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供应链,谁能走的更远?

图片

上周,汽车圈最火的新闻,当属极越汽车了,公司的主播还正在直播卖车,就被接到通知——工作没了,员工以为是裁员,但没想到的是公司就地解散。

极越汽车何至于走到如今的地步呢?

要知道极越汽车背后的股东可是百度和吉利,要软件有软件,要工厂有工厂,而且CEO夏一平的履历也非常的亮眼,他是摩拜单车的联合创始人、CTO,也在福特汽车待过,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和汽车行业经验。

网上有很多关于极越汽车失败的解读,有的说高层贪污腐败,导致股东不敢再追加投资:据了解,百度计划继续增资30亿,但是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发现极越汽车有一摊的烂账,有高达70亿财务窟窿,所以决定不再继续投入。

还有的人说,极越汽车是一个天生残疾的汽车,相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隐藏式门把手,极越汽车直接就没有门把手,这……?

大家的分析都有道理,不过即便高层不贪腐、汽车设计的再好,个人认为,极越汽车的倒闭也是必然的。

首先,极越是极度缺钱的。极越汽车自成立以来,共进行了三轮股权融资,合计超过80亿元人民币。这个金额,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来看一下,其他几个造车新势力融资的情况:

蔚来:自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20多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超过1000亿元‌,但即便融了这么多钱,到现在,也不敢说自己上岸了,还需要不停的融资。

小鹏:自成立以来,总共融了有650亿元。

小米雷军在宣布造车时,就准备了700亿人民币。

哪怕是已经倒闭的高合,之前也融了1148亿;威马汽车融了400多亿,所以极越融的80多亿,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极越是没有创始人的。当我们在提造车新势力的时候,一般都会把创始人与车企划等号,如蔚来的李斌、理想的李想、小鹏的何小鹏、小米的雷军等等,但是当我们提到极越的时候,我只知道这是百度与吉利合资的公司,夏一平只是职业经理人。这个挺让人匪夷所思的。

当一家初创企业的CEO,不是公司的股东,而是职业经理人的话,那就意味着,这家企业,创业是很难成功的。因为两者的诉求、利益是不一样的。

创始人是股东的话,他可以为了公司可以活下来,变卖自己的家产,以个人的信誉四处借贷。而CEO是职业经理人的话,是没有办法这样奢求的。

不过这个问题,早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已经指出来了,他直截了当的说:“当管理者管理的不是他们自己的钱,而是别人钱的时候,就不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也曾说过: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

当然,极越的问题,也不能怪CEO,病根还是出在股东那,特别是百度那里。

对于吉利来说,他们有一堆的汽车品牌,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但是对于百度来说,推广自己的智能驾驶这么多年,自己却不愿意亲自下场来做,指望请个职业经理人,就想把造车这个事情做好,这属于自欺欺人。

人家华为为了推自己的智驶系统,可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余承东更是亲自下场,为赛力斯等品牌站台吆喝。

再者,极越面对的竞争对手是非常强大的。目前造车新势力的几家劲敌: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小米,这几家创始人,可都是创业成功过的,实现过财富自由的,这次造车只是再次创业,所以他们的优势是很大的。

首先,他们之前成功的方法可以复制、积累的人脉也可以复用,融资的信任度也会比别人更强。

其次,他们都没有在传统车企干过,所以没有路径依赖,更没有思维包袱。

再者,他们再次创业的目的,赚钱不是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实现人生价值放在首位。

像已经倒闭的车企当中,如威马的沈晖、爱驰的付强、高合的丁磊等等,他们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传统车企出身,而且都当了多年的高管。他们在过去的平台上,都很成功,都站到了平台的金字塔顶端。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能从0开始创办好一家车企。反而间接的说明了一点:平台大于能力。

虽然他们在曾经工作中,年薪也达百万、千万,但是面对像李想、李斌、何小鹏、雷军这种身家百亿、千亿的大佬来说,能力还是相差不小。

让职业经理人,跟这些大佬展开竞争,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前段时间,朋友在闲聊中问我,目前的汽配供应链,你认为谁能走得更远?

基于以上对极越的分析,我们来看一下汽配供应链,个人觉得,谁能走得更远,要看以下三点:

一是创始人能不能躬身入局。

如果该汽配供应链的创始人,不是大股东,只是小股东,或者只是个职业经理人,那这个企业的战斗力,肯定没办法跟别人比的。

当然,创始人,是一家公司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一家公司的破坏之王。

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从理论来讲,是无所顾忌的,除了国家法律不能触犯,跟董事会约定好的不能触碰,其他的方面,谁也管不了。

比方说,一家公司,一年的利润才100多万,公司却要花90多万,去买老板的一辆二手车?这个事情,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企业也走不远。

企业的文化、规则,看似是用来约束员工的,其实更重要的是,用来约束创始人的、约束老板的。不过,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以下的第二点。

二是公司的治理能力。

说到治理能力,是因为只要有两个人的地方,就会出现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企业要想实现长久发展,就要具备一定的治理能力,不仅能协调各方的利益,也能保证公司的利益。

当然,利益不一致的对象,不止是员工、经理人。有时候股东的利益、老板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也未必一致。如:一个员工的能力很强,从长期来看,留住员工,更符合公司的利益。但是,有时候老板就是看不惯这个员工,想要辞退员工,这时,就会出现,老板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

人都是逐利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但是利益的分配,它像压跷跷板一样,保证大股东的利益,就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保证经理人的利益、就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如何让员工的利益、经理人的利益、股东的利益、老板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这就需要很高的治理能力,而这,也是企业与企业拉开差距的分野。

三是公司的造血融资能力。

人身体的衰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变形能力衰退了,也就是造血能力不足了。

同样,一家企业的衰退,也是因为造血能力不足。当造血能力不足时,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输血,否则就会失血而死。

但是,输血是有尽头的,创始人可以变卖家产、四处借债,但如果这些都做了,还不能盈利的话,那企业倒闭是迟早的事。

有人说,可以向投资人融钱啊。你看蔚来,虽然一直亏损,但还不是照样能源源不断的融到钱?

这个问题,就属于典型的因果倒置。投资人之所以给蔚来投钱,不是因为投资人大发善心,雪中送炭,而是投资人在赌蔚来汽车的未来,一定能够盈利。

同样,投资人为什么愿意给某些企业输血?是因为这些投资人看中的是:该企业未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能够产生正向的现金流、能够产生高额的回报。

如果企业没有造血的能力,那投资人是不可能继续投资的。

以上三个方面,将决定汽配供应链企业,未来能够走的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