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珠澳两地经济民生十五载,茂盛围边检站谱写下跨境警民情

25年前,伴随着《七子之歌》响彻大街小巷,祖国为“归家游子”澳门绘制的美好蓝图徐徐铺开。“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2003年,在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提议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首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应运而生。2006年,连接珠澳两个园区的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下称“跨境口岸”)正式开通,2009年3月,驻守专用口岸的茂盛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正式挂牌成立。

图片

15年来,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通关措施、各项针对澳资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这片仅0.4平方公里的河中沙洲上形成了高质量发展“区”动力,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滩涂变通途,全时段口岸引领同城化

“虽然那会只有车道还没启用旅检大厅,人车也不分流,但这里是珠海与澳门两地之间第一个实现24小时通关的口岸。”珠澳跨境工业区商会会长陈维炽回忆道。他见证了园区从无到有,从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

随着园区迅速发展和影响力扩大,其功能也慢慢由制衣向进口商品展示展销和仓储物流转型,园区企业数量也从成立之初40余家发展至700余家,其中澳资企业占比近五成,园区澳门籍从业人员逾千人。

图片

为适应园区快速发展形势,解决口岸人车不分流安全隐患等问题,茂盛围边检站主动作为,持续与驻地政府、园区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不断征集意见建议,优化通关举措,有力推动口岸升级改造。2014年,在原先只有车道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出入境旅检大厅,有效解决了人车不分流这一问题,通关的体验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截至目前,该站已验放出入境旅客超过1700万人次,车辆超过60万辆次。

深夜中转站,缓解客流高峰压力

随着2014年12月18日横琴口岸24小时通关政策的实施,作为启用了8年之久、珠澳第一个24小时通关的跨境口岸不再一枝独秀,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即从2014年12月18日起零时到7时允许临时向社会开放,对象为劳务人员、学生和澳门居民。 

“以前要花两小时赶去澳门上班,有时去晚了,拱北口岸都已经闭关了。”在澳门便利店上夜班的内地居民冬姐直言,从跨境口岸过关方便了很多。

很快,跨境口岸便因为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而成为澳门居民走亲访友和劳工双城生活的通关首选。经茂盛围边检站验放的出入境旅客也从新政实施前的日均1500余人次猛增至7000余人次,且客流集中于凌晨时段。2019年,更是达到全年出入境人员超250万人次、单日验放量破万的最高纪录,“深夜中转站”深入人心、实至名归。

供澳生命线,保障鲜活产品供应

与跨境口岸一水之隔的澳门青州坐落着澳门新批发市场,该市场于2017年底启用后,发挥了对澳鲜活产品“保质、保量、不间断供应”的重要作用。2020年8月16日,跨境口岸进一步扩大开放,增加了供澳鲜活产品货车从横琴口岸改由跨境口岸入境的新功能。

图片

为此,茂盛围边检站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举措,完善车辆查验工作指引,率先部署 12 项强化车体检查工作,配齐配强“生命探测仪”“车底检查系统”等辅助检查设备,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彻底改变以往货车卸货难、通关慢的情况。截至目前,供澳鲜活产品车辆自跨境口岸入境已达20万辆次,货运企业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均大幅降低。

“我们仅油费一项一年就可节约200万余元,提高了企业运输效率,有力保障了澳门居民的菜篮子。”园区物流企业负责人邬经理表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珠澳跨境工业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数智经济、数据服务等一批新质生产力代表产业也正在园区悄然酝酿。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表示:“口岸在‘保畅通、护民生、促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边检机关功不可没。以跨境工业区设立为代表的、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坚信,这片创业新热土,将继续书写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篇章!”

文 | 记者 李旭 通讯员 杨晓来 马铭超 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