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茌平地名】第八十五期:博平镇东贾村

茌平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号

图片
话说茌平地名


  

博平镇

东贾村

茌平

图片


编者按:
 为保护、传承和发扬优秀地名文化,使大家了解茌平历史文脉所在、乡愁所系,提升大家对地名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凝聚人文共识,增强文化自信,共同致力茌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茌平区融媒体中心联合茌平区民政局、茌平区地名文化研究会,特意推出茌平地名介绍系列声画图文展。
 今日推出的是博平镇东贾村。



概述


 东贾村位于博平镇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处。东邻温陈街道大刁、南接温陈街道南傅楼村、西连任何村、北与二刘村为界。总面积2145亩,其中耕地1935亩、村庄占地210亩。现有村民249户、770人。村落呈方形,主街道东西向3条、南北向2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村名来历


 据东贾村六世贾宗美撰写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贾氏族谱序》载:“吾始祖奉先公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至元末,连岁兵扰,农桑尽废,遂卜居至东昌府聊城县龙洼。魏翁以女赘之,为始祖母。生高祖考三位。魏翁在府城东南,去习武场颇近。祖后至博平境,见土平地广,草木蕃芜,人烟寂然,可以植生,乃鸠合数十家,徙居于博,开垦播种,为久远计。迨吾皇明太祖御极,定籍编户册注为思贤乡三图二甲(即今贾寨镇贾寨村)。”五世贾林又自贾寨村迁来立村贾庄。

1958年曾与邻村任何村合称任何贾大队。1961年分村而治后,又称贾庄。1982年县内处理重名村时,因博平城西还有一贾庄,便又改村名为东贾庄,但在实际使用中一直简称为东贾。

图片
图片

图片



姓氏情况

全村多为贾姓,同时还有仝、杨、刘、崔、屠、邱、黄、陈、王等姓氏。

关于贾姓迁来情况,除已知前述情况外,再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贾氏族谱序》载:“盖闻有明自山西洪洞县迁于山东东昌府龙洼,自龙洼迁于博陵城西北贾寨。”五世贾林又自贾寨村迁来并立村。自东贾村外迁的情况主要有:十一世贾应秋、贾应冬、贾应夏迁居泰安山口;十二世贾弘毅迁居郓城;十二世贾鸣鸠迁居东昌府西街;十四世贾铎、贾咬迁居曹县;十六世贾振淮迁居温陈街道吴家胡同等。

图片

关于仝姓迁来情况,1929年夏,仝伯釐因调任新成立的博平县法院任检察官,自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仝庄迁居博平,后因婚配居范庄(今属温陈街道)岳父门,20世纪40年代,因受东贾村聘请来当教书先生,又自范庄迁居东贾村。

关于其他姓氏迁来情况有八:其一为杨姓,迁来情况不详。其二为刘姓,清末刘庆余自今博平镇南关村迁来。其三为崔姓,1963年崔永年自关外迁来。其四为屠姓,1968年屠兆富自今温陈街道贾白迁来。其五为邱姓,1969年邱占虎自今博平镇崔庄迁来。其六为黄姓,2003年黄广田自今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西黄口村迁来。其七为陈姓,1998年陈钟立因做生意自今博平镇杜庄迁来。其八为王姓,1998年王敬源因工作自今韩屯镇迁来。

图片



历史人物


 据清康熙三年(1664)《博平县志》卷三《人道四·例贡》载:“贾林:丙辰(1496)贡,榆次县丞,俗刁民疲,勤廉有声。”该志卷三《人道四·例贡》又载:“贾宗美:林之子,癸卯(1543)贡,由宁波府经历历南京羽林卫经历、陕西都司。”

另外,现村东立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立“奉天敕命”碑1通,上有二圣旨,其一为万历七年(1579)二月二十二日敕命贾林圣旨;其二为敕命贾宗美圣旨。此为龟驼碑,碑帽为四龙戏珠,且刻有“奉天敕命”四篆字。曾有青砖绿瓦碑楼,后遭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代人物


