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至进补,来年打虎。”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这也是一年一度冬病冬治体质调养的好时机。
眼下,“三九天”虽未至,但不少医院的“三九贴”预约已十分火爆。冬季各类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不少家长早早带着孩子到医院中医科报到,尝试这种不必打针、不必吃药的中医自然疗法。
中医科“爆满”,不少家长冲着“独门秘方”而来
牵着妈妈的手,4岁的轩轩走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6号诊室,接受穴位敷贴治疗。
“孩子一到冬天就容易感冒咳嗽,这不,前段时间刚感染肺炎支原体,小身板仿佛风一吹就会倒。”谈及孩子的身体状况,妈妈很心焦,“医生说,通过‘三九贴’可以提升免疫力,我们想来试一试。”
抱着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儿科医院中医科“爆满”,将近400位患儿尝试了“三九贴”,其不用打针、不必吃药的特点颇对家长和孩子们的“胃口”。
“三九贴具有疏散风寒、温补肺肾,疏通经络、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3到10岁的孩童都是目标人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和婧伟告诉记者,中医科今年推出四种“三九贴”,如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过敏性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肺贴;针对厌食、消化不良、便秘等脾胃系统疾病的调脾贴;针对盗汗、痛经等肾系疾病的温肾贴以及针对脏腑功能失调、生长发育欠佳的助长贴。
和婧伟拿起一张敷贴向记者展示,敷贴中间的膏状药物均由中医科医师制备,光是周末两天便消耗了近5000张。
“别小看这2克药膏,不少人是冲着这‘独门秘方’而来。”她解释,“三九贴”的中药组成基于中医古籍经典名方,再由两位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人指导老师——上海市名老中医时毓民教授以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委会主委、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儿科医院中医科主任俞建教授根据每年疾病谱的变化及气候特征,对药物配伍进行加减而成。
好口碑撬动门诊量,敷贴可带回家自己贴
冬季是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机。俗话说,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随着阳气渐增强,人体内阳气也逐渐上升,采用辛散温阳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体内阳气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而迅速得到温补,使体内阳气充沛,驱散内伏寒邪,增强人体的抗御病邪能力。
“不少小患儿都和我们很熟悉了,有的连续三年敷‘三九贴’,妈妈高兴地和我们分享,能明显感到孩子请病假次数少了,全勤率高了。”和婧伟说,家长间口口相传,好口碑撬动门诊量,还有的家长带着自家的二孩、三孩一起来治疗。
“这一年,孩子感冒咳嗽几乎就没好过,平均每个月就要折腾1到2次,孩子遭罪不说,家长连班也没法好好上。”提及自家孩子言言,王女士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孩子平时还爱趴着睡,一个不注意就会消化不良,窜肚子。
为言言面诊评估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医师王文沁为其开具了理肺贴和调脾贴,同时不忘叮嘱,“为了保证疗效,‘三九贴’全程需做满6到9次,平均每周1到2次,如果有出游计划,记得及时跟医生调整敷贴时间。”
到了中医科治疗室,治疗师询问完基本情况便熟稔地在言言的大椎、肺俞、天突等穴位贴上了理肺贴,敷贴的同时不忘教王女士辨认穴位。“如果家长有需要,每次可以配2到4周的敷贴药物,带回家自己贴,我们还录制了不同穴位选择及敷贴方法,家长可扫描二维码学习。”
多种手段配合治疗,“三九贴”是“三伏贴”的有效延续
要提醒的是,医生会根据患儿情况给出建议敷贴时间,3岁以下儿童敷贴时间在1小时左右,家长切忌擅自增加敷贴时间,以免皮肤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有时起个小疱是正常现象,家长不用太担心,待水疱消失后再继续敷贴即可。”和婧伟说。
此外,“三九贴”以预防疾病、调理身体为主,若孩子出现发热或其他身体不适等并处于疾病急性期,应及时就诊,再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通过“三九贴”辅助治疗。
在中医科医生看来,“三九贴”是对“三伏贴”的有效延续和重要补充,与“三伏贴”配合,可起到阴阳并调,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目的。在敷贴的基础上,医生也会采用多种手段治疗,如配合耳穴刺激、拔罐疗法、穴位埋针、中药透药、针刺、艾灸等方法,实现多方位综合治疗,加强疗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儿童专科医院,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推出了“三九贴”特色门诊,有的社区医疗机构还将这一特色诊疗服务从中心进一步延伸到离居民更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让这冬季里的第一把“健康火”温暖更多孩子。
作者:李晨琰
文:李晨琰图:李晨琰编辑:李晨琰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