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为“心脏的头号杀手”
每13个人中,就有1人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若不能及时救治,
死亡率在30%以上!
每年冬天
都是急性心梗的高发期
尤其12月至次年的1月
心梗发病率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
且气温每下降10℃
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
急性心梗全年发病趋势
急性心梗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更有年轻化的趋势
但大多数急性心梗都有前兆
尽早识别,及早就医
就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
为什么会发生心梗?
简单来说,心梗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突然被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心肌细胞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坏死。
为什么会堵塞呢?这跟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因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冠状动脉可能会因为脂质的沉积和堆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过程,会让血管壁变得又厚又硬。
最危险的时刻往往发生在这些斑块破裂之后:血小板迅速聚集到破裂处,形成血栓,瞬间堵塞冠状动脉,使心肌的血流供应中断。想象一下,血管就像一条运输通道,当这条通道被堵住,心肌就会因缺氧而受损甚至坏死。
除了前面提到的年龄发展以外,长期暴露于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是心梗的危险因素,而且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大大提高心梗的风险。
此外,急性压力事件,比如突发的剧烈情绪、过度体力活动,甚至急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引发心梗。
心梗发作前的先兆症状
心梗的到来通常并非毫无预警。事实上,很多人在心梗发生前的几天甚至几周内会经历一系列先兆症状。如果能早期识别这些信号,及时就医,有可能避免致命的后果。
1、胸部不适
首先,胸部不适是最常见的前兆之一。许多心梗患者在发作前会感到胸部有压迫感、闷胀或钝痛,这种不适感可能持续几分钟或反复出现。
与剧烈疼痛不同,这些不适有时会被忽视,尤其是在患者认为可以忍受或认为是其他健康问题时。这类症状常与心肌缺血有关,反映出冠状动脉血流受限,并可能在活动后加重或在休息时缓解。
2、上半身的疼痛或不适
其次,上半身的疼痛或不适也需要引起注意。心梗的疼痛并不总是局限于胸部,有时会辐射到肩膀、手臂、背部、颈部或下巴,尤其是左侧。不同于急性剧烈疼痛,这种扩散的疼痛可能呈现为钝痛或酸痛,患者容易误以为是肌肉劳损或消化不良。
3、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是另一重要症状。心梗前,有些人可能在没有明显活动的情况下感到呼吸困难,甚至需要用力呼吸。这个症状通常伴随胸部不适,并可能在休息时加重,尤其在睡觉平躺时更为明显。
4、消化道不适
此外,消化道不适也是潜在信号之一,特别是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胃灼热或呕吐,容易与胃肠疾病混淆,导致延误就医。这些症状通常与心脏灌注不足有关,尤其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时。
5、突发的极度疲劳或虚弱感
突发的极度疲劳或虚弱感也值得重视。许多患者在心梗发作前会经历难以解释的全身疲惫,即便是完成轻微活动也会感到精疲力尽,这种疲劳感可能持续数天。特别是女性,研究表明她们在心梗前几周更可能经历这种不寻常的疲劳。
6、冷汗、头晕和心慌
冷汗、头晕和心慌等自主神经症状也常被报告,特别是在心梗即将发作时。这种冷汗往往与情绪上的不安或“濒死感”同时出现,患者可能感到极度不适甚至恐慌。
怀疑自己或家人心梗了该怎么办?
心梗的黄金急救时间是2小时左右。如果怀疑心梗发作,该如何做呢?
1.胸痛发生后,一秒钟都不要等,紧急拨打120求救。注意,一定不要自行开车前往医院!120救护车上有专业的急救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是送院途中的生命保障。等待救护车期间,病人需卧床休息,不要有过多活动,降低心脏负荷。
2.拨打120之后,在确保血压不低时可含服硝酸甘油(如血压低则不能服用),如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不要再含服。如家中备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类药物可携带至医院。在明确心梗后第一时间进行嚼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肌缺血。
3. 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救治是关键。此时切莫挑三拣四、舍近求远,必须以最快速度到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抢救。如果当地有胸痛中心,最好去胸痛中心就诊。
4. 心肌梗死发生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恢复持续的血液供应。因此,一旦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建议你静脉溶栓或者行急诊介入手术时,一定要举双手赞成,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
查看原图 4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