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24年四川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发布的《四川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去年,四川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3万家,总产值达到425.7亿元,技术水平和规模居西部首位、全国前列。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高技术服务业。
就四川而言,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着密切关系,记者查阅《报告》发现,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呈现出三大增长极,分别是:
以“北斗”为核心的监测、导航与位置服务增长极:全省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全省地理信息产业中的占比持续提高。北斗教学科研实力全国领先,重点打造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已经建成四川地理时空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公共平台,入驻企事业单位140余家,有效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及相关行业加速发展。
以“商业遥感”为核心的对地观测增长极:四川省遥感影像统筹服务平台搭建上线,卫星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发布,“天府星座”“绵阳星座”相继组网,眉山市商业卫星星座联盟成立运行,中国西部卫星产业园建成投用。2023年四川省卫星遥感产业规模达到近200亿元。
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增长极:2023年,在大地测量、不动产测量、海洋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等方面,四川省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产值达89.27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同比增长6.8%。
在今天的会上,相关专家还透露,到明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预计达到近1万亿。这也意味着,作为测绘资源大省、应用大省的四川,将会迎来新的机遇。根据《报告》,地理信息硬件设施、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场景都将成为未来四川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比如:在卫星定位方面,四川未来将依托相关科技公司,发展壮大高频段大功率功放、低成本相控阵GNSS接收机天线制造产业,助力国产化替代;在星载SAR方面,计划明年将完成6颗SAR卫星发射组网......在未来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道路,产业链完整,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向好的四川必将再度“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