仝伯釐(1886—1972)

如今,在东贾村立有一功德碑,碑阳正中镌刻四个遒劲行书大字:“两袖清风。”上款是“博平县法院检察官筱文仝公德政”,下款是“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岁次丙申(应为壬申——编者)桂月  阖邑恭颂”。碑帽上还有四个阳文篆字:“玉壶冰清。”该碑文是由清末举人曹连枝书丹。该碑原立于原博平县衙大堂外右侧。

该碑是为至今在博平一带依旧声名远播的仝伯釐( 幸福吉祥意)立的。仝伯釐,字筱文,清光绪十二年(1886)八月初六生于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仝庄。1929年夏,仝伯釐因调任新成立的博平县法院任检察官,自河南省迁居博平。

仝伯釐在博平为官清廉,体恤百姓,办事认真,从不贪赃枉法,有不少人想用钱买胜诉,都被他拒之门外。一次,他在一个民众大会上,当着众多贪官污吏,情绪激昂地说:“我仝某人如果在博平贪污一块钱,那就拿这一块钱买钉子钉棺材,让我仰面还乡!”群众听了这话,报以热烈掌声,窘得贪官们面红耳赤。

1932年秋,博平县乡绅及民众听说要撤销县法院,便倡议说:“仝检察官在博平县没落下钱,可得要落下块‘石头’!”原来博平县绅及民众为感激仝伯釐秉公执法、不贪不沾,要自愿捐资为其立德政碑。1932年农历八月,博平县乡绅及民众很多人到博平县政府为仝伯釐立德政碑并举行了立碑典礼。

1932年冬,博平县法院正式撤销,山东省检查厅范厅长来信表扬仝伯釐:“从县法院成立之日起,至县法院撤销之日止,能与县法院相始终者,老弟一人耳!”

后来仝伯釐被调往临清地方法院任检察官,离开博平那天,大街上送行的人长达数里,并摆了许多香案,沿途的墙上、树上贴满了欢送的标语。最奇的是连在押犯人也在看守所长的带领下,列队送行。他们虽然被判了刑,但对仝伯釐的审判口服、心服,毫无怨恨之情。

据传当日由于人们盛情欢送,一天时间竟没走出博平县境。走到贾寨的时候,天色已晚,村民打着灯笼、敲着锣鼓,在雪地上迎候。这天晚上,仝伯釐只好住在了贾寨——博平县第五区区公所。

再后来,抗战开始了,仝伯釐坚决不为日伪政府服务,就隐居到范庄(今属温陈街道)岳父门。20世纪40年代,因受东贾村聘请当教书先生,这才又自范庄迁居东贾村。

宋范仲淹曾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典故,仝伯釐隐居东贾村期间,亦抱着济世救人的崇高理想,凭借着对中医药的挚爱和扎实的古文功底,苦读药理名著,为乡邻诊脉治病,后被博平药店请去坐诊,为当地许许多多的民众治好了疑难杂症。

新中国成立后,各县成立各界人民代表组织,仝伯釐以特邀代表身份,先后被选为博平县一至五届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由县长兼任),并驻会主持工作,特别是负责起草工作报告等。

1956年,原博平县并入茌平县,仝伯釐因懂医学,而且其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名声在当地影响甚广,适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稀缺,仝伯釐以70岁高龄出任茌平县卫生科副科长。72岁时还参加了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并作书面发言,直至1965年79岁时才退休。

而仝伯釐德政碑,原博平县政府县长李健民在专程到东贾村看望仝伯釐时,不但特意转达聊城地区专员谢鑫鹤的指示一要保护好仝先生,二要保护好“两袖清风”碑。历经岁月沧桑,1981年,仝伯釐后人将其德政碑移至东贾村,并立于显要位置,成为永远激励世人的一通丰碑。

仝伯釐的事迹后载《茌平县志》《茌平文史资料》《博平风物》《茌平村名与姓氏志》《茌平上下五千年》等史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