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李一梅:守望ESG的碧海蓝天,ESG投资2.0时代已至

图片

随着国内监管政策的出台、ESG数据质量与可及性的显著提高、ESG的财务实质性研究与信披的深化,国内开展 ESG 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投资实践已具备条件

文|黄慧玲

编辑|郭楠

“ESG投资已从‘标签式’的1.0时代跃升至与基本面分析紧密融合的2.0 时代。”12月18日,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出席“2025《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时表示,随着ESG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企业和投资者正在重塑其全球投资框架和企业战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深度挖掘企业的潜在价值和韧性。“我们切实地看到了ESG在中国逐渐走深走实。”

2024年是联合国首次提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概念20周年。过去20年,从小众话题走进大众语境,从概念理论走向落地行动,ESG经历了不断成长和蜕变。李一梅认为,过往“标签化”的ESG投资基于对ESG、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朴素理解,简单地采用聚焦部分行业或主题的方式进行标的筛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ESG 投资之初,市场中的相关认知和研究不足,发行人可持续信披水平相对较低,也反映出负责任投资者将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因素纳入考量还存在一定局限。而随着国内监管政策的出台、ESG数据质量与可及性的显著提高、ESG的财务实质性研究与信披的深化,境内开展 ESG 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投资实践已具备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与社投盟、《财经》杂志连续第四年联合发布《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从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的制度化落地、中国可持续信披进展、上市公司信披质量、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投资者对ESG的关注度等多角度分析回顾了2024年ESG领域的重要进展。

根据白皮书,2024年中央国企的ESG报告发布率达到94.4%,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比上一年提高13.6%,反映出对国资委相关政策的积极响应。“地方国企的报告发布率位列第二,民营企业的报告也较上一年也有提升。”

“最早我们和上市公司讨论ESG的时候,很多上市公司是没有概念、甚至不太认同。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主动来跟华夏基金交流ESG信息披露。”李一梅回顾道。

李一梅认为,随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ESG数据指标的覆盖率、真实性、可比性与财务重要性将显著提升,这将提升ESG信息对资管机构投资决策的增量价值,降低投研成本,提升ESG投资的有效性。

此外,李一梅也谈及ESG 投资2.0通过自我进化应对“反 ESG”市场争议。近年来,欧美市场的“反 ESG”运动持续发酵,个别国家的政界领导和企业代表主张禁止或限制资产管理公司在投资和投票时将 ESG 因素纳入考量。“整体上看,ESG 投资的反对者的主要矛头指向了扭曲市场定价、影响投资回报、植入意识形态、放任漂绿行为等四个方面。我们认为 2.0 阶段的 ESG 投资正在有效回应和化解上述质疑。”

李一梅认为,ESG投资2.0将推动耐心资本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其表示,从国际发达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是 ESG 投资生态发展的中坚力量。

以下为李一梅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嘉宾、投资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跟大家再次相聚在《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前面听了这么多嘉宾关于全球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作为一直在积极推动中国ESG发展的资产管理机构,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今年对于ESG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是联合国首次提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概念20周年。过去20年,从小众话题走进大众语境,从概念理论走向落地行动,ESG经历了不断成长和蜕变。过去20年是ESG在全球广泛传播和实践的20年,也是ESG走向标准化的20年。我们看到,随着ESG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企业和投资者正在重塑其全球投资框架和企业战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深度挖掘企业的潜在价值和韧性。我们切实地看到了ESG在中国逐渐走深走实。

今年,华夏基金也连续第四年和社投盟推出了《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白皮书分五章,全书共7万多字,含133张图表,我们坚持延续严谨的研究架构,详实的数据,学术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基础性和前沿性相统一。努力从政策到市场,从理念到实践,从全球前沿到中国动态,从多个维度探讨和洞察ESG投资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希望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中国ESG 实践图景,为ESG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价值。

今年的白皮书里有很多干货,今天由于时间限制,我就跟大家分享其中跟ESG投资有关的一个重要信息:我们认为ESG投资已从“标签式”的1.0时代跃升至与基本面分析紧密融合的2.0 时代。

“标签化”的ESG投资一般基于对ESG、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朴素理解,简单地采用聚焦部分行业或主题的方式进行标的筛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ESG 投资之初,市场中的相关认知和研究不足,发行人可持续信披水平相对较低,也反映出负责任投资者将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因素纳入考量还存在一定局限。而随着国内监管政策的出台、ESG数据质量与可及性的显著提高、ESG的财务实质性研究与信披的深化,国内开展 ESG 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投资实践已具备条件。

第一,可持续信披国际通用标准在各经济体进行制度化落地。

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制定机ISSB(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 在2023年6月正式发布了首批IFRS可持续披露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性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 要求》(IFRS S1)及《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

这两份ISSB标准的推出成为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化进程中的划时代创举。两份标准得到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与政府部门的接受。2024年这两份国际标准在各经济体的制度化落地展开。截止2024年5月末全球已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决定或正在尝试在其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中引入ISSB 标准。

第二,2024中国可持续信披迎来里程碑式进展。

沪、 深、北三大交易所在今年 4 月同时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11月6日,三大交易所又发布配套实施文件《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指引和指南的发布是推动我国 ESG 信披体系建设突破性的一大步,对上市公司的 ESG 信披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引和指南提出了许多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的 ESG 实质性议题及定性、定量指标,值得可持续投资者认真研究和分析比对,并做好指标信息在投资端的应用。

财政部于2024年5月27日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该文件将构成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的基础,也将是我国参与共建国际可持续披露制度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文件提出,到 2027年我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相关披露准则相继出台;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12月17日财政部正式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 基本准则(试行)》。

