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球倡议(GOLD)发布了2025年度报告。心血管风险作为COPD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对所有COPD患者均产生影响,且疾病恶化的经历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风险。因此,2025年GOLD报告特别强调了在COPD背景下心血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GOLD 2025新增COPD患者心血管风险防控相关内容
COPD患者常并发心血管疾病(CVD),反之亦然。然而,临床实践中,医生往往仅关注其专业领域(肺或心脏),导致此共病现象未得到充分重视。对于COPD患者而言,COPD与心脏病的综合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区分临床稳定期患者与COPD急性加重期(ECOPD)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稳定期的COPD患者中,CVD的发病率较高,涵盖了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已成为COP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对于轻度至中度气流受限的患者。然而,这些共存的CVD常被忽视,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COPD与CVD共存的机制复杂,涉及共享的风险因素、COPD引发的系统性炎症、肺通气功能异常、肺过度膨胀以及运动性呼吸困难导致的体力活动减少等。同时,CVD亦通过多种机制,如心肌收缩力异常导致的肺泡和支气管水肿、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以及骨骼肌氧输送减少导致的体力活动减少等,进一步加剧COPD的病情。因此,对COPD患者进行主要CVD的筛查,并依据现行指南进行治疗是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常规心血管风险评分可能低估了COPD患者的CVD风险,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考虑将肺功能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纳入评分系统,以提高标准心血管风险评分的预测准确性。此外,在COPD急性加重期,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因此,鉴别诊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监测CVD标志物,并根据CVD指征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预防ECOPD不仅因其对患者预后、肺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的负面影响,还因为其能够降低急性加重期间及之后的心血管风险。CVD合并COPD患者的药物治疗指南与个体化管理策略
根据现行临床指南,合并CVD的COPD患者,无需特别调整COPD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但需注意的是,个别患者对吸入的支气管舒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和茶碱类药物特别敏感,存在诱发房颤等心律失常的风险,此类反应通常在开始应用早期出现,对于多数可以耐受的患者,长期应用不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有心血管合并症,尤其是房颤的患者,开始应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茶碱类药物,需要询问用药史并监测用药后的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例如减量使用或避免使用。COPD稳定期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和健康状况,降低急性加重风险。COPD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胆碱药、β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药(LAMA)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复合药物、茶碱类等。CVD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剂。COPD对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耐受良好,β1受体阻滞剂在个别患者可恶化肺功能,但并非COPD的禁忌证,宜从小剂量起始,密切监测气道阻塞症状。针对COPD的治疗药物ICS和β受体激动剂可在不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同时,优化COPD管理,改善心功能。合并CVD的COPD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首先应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实验室和影像检查,从而明确当前急性症状的主要原因、确定主次矛盾,同时评估其诱发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注意的是,COPD合并CVD的患者,相比单纯COPD或CVD患者,其急性加重的近期和远期预后都更差,因此需要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治疗原则为针对诱因和急性期主要临床表现给予相应治疗,以尽可能改善病情,并减少远期影响。COPD患者常伴有CVD,且COPD的恶化会增加心血管风险。临床稳定期COPD患者CVD发病率高,且常被忽视。COPD病急性加重期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需重视鉴别诊断和监测。合并CVD的COPD患者无需特别调整COPD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但需注意个别药物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COPD稳定期药物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和健康状况,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合并CVD的COPD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进行全面评估和及时治疗。参考文献: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管理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2):1180-119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