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非遗传承工作,编辑出版了《中国戏曲典藏·百年易俗社》《西安易俗社戏剧家封至模诞辰130周年纪念专集》等多部系列丛书,出版发行了《三滴血》《白蛇传》《秦腔》《易俗社》《胭脂》等20余部经典剧目音像制品,对百余项重要知识产权注册保护。

  一件件历史档案,一页页珍贵文献,一行行激扬文字,一幕幕鲜活故事……诉说着易俗社的百年奋斗历程,汇聚成代代相传的易俗社精神,也见证着秦腔艺术在三秦大地蓬勃发展的源远流长。如今,这些资料档案,不仅在档案库中、在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中向今人展示秦腔艺术的博大魅力,也“反哺”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据易俗社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易俗社通过挖掘史料,进行兼具传统与潮流的现代剧目戏报设计,让极具特色的“易俗社戏报”再现。此外,由《易俗社章程》等档案文献而来的易俗社文创产品,不仅拓展文创产品设计新思维以及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与发展路径,也深受戏迷游客的欢迎。

  “西安易俗社秦腔非遗档案,是西安易俗社辉煌历史的见证,也携着薪火相传的易俗社精神,携着秦人魂魄。”惠敏莉表示,易俗社在入选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后,将继续重视档案建设工作,用好档案,助力秦腔艺术留根、铸魂。

来源:西安日报 责编 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