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叶波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近期,“保时捷中国裁员” 相关话题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当时,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称,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开启了中国区的裁员计划,涉及的岗位包含正式员工以及外包人员等多种类型。甚至有消息传出了具体的裁员比例,称正式员工的裁员比例约为10%,外包员工的裁员比例更是高达30%,而且网传其赔偿标准可能会按照“N+6”的方式来执行。
“保时捷都扛不住了?”
不少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猜测保时捷是否在中国市场遭遇了重大困境,才不得不采取如此大规模的裁员举措;也有人担忧那些可能被裁掉的员工后续的就业情况……毕竟保时捷在行业内一直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和标志性地位,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备受瞩目。
官方回应
面对甚嚣尘上的裁员传闻,保时捷中国官方很快做出了回应,明确否认了网传的保时捷计划中国区裁员及相关信息。
保时捷方面回应称,“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确实在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优化重组,以求在行业快速转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保时捷中国正持续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优化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措施也涉及直接人力成本及包括行政管理开支、差旅费用及培训成本等在内的间接人力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优化措施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了间接和直接人力成本等多个维度。例如,间接人力成本涵盖了行政管理开支、差旅费用以及培训成本等方面的合理调控,以此来全方位地让公司的运营更加契合当前市场变化与发展的节奏,为后续的市场竞争和业务拓展筑牢根基。
图源:保时捷官网截图
中国市场遇冷
近年来,保时捷在全球销量表现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尤其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1-9月保时捷全球累计交付量为22.6万辆,同比下降7%。
细分到各主要市场来看,情况也各有不同。
在中国市场,其交付量约为4.33万辆,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29%,曾经中国是保时捷最大的市场之一,如今这样的下滑态势着实严峻。在德国本土市场,交付量为2.68万辆,同比增长 8%,呈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北美市场交付量约6.15万辆,同比下降5%;欧洲市场(德国除外)交付量为5.25万辆,同比增长1%,整体相对稳定。
从具体车型方面分析,全球范围内保时捷Panamera 和Taycan 的销量跌幅最为显著,分别为20%和50%,像Macan 等其他即将更新换代的车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可见其销售业绩不佳是涉及多方面的现实状况,整体市场表现疲态尽显。
销量的下滑也直接拖累了保时捷的财务状况。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表明,保时捷全球营收为285.6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2%。
更为关键的是,营业利润为9.74亿欧元,同比大跌41%,汽车净现金流同比下降63%,至12.4 亿欧元,销售运营回报率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关键财务指标呈现的下滑态势表明,保时捷正面临着较大的财务压力。
新能源转型不顺
曾在高性能豪华汽车细分市场占据强势地位的保时捷,如今却似乎陷入了泥沼。
有业内人士分析,保时捷新能源转型进展不顺可能是最大的因素。传统豪车技术优势在电动车时代被削弱,中国车市的激烈竞争更是让它压力倍增。
2024 年7月,我国国内乘用车销量 159.5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3万辆,渗透率达到53.5%。
尽管保时捷在华已推出Macan EV和Taycan两款纯电产品,但在智能化方面和中国智能电动车存在较大差距。以Taycan为例,有消息称,在2024年前九个月的全球交付量仅为去年同期的50%。
“比如在数字化和互联性方面,中国与其他市场有很大的差异,而这恰恰是现在中国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过去全球车的战略在当下已经不太适用了。”
麦肯锡发布的《2024 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领先的智能化优势是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像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体验更好的智能座舱等,且有 54% 的汽车消费者已经将智能化水平列为购车时考量的关键因素。但保时捷目前的产品未能很好地契合中国市场这种对智能化、电动化高度需求的特点。
图源视觉中国
“瘦身”或将持续
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潘励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客户需求下降以及销量的减少,公司计划对经销商网络进行优化,这一举措预计会持续至2026年底,届时保时捷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将从现有的规模缩减至约100家,也就是减少现有数量的约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精简经销商网络并非“一刀切”。潘励驰坦言,目前客户需求下滑、销量缩减,对经销商网络进行优化已势在必行。通过综合考量宏观经济环境、客户分布格局以及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采取 “质大于量” 的策略,根据城市消费能力的变化来灵活操作。
比如,在“北上广”等市场需求比较高的一线城市,保时捷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而对于一些市场需求不那么高的地区,则考虑精简线下门店,使经销商网络与市场需求更好地匹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