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中期开始,科学家就已经知道,几乎所有流星雨都源自冰冻的彗星。当这些天外来客之一从深空进入太阳系内部,太阳的热度就把彗星表面的冰转化成气体,这个过程就是升华,彗星美丽的彗尾也由此产生。
当冰化成水蒸气,彗星便释放出尘埃和沙砾大小的颗粒,身后还会落下几个巨石般的石块。经历这一过程,每个绕转太阳的彗星都在过处留下一条碎片流;在脏兮兮的冰球返回太阳系边缘后,它们仍能存在很久。
某些时候,地球在绕行太阳的途中会穿过碎片流。而当它在彗星的遗物中艰难穿行,小块岩体砰然撞进我们的大气、燃烧起来,在夜空中形成壮丽的景象。不过地球不是唯一经历流星雨的地方,同样的天文活动也发生在火星上。不过,由于彗星轨迹的差异,那颗红色行星看到的流星秀与我们不尽相同。
小部分流星雨另辟蹊径——它们不从彗星中来,而是源自小行星。双子座流星雨就属于这一类,一般认为,它们来自小行星3200(3200 Phaethon,又名“法厄同”)。
这颗太空岩体如何实现这样璀璨的星空表演?科学家没有确切答案。不过,有一篇研究提出假设,认为小行星3200是比它更大的行星体的一部分,那可能是一颗在撞击或爆炸中四分五裂的彗星,它余下的碎片为我们带来了这种流星雨。
大爆发与火流星
在任意夜晚,都可能会有些许流星,但观赏的最佳时机是每年的流星雨高峰期。此时,地球从一条彗星碎片流中尤为密集的一部分穿过。该事件每年在可预测的时间发生。
从地球表面看,年度流星雨中的流星似乎是从夜空中的特定位置发射出来的。因此,流星雨看似从哪个星座落下,就多以那个星座为名。例如每年8月声势浩大的英仙座流星雨就得名于珀尔修斯(Perseus)——神话中的英雄,天文中的英仙座——这片流星雨诞生的位置。
每种大型流星雨都有不同的高峰期出现率,也就是每小时下落的流星数量。有些每小时有15到20颗,例如4月的天琴座流星雨(Lyrids);还有些每小时能发射60到70颗,例如12月的双子座流星雨。
但这些碎片流并不全然一致。部分通常比较弱的流星雨据信也会偶尔爆发,达到每小时一千颗流星的强度;而另一些则以明亮的火球点缀天空。不同年份的流星雨还有流星下落速度的差异,这影响着光束在天上持续的时长。
不幸的是,天文学家无法精确预测指定流星雨何时最为强烈。而且,部分大型流星雨仅在南北半球中的一边有最佳视野,取决于与其相关的星座是哪一个。为了提供更可控的体验,日本一家公司提出了一种方法,利用人造卫星还有化学填充芯块材质的定制设计“流星”,手搓流星雨。
而要体验天然流星雨,最好的选择是前往远离光污染的较暗的乡野,在那儿等待流星雨的发射星座升上高天。让你的眼睛适应黑暗,然后留心那些稍纵即逝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