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发誓2026年赢回中国市场,裁员大刀却猛砍打工人?

作者|潘磊

保时捷将在2026年重启‘进击模式’,赢回中国市场”。

这是保时捷中国总裁兼CEO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在几天前放出的豪言壮语。

但不知道老潘是否注意到了一种处境——作为保时捷中国CEO,他毫无疑问是迄今为止,保时捷中国历任CEO中的背运者之一。

因为保时捷的销量下跌趋势,搂不住了。

图片

2024年1-9月,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约为4.33万台,同比暴跌了29%。

做过销售的打工人都明白,这种幅度的下跌,一般只出现在经济危机等不同寻常的年份。

当前经济的确没那么亢奋,但与“危机”相去甚远。

所以那就是保时捷自身出问题了。

对我而言,这有点恍若隔世。

因为以前参加车展,保时捷展台都是人最多。

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

老潘在这个时候接任保时捷中国CEO这个职位,基本算是接了一个烫手山芋。

至少保时捷中国CEO这个职位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视为一个肥差。

老潘新官上任,当然很努力。

他定下了一个可以被称为“三步走”的策略——2023—2024年的蛰伏可比作赛车中的“策略性进站”,2025年则是“热身圈”;2026年将重启进击模式,“赢回中国市场”。

实话实说,这正是CEO的活。

但能不能奏效,就另说了。

图片

因为理想、小米鸿蒙智行小鹏、问界等一干来自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都把保时捷视为靶子。

保时捷也的确是一个好靶子——就像被困于垓下的西楚霸王那样,谁能砍下来一条腿,亦或是一条胳膊,就能封万户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对于用户来说,选择其实也简单。

你是花80多万买小米SU7 Ultra这款“地表最快的四门量产车”,还是去买一台各种选配、套路满满的保时捷帕美

三个电机,最大马力1548PS,百公里加速1.98秒,最高时速达到350km/h,SU7 Ultra这种打法,不知道帕美能不能顶得住?

小米SU7 Ultra预售开启10分钟,收获小订3680台。这大概是保时捷从未见过的玩法。

供给侧有更好的产品了——其实这就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日渐衰落的最大原因。

众所周知,保时捷的驾驶感受,是建立在“技术”之上的。

但现在技术优势,在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人手中。

对于保时捷来说,这就难了。

对于保时捷的打工人而言,同样处境艰难。

实际上让保时捷的打工人无语的是,老潘2026年重新赢回中国市场话音未落,裁员消息就被媒体曝光。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保时捷中国裁员比例约为10%,且本轮裁员已经完成,“当天通知、第二天就走人”。

对于“N+6”的赔偿标准,据称只有部分员工能享受。

不过保时捷随后又否认了裁员消息。

但保时捷无法否认的是,老潘明确指出,保时捷计划到2026年年底将经销商规模优化至约100家,即减少三分之一门店。

渠道的缩减,意味着服务能力的下降。

对于那些被“优化”的经销商而言,转型倒也不难。

最近这些日子,奥迪等豪华品牌转型问界等新能源品牌的消息,也是此起彼伏。

图片

然后再回到我们最初的那个话题——作为一个打工人,在这个时候接任CEO,是否明智?

肯定有人会说,怎么不明智,难道保时捷中国CEO的薪水赚的不是欧元?

这么说有点道理。

无论如何,CEO拿的钱肯定要比打工人多几十倍。

但对老潘这种级别的经理人来说,他应该不太缺钱。

老潘已经在保时捷工作了23年。

他在保时捷德国公司当过执行董事会主席,也干过保时捷加拿大与英国的CEO。

不难发现,老潘的工作履历都是成熟市场。

而在成熟市场,保时捷永远都有拿不完的饭票。

那里的用户,目前也没机会享受到小米SU7 Ultra这种车。

保时捷希望老潘能够在57岁时,再一次老夫聊发少年狂,跑到保时捷中国大发神威。

但这真的过于理想化了。

不知道老潘来中国之前,有没有调研过他的前任柯时迈(Michael Kirsch),为什么会在任期未满时就被换掉。

如果他知道了柯时迈的遭遇,不知道会不会选择接下保时捷中国CEO这一职位。

柯时迈不算亏,他在中国留下了有关小米“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的金句,并因此被中国人铭记很多年。

但老潘会如何书写属于自己在中国的职业经历?

他给自己定下了2026年这个节点。

很不错。

只希望他结束任期时,还能上新闻,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