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果蔗“节节”甜

图片

工人在甘蔗园里剥除蔗叶。

图片

省农科院亚热所工作人员为果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图片

“果蔗品种推介秀”活动现场

近日,果蔗产业(漳州)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漳州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为果蔗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漳州是福建果蔗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近万亩。当前,漳州在果蔗优异品种选育、健康种苗繁育、绿色高效栽培以及精深加工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一根小小的果蔗“挑起”振兴乡村的大担子。

果蔗成“新宠”

漳州种植甘蔗历史悠久,在发展甘蔗产业方面有着天然禀赋。据《漳州市志》记载,汉代时,福建已有取蔗汁熬成石蜜(冰糖)的记录。到唐代,漳州已成为蔗糖产区之一。宋代种甘蔗更为普遍,漳州蔗糖还远销江浙。元代,闽南蔗糖由泉州港出口海外。明代,月港崛起后,外贸活跃,“稻利薄,蔗利厚”,农家竞相种植甘蔗煮糖外销。当时海澄县令徐渤的诗中就有“家家蔗煮糖”的语句。

20世纪90年代,甘蔗曾是漳州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作物,俗称“一粮二蔗”。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糖厂的衰落,以煮糖为主的甘蔗种植业陷入低谷,但水果甘蔗却异军突起。

近年来,甘蔗品种不断更新换代。那么,应该选用哪个品种、如何种植才能产生更高的效益、做大做强甘蔗产业呢?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所长张明辉看来,要做大做强这份“甜蜜事业”,还需插上科技的翅膀。

早在20世纪90年代,省农科院亚热所甘蔗研究团队就开始围绕果蔗展开系列研究。2003年,省农科院亚热所甘蔗研究团队牵头联合省种植业推广技术总站从广东引进黄皮果蔗。经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和生产试验,选育出“闽引黄皮果蔗”这一果蔗新品种,并于2010年通过福建省认定,这是福建省首个通过省级认定的果蔗新品种。

目前,该品种已在闽南地区广泛种植。果蔗是无性繁殖作物,多代留种后,植株中的病原容易大量积累。在生产中,果蔗备受花叶病、白条病等病害困扰,一旦染病,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多年来,省农科院亚热所甘蔗研究团队通过组培技术,实现了果蔗脱毒健康种苗的量产。

“目前,我省尚未有成熟上规模的果蔗种苗企业,农户的种苗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种苗基地。”张明辉说,亚热所果蔗团队通过组培实验室培育和合作企业生产辅导,每年可为农户提供500万~1000万株健康种苗,大大缓解福建果蔗种苗市场“一苗难求”的现状。

“果蔗不仅可以加工成红糖,还可以制作成果蔗饮品、甘蔗果醋等系列衍生产品。”张明辉表示,果蔗产业新的增长点在于产品创新。漳州作为中国食品名城,食品加工业发达。目前,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已研发出时尚的果蔗饮品。下一步,他们将为企业提供果蔗品种和技术支撑,进一步延长果蔗产业链,让果蔗“从头甜到尾”。

生活“节节”甜

冬日里,在芗城区浦南镇园坑村的果蔗园里,金黄的甘蔗粗壮挺拔,一根挨着一根,密密麻麻,饱满粗壮的果蔗散发着淡淡的蔗香。

园坑村位于漳州市区北郊,距市中心6公里,是一个拥有1200多人口的中等村庄。10年前,时任园坑村党支部书记林元利经过多方考察,发现一种“黄金果蔗”可能适合芗城种植,这个果蔗便是“闽引黄皮果蔗”,其蔗皮为黄色,具有皮薄、汁饱、清甜、口感好等优点,市场行情良好。之后,通过村里土地流转,他家带头试种20亩,果蔗获得丰收,受到果商青睐,当年产值48万元。

村支书带头搞示范初见成效,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纷纷加入种植“黄金果蔗”的行列,并向周边扩散。

“我从2018年开始种植黄金果蔗,种植规模已从最初的100亩扩大到现在的300多亩。”果农王平说,2021年他在浦南镇流转了200亩地种植黄金果蔗,后来又将基地扩展到长泰区。目前,他种植的黄金果蔗虽然还未到丰收季节,但已有半数以上被预订。元旦过后,这些黄金果蔗将被运往湖南、湖北、浙江等全国各地客户手中。

芗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志福说,目前,芗城区的“黄金果蔗”主要集中在园坑、溪园、东坑等村,是芗城区重点推广的优新品种之一。示范片的“黄金果蔗”采用脱毒苗种植,通过精细的栽培管理,达到高产、优质的效果。目前,全区种植面积为850亩,如果再加上芗城区果农到周边县(区)流转土地及带动种植,共有1300多亩,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国果蔗种植面积加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5个省区已有果蔗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实现的农业产值高达百亿元。其中福建近10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果蔗基地。

“目前,漳州市黄金果蔗种植呈现农户分散种植现象,种植面积近万亩,分布在芗城、长泰、龙海、漳浦、云霄、诏安、南靖等县区。”亚热所果蔗研究团队副研究员张树河介绍,黄金果蔗在漳州推广种植有6年左右时间,种植技术日趋成熟,亩产10吨左右,市场收购价格在2400元/吨左右,单亩年种植利润可达1万元,农户种植积极性高。

农旅融合兴

一根小小的黄皮果蔗,不仅助推了农业发展,还激活了文旅经济。

“没有一根甘蔗可以逃离漳州古城!”如今,喝一瓶片仔癀草甘蔗汁成为许多外地游客游览漳州古城的标配。每逢节假日,古城里的榨果汁店都被挤爆:人们在店前排起长队,门口的甘蔗渣堆成一座座小山。

“甘蔗是我们果汁店里必备的原材料,它可以和苹果、杨桃、片仔癀草等混搭,口感都很不错。”在漳州古城经营鲜榨果汁店30余年的欧建卿说,蔗汁是漳州本地的特色果汁饮品,特别是片仔癀草甘蔗汁更是古城的“网红”饮品。

“漳州古城甘蔗汁店里所用的甘蔗,基本是我们这里运过去的。”林元利的儿子陈伟平说,自从园坑果蔗种植饱和后,他便到不远处的浦南镇溪园村流转了近200亩土地种植果蔗。

同样在溪园村种植100多亩果蔗的李艺灵,甚至每天从甘蔗园里砍下甘蔗,然后送到浦南镇的咪古森林景区,现场榨成甘蔗汁进行销售,供不应求。

“可以利用甘蔗园打造亲子乡村体验游!”果农钟国林在园坑村种植了40多亩果蔗。他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甘蔗,黄皮果蔗具有皮薄、汁多、清甜、花香味等优点,榨成果汁口感更好。

在种植果蔗之余,钟国林还积极探索农旅发展新模式。“我将果园打造成农家山庄,取名‘一分田农场’,每逢周末,很多市民都会带着孩子过来体验劳动的乐趣。”钟国林说,眼下正是甘蔗收获的季节,孩子们可以带上一把小柴刀,砍下一根甜蜜的甘蔗,体验丰收的喜悦;也可以带上小锄头、小铲子,亲自去寻找泥土里的地瓜。

在农场一角,一台台迷你的石磨一字排开,小朋友变身小小豆浆师,围绕在石磨旁,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将泡好的黄豆送进石磨,齐心协力转动石磨,看着豆浆缓缓流出,十分兴奋。

“我和朋友带着孩子来体验农家生活,真的特别有意义,让孩子知道食物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有了一段特别的亲子时光。”市民郭先生说。(记者 黄小英 萧镇平 通讯员 刘钦赐 郑文典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