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新年招待会。在这场新闻发言人与中外媒体记者特殊的“聚会”前后,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申展利,以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和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副局长姬忠彪。
冬日的长安街华灯初上,闭馆后的国家博物馆依旧灯火通明。
12月18日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这里举行2025年新年招待会。这是国新办延续多年的传统——以新闻发言人和中外媒体记者聚会的方式,辞旧迎新。
17时许,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家博物馆白玉厅外张灯结彩,节日氛围浓郁。杨柳青版画、绒花制作技艺等中国传统艺术,吸引了不少外国记者驻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年招待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厅内不设桌椅,这是招待会的“惯例”,目的是方便记者们与新闻发言人更加近距离的交流。
另外一个“惯例”,是新闻发言人名录“上新”。记者注意到,常态化发布新闻发言人名录始于2004年。当年12月28日,国新办首次对外公布了62家部委的75位新闻发言人名单及通讯联络方式。
此次发布的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25年新闻发言人名录,共有中央和地方303位新闻发言人,其中中央国家机关187人,地方116人。较去年增加8人,比20年前增加了3倍多。
新闻发言人名单的“壮大”,也见证了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成长。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
最紧张的时候
我们曾连续114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是最先来到招待会的新闻发言人。因在疫情期间高频主持新闻发布会,这位健谈的新闻发言人被全国人民熟知。
“最紧张的时候,我们曾连续114天召开新闻发布会,每天都通过电视进行直播”。谈到当前工作压力是否有所缓解,米锋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现在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健康知识的传播形式上。
今年,国家卫健委举办了“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米锋表示,群众关注的点不同,获取健康知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欢看视频,有的喜欢看文字,有的喜欢听音频,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适应群众的需求。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
必须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要尽量口语化表达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2025年新闻发言人名录上,多个部委新闻发言人“上新”。
生态环境部新闻宣传教育司司长裴晓菲是名录上的“新面孔”。今年1月,有着丰富环保工作经验的他,首次以新闻发言人身份亮相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当时,他自谦是“新闻战线上的一位新兵”。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裴晓菲用了这样四个字形容——感慨良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现场接受采访。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他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一些生态环境相关的工作和政策相对专业,这就要求必须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我们每一场发布会都会跟相关司局的同志提这方面的要求,就是要尽量口语化表达”。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裴晓菲认为,还是要实事求是地去说明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状况和工作上面临的一些困难。
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裴晓菲认为,随着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逐渐改变,大气环境质量也会持续改善。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底气和信心
在于背后的信念和大家的支持
每年的招待会,外交部发言人都会成为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下午刚刚主持完例行记者会的林剑刚一露面,就被中外记者们围了起来。
“我的频道才刚刚切换过来”,林剑笑着对记者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结束后,他专门换了一条领带赶到新年招待会的现场。
林剑也是新闻发言人名录上的新面孔。今年3月18日,他首次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成为外交部第34任发言人。
曾有观点认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可能是新闻发言人队伍中“最难”的一位,因为要每天主持记者会,回答大量中外媒体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尖锐。
“我觉得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于外界的评价,林剑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作为外交部发言人,他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这种底气和信心不在于个人的表达,而在于背后的信念和大家的支持。
部委新闻发言人在现场交流。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申展利: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做安全生产工作
相对于首次出席招待会的“新面孔”,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新闻发言人。
她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今年我国安全形势总体是比较平稳的,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起数有望降到个位数,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首次。
“虽然今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是向好的,但是我们每天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做安全生产工作”,申展利告诉记者,安全生产工作一点都不敢放松。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
要以公开、透明、理性、法治
驱散百姓心头的困惑和疑虑
法治新闻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引发关注的“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珠海驾车冲撞行人案”等社会热点案件背后,都能听到最高检及时发声。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在招待会前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发生的几件社会热点案事件中,面对网上舆论态势,检察机关对涉及检察机关或进入检察环节的热点案事件,不观望、不回避,及时主动回应,协同相关部门及时阻断因案件不确定性引发的公众焦虑情绪,为舆情平稳着陆带来转机。
“要以公开、透明、理性、法治驱散百姓心头的困惑和疑虑”。李雪慧认为,更关键的是,在每一起社会热点案事件发生后,检察机关不仅仅是法律程序的执行者,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修复者”之一。只有深度剖析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漏洞,协同其他职能部门共商长效防范机制,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大局,让人民群众切实感知法治守护力量。
外国记者在会场外体验杨柳青版画艺术。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最高法新闻局副局长姬忠彪:
在热点案件审理中
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各界知情需求
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人民法院的作用不言而喻。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副局长姬忠彪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一些法院审理的热点案件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人民法院及时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在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白天辉案、何泽华案、谢留卿案等一系列热点案件审理中,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各界知情需求,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人民法院高度关注和理性对待网络舆论对司法案件的影响,加强对热点性、争议性案件的答疑释惑,促进舆论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姬忠彪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热点案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权威发声,及时回应,综合运用多种方式释法明理,答疑解惑,让热点案件和典型案例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确保“三个效果”的统一。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张馨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