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在云南|大理洱源:福和火腿香四方

图片
眼下,走进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可以看到家家做火腿的盛况:喷酒、撒盐、搓揉、压实、腌制、晾晒……一只只扇形火腿挂满整个房间的木架,香飘四溢,色泽诱人,让人垂涎欲滴。这些火腿均取材于山乡生态猪,福和又地处高寒山区,采用低盐腌制手法,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健康绿色产品的期待。
近年来,福和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充分利用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艺加工腌制“火腿”,着力发展福和火腿产业,走出了一条带动山乡兴业富民的产业新路子。
图片
福和村地处牛街乡北端,境内最高海拔3958米,平均海拔2700米,属高寒特困山区。有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79户,1489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大白芸豆、大荚豌豆、马铃薯、中草药材等特色产业。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运输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图片
“火腿腌制最讲究的就是猪肉的品质,肉里面的热气要凉透,不凉透就会腌成臭火腿。喷点酒、再撒盐,然后轻轻地搓揉,让酒慢慢地渗透到肉里……”2021年,他先后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吉昆说起福和火腿侃侃而谈。“福和村家家养猪,每年过年前都要杀两三头年猪。每年冬至前后加工‘火腿’,这是福和村的一大传统,更是一件大事,家家做、年年有。”
图片
眼下正是杨吉昆腌制火腿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收购周边乡亲喂养的土猪后腿,手工腌制。在福和村,火腿加工制作从每年的11月份开始至冬至结束。制作好的火腿分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等不同时间段,所腌制的火腿必须一年以上才能食用,两至三年期为最佳。2023年,18斤至20斤左右的火腿,价格500至600元。35斤至40斤左右的火腿,价格在1000多元。远销四川、上海等地,带动山乡更多人增收。
图片
一开始,福和火腿主要靠朋友圈“熟人”销售,后来,人们发现福和火腿既好看又好吃后,纷纷前来抢购。
“去年我腌制了火腿180多只,到现在已销售了一半,基本上每一年腌制的这些都是通过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我腌制的火腿品质比较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杨吉昆介绍。腌制40多天左右,通过自然晾晒,一年后便可以食用了。这里的火腿加工简单,自然风干,特别是,猪腿用山乡饲养1年半以上、家庭散养的土猪为原料,火腿品质很好。
图片
“福和地处高寒山区,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火腿腌制,加上本地盛产的土猪肉鲜嫩、口感好,腌制好的火腿色香味俱全,供不应求。可以炒吃、煮吃、也可以直接切片生吃,非常美味。”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火腿,既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今天来到福和这里买火腿也是朋友介绍,听说这里的高海拔火腿风味、品相都特别完美。今天,我挑选到的这只火腿,让我相当满意了。”12月11日,当天专程前来福和,购买火腿的杜先生对福和火腿赞不绝口。传统手工腌制的火腿,肉质细嫩,皮色黄亮,具有色鲜、香醇、味美的特点,市场上比较畅销,深得各地顾客的喜爱。
图片
在福和,依托独有的乡土资源,不少“土特产”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火腿、大白芸豆、马铃薯、大荚豌豆、药材等已渐渐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和山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产业,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图片
“今年,到目前我收购了猪腿300多只,计划再收购100来只,全部加工成火腿,再逐步销售。增加福和火腿产量,把我们福和的火腿产业做大做强。”杨吉昆对福和火腿产业的下一步发展信心满满。整合各项资源,改良生产工艺,打响福和高寒山区的“火腿”品牌,逐步让福和火腿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和产业发展质量。
开屏新闻记者 王利绚 通讯员 施新弟 李素敏 赵喜杏 罗灿新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