第三,上市公司信披质量持续提升。

随着国内外监管要求的提升和标准制度的完善,我国A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水平持续改善。2020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中单独编制并发布年度ESG报告的数量和比例均逐年攀升。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 222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上一年度的ESG报告,占比41.4%,比上一年增加386家、报告发布率提升7.0个百分点。

分交易所看的话,三大交易所中上交所上市公司 ESG 报告发布率最高。与上一年相比,三大交易所2024年的ESG报告发布率均有上升。

比较不同企业属性的上市公司,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中央国企的ESG报告发布率达到94.4%,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比上一年增加13.6个百分点,反映出对国资委相关政策的积极响应。地方国企的报告发布率位列第二,民营企业的报告发布率较上一年也有提升。

从公司市值角度看,市值越高的公司发布ESG报告的比例相对更高。截至2023年末市值大于1000亿元(含)的116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已全部发布ESG报告;市值在500亿(含)到1000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报告发布率也达到了96.0%左右。可以说ESG信披的“基本盘”持续向好。

第四,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不断壮大。

首先,可持续投资倡议参与机构持不断扩容。近年来,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签署PRI的机构数量保持增长。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PRI签署方,中国内地共有138家,中国香港有87家。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中国内地PRI签署机构中投资管理人约占七成以上,其中包括 27 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总规模18.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六成。

其次,可持续投资产品持续壮大。仅以ESG主题基金为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国内地市场累计成立ESG主题基金296只,总规模为2235.41亿元。中国香港地区近年来加大对公开市场中发售的ESG基金的监管和认证力度,获香港证监会认可的ESG基金数量在2024年二季度末达到233只,总规模为1693亿美元。

另外,投资者对ESG的关注逐步提升。今年的白皮书我们搜集了2020年到2024年二季度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前发布的会议资料和记录投资者关系活动的“机构调研公告”,统计了其中含有ESG等相关表达的公告数量的变化及占比, 以洞察ESG这一议题被纳入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日常互动的情况。

2020—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在年度股东大会资料中出现 ESG及同类关键词的数量和占比持续上升, 从2020年的593份(约占 10.0%),增长到2024年的1081份(约占 13.1%)。这一方面体现出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开始注重主动沟通ESG事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ESG正在成为满足股东和投资者关切的议题

根据对机构调研公告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A股市场投资者在与上市公司交流时涉及ESG相关的话题。2024年上半年发布12064 份机构调研公告中,共有783份(占总数 6.4%)包含 ESG 及同类关键词,数量同比增长 64.5%。这表明了投资机构总体上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的ESG表现,主动通过投资者关系活动等正式渠道向公司传达其对企业 ESG 绩效的关切与期待。

作为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是国内ESG投资生态中最活跃的主体之一。我们搜集了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PRI官网发布的各家签署机构的《2023年度公开透明度报告(2023 Public Transparency Report)》,并对报告中与尽责管理相关部分进行了抓取和分析。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27家签署PRI的公募基金中有16家已向PRI报送了负责任投资信息,并同意将报送信息制作成“公开透明度 报告”对外发布。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我国非货管理规模最大的1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 9 家位列其中。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和随着国内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改善,ESG数据指标覆盖率、真实性、可比性与财务重要性均将显著提升,将提升ESG信息对资管机构投资决策的增量价值,降低ESG理念与投资策略结合的投研成本,提升ESG投资有效性。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的ESG投资2.0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也认为,进入 2.0 阶段的ESG投资将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会涌现出更多差异化的投研方向和多元化的产品服务。

第一,与基本面结合提供了ESG投资的本土化新路径。ESG投资进入中国后,最常被市场误解乃至“诟病”的,主要就是一些欧美 ESG 投资策略和产品中剔除了诸如酒业、化石能源等行业的公司。批评者认为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不兼容,或与经济阶段和产业结构不匹配,担忧ESG投资在中国会“水土不服”,亟需进行本地适配。在现有的 ESG 筛选标准基础上,参照我国政策背景和产业趋势对规则进行增补和调整,固然是开展 ESG 投资中国化的有益尝试,但究其本质而言并无法达成方法论层面的进步。ESG与基本面整合的精髓之一,在于对共识性的ESG指标进行分析之外,拓展研究各行业在中长期的发展特点与逻辑,从而找到在新特点、新逻辑下影响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性因素。而与此同时,我国 “有为政府”的治理模式和不断革新的产业体系,也为走向 2.0 阶段的中国 ESG 投资提供了丰沃的发展“土壤”, 让 ESG 投资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ESG 投资2.0通过自我进化应对“反 ESG”市场争议。近年来,欧美市场的“反 ESG”运动持续发酵,个别国家的政界领导和企业代表主张禁止或限制资产管理公司在投资和投票时将 ESG 因素纳入考量。整体上看,ESG 投资的反对者的主要矛头指向了扭曲市场定价、影响投资回报、植入意识形态、放任漂绿行为等四个方面。我们认为 2.0 阶段的 ESG 投资正在有效回应和化解上述质疑。

第三,ESG投资2.0将推动耐心资本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从国际 发达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是 ESG 投资生态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社保基金、中投公司和部分险资机构已发布了 ESG/ 可持续投资的声明或政策。我们认为随着ESG投资2.0时代,投资有效性的提升,将吸引更多更多耐心资本、资产所有者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助推ESG投资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ESG投资这条道路上,华夏基金已经坚持了10年,我们在ESG产品、ESG投资制度建设、流程策略、ESG主题产品布局上做了诸多探索,并积极将ESG融入公司运营。我们也收获了业内外的诸多认可与支持。我们欣慰地看到ESG投资在中国发扬光大、走深走实,并迎来了2.0时代。

我们对中国ESG投资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们也希望和各位伙伴一起砥砺前行,继续守望ESG的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