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脊髓和下位脑干,三种纤维相对分散,纤维选择性受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3)脊髓横贯性损害和双侧旁中央小叶受损,使双侧上行纤维受损,会导致截瘫式感觉障碍出现。
(4)在延髓,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与已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同居外侧,此处病损,将招致面与肢体交叉型浅感觉障碍。
(5)在中脑、在内囊与半卵圆中心,三系同行,若其受损,则会出现对侧偏身各种感觉缺失。
1
1.1 末梢型感觉障碍
1.2 神经干型感觉障碍
神经干型感觉障碍的范围与该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域相吻合,在支配区内各种感觉均有障碍。
在感觉障碍区内常伴有自发性疼痛、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
由于神经干所支配的感觉区的边缘部多与邻近的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域互相重叠,故在某一神经干病变时,其感觉障碍区的范围常常较正常的支配区为小,并且感觉障碍的程度亦不一致,病变的中心区感觉消失,周边区感觉减退。
在感觉障碍区内可同时有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反射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3 神经丛型感觉障碍
在该神经丛所支配的区域内出现各种感觉减退或消失。
在感觉障碍区内伴有自发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
感觉障碍的范围小于该神经丛分布的范围。
在感觉障碍区内有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2
3
3.1 病变累及脊髓后角
由于浅感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后外侧束内上升1~2个节段后终于后角细胞,所以后角病变时,痛、温觉障碍的水平往往较病灶平面低1~2个节段。
3.2 病变累及前连合
在交叉处,脊髓丘脑侧束的交叉纤维位于后部,脊髓丘脑前束的交叉纤维在其前方,所以当中央灰质和白质前连合病变时(如脊髓空洞症),首先侵犯脊髓丘脑侧束的交叉纤维,出现痛、温觉障碍,进一步累及脊髓丘脑前束的交叉纤维而产生触觉减退。
3.3 病变累及脊髓侧索(锥体束和脊髓丘脑侧束)
3.4 发生一侧脊髓的半切
病变同侧损害节段平面以下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
病变平面以下1~2个节段的对侧肢体出现痛、温觉缺失,深感觉存在。
病变水平的同侧出现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
病变水平的同侧上方出现节段性感觉过敏带。
3.5 脊髓后索病变
3.6 脊髓横贯性损害
需注意,如果病灶从脊髓外侧方发展,尚未完全破坏脊髓丘脑束,感觉障碍的区域就达不到病灶水平。如只从脊髓侧方浅表部破坏脊髓丘脑束的一部分,则可能只损伤来自尾部(即会阴部)以上的几个节段的纤维,造成假性病变平面,使我们错误地决定病灶水平。
例如,一患者主诉在右侧乳头(相当于胸5)有根性疼痛,其客观检查的痛、温觉丧失区在左侧腹股沟以下(相当于腰1以下)。这就可能表示,在胸4~5节椎管内有一病灶从侧方破坏了腰1以下来的痛、温觉纤维,尚未破坏胸12~5的纤维。随着病灶的扩大,感觉障碍的上界才逐渐上升到病灶水平。
在根据感觉障碍的平面定位诊断时,切不可忽略这个情况。而且,根据经验,病灶即便不在脊髓侧方,而是在后方(例如在硬膜外腔),从后向前压迫脊髓时,也可能因两侧齿状韧带的牵紧,加压于脊髓两侧,使脊髓丘脑束由浅入深地逐渐受损,造成双侧痛、温觉障碍由下而上地上升性发展。
在这些情况下,根痛的存在是判定病灶水平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指征。
4
1)延髓后(背)部病变
2)延髓中央部病变
3)延髓外侧部病变
4)延髓下段
5)延髓上段的外侧部
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头面部)的纤维;
丘脑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的纤维。
丘脑受累的特征对侧面部和肢体的完全性感觉缺失或减退。
深感觉和触觉障碍重于痛、温觉,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远端重于近端。
多同时伴有丘脑痛:
其特点是呈现一种痛苦的、难忍的、异常不适的、定位不确切的、性质难以形容的强烈灼热感或疼痛。
患者主观感觉对侧半身剧痛,但检查病灶对侧半身感觉时,常可发现客观感觉障碍,故亦称为痛性感觉障碍。
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各种感觉障碍,其中痛、温觉障碍较轻,深感觉障碍较重,复合性感觉障碍最重,如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
四肢重于躯干,肢体远端重于近端。
由于皮质感觉区范围较广,故很少引起偏身感觉障碍。
当中央后回上部损害时,出现下肢感觉障碍;
下部损害时,出现头面部感觉障碍。
如为刺激性病灶,则出现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如扩散至中央前回运动区可引起部分性运动性发作,也可扩散为全身抽搐及意识丧失。
主要参考资料:
[1] 芮德源,朱雨岚,陈立杰主编. 临床神经解剖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 唐树良,韩杰编著.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3] 张化彪,韩新巍主编. 神经症状定位鉴别诊断学 [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4] 吴江, 贾建平 主编. 神经病学 (第三版)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5] (德) 贝尔,(德) 弗罗切尔,(德) 屈克尔著;刘宗惠,徐霓霓译.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M]. 海洋出版社,2006.
[6] 安得仲 编著.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第4版)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