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庐江试馆”史迹觅踪

试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各地应试考生居住的场所。南京“庐江试馆”,即专为庐江县参加南闱乡试考生提供住宿和备考之馆。沧海桑田,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试馆成为历史。南京“庐江试馆”已是遗址,遗迹无存。但是,当年捐资创建者们“为一邑养士”的家国情怀,以及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的高尚风格,留给后人无尽的怀念和崇敬。 

图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庐江试馆”全貌。

建馆始末

我国古代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每三年一次,合格者称为“举人”。明、清两朝称顺天(北京)乡试为北闱乡试,江南(南京)乡试为南闱乡试。 

三年一次的乡试,考场所在地的客栈供不应求,而且费用也高,一般考生负担不起,便住进庙宇。“庐江僻处淮南,才俊辈出,而富不及他邑。大比之岁,乡人襆被赴省,赁居市肆间,旅赀不裕,零星僦处,应试者苦之。” 

光绪十年(1884),驻防浦口的江阴总兵曹德庆,考虑家乡士子去南京参加“南闱”乡试,几无住宿、休憩之所,即首倡捐银在南京创设“庐江试馆”,专为本县参加“乡试”的考生住宿和备考之用。 

曹德庆(1834-1901),字肯堂,庐江县石嘴头(今石头镇)人,淮军将领。光绪年间,先后统淮扬水师,移防吴淞,任江苏狼山镇总兵等。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巡洋时受风寒触发旧伤,十一月病逝。时两江总督刘坤一奏准“照军营立功后积劳病故例,从优赐恤,生平战功事迹付国史馆立传,并准附祀吴长庆专祠”。 

曹德庆首倡捐银在南京创设“庐江试馆”,一纸倡议书发往各地,“同邑诸君子慨然乐从无违言,巨款不期而集。”其中,“前襄办军务”(军需供应)刘秉璋、“总理江南筹防局务”(掌筹备防务事项)章玕、“记名提督新授天津镇总兵西林巴图鲁”丁汝昌、“苏松镇总兵”张景春、“江苏厘局”(管理征收厘金的机关)刘汝翼等五人捐款最多,为主要捐款人。 

筹款到位,时任职南京的章玕受众人之托,负责操办具体事务,“爰于四象桥北偏西购胡姓旧址(即昇平巷北侧,今南京市秦淮区白下路153号)。不足,又添购官基一段”,历时十八个月,于光绪十五年(1889)建成。 

试馆主体建筑是一座四进的大宅院,房屋共计七十六间。由于场地是分两次购买,地作曲尺形。正宅大门朝南,附宅屋亦南向,共两进,每进三间,后进有楼。进与进之间都有大小不同的小院。试馆建成后,每到“乡试”年,即为本县考生提供备课和住宿之处,还发给一定的“膏火之资”(即灯烛、茶水、文具费用),减轻考生经济负担。此举备受家乡父老赞誉,更是赢得苏、浙、赣等地考生之羡慕。 

或许是受清末民初战乱的影响,缺乏当年建馆的第一手资料,或因同为淮军将领,且名字第三个字都是“庆”字,关于庐江试馆首倡创建者,新中国第一轮《庐江县志》记载:“吴长庆心念桑梓,倡捐创建南京庐江试馆。”将庐江试馆倡捐创建人曹德庆误为吴长庆。 

受县志的影响,当代的文史资料及民间艺文杂记均从此说。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南京市白下区文物部门在白下路153号大院内发现了《庐江试馆记》和《庐江试馆规例》两块石碑,碑文记述:“募捐一事,肯堂军门独任之。以一纸书遍达四方,并倡首竭力捐助。”“肯堂军门”即曹德庆。除曹德庆外,《庐江试馆记》碑还记载有“前襄办军务刘仲良……(章)玕又总理江南筹防局务……丁禹廷、张韶臣两军门暨献夫观察所捐尤多。” 

概言之,学界认为南京庐江试馆创建者为吴长庆存在讹误。 

历史演变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诏示全国废除科举制度,南京庐江试馆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民国时期,庐江试馆由庐江旅宁(南京)人士组织旅京学会与庐江主管教育事业单位共同管理,对外招商承租,全部租金收入和房产归庐江县教育款产。其中拨出一部分给旅京学会作为经费和资助庐江籍学子出国深造之用。 

1930年,南京市区珠宝廊、昇正桥、昇平巷、大中桥等拓建合并为白下路,为拓宽路面,拆除试馆临街房屋多间,余下部分改建为大成旅馆。 

1935年,白下路改建竣工。庐江县专门派员与试馆各承租户签订租约。试馆主要部分的承租方为大成旅馆,北部临太平路一侧房屋也分租给多家,分别为中南银行汽车间、明星旅馆、张姓商店、文林旧书店、西服店等。 

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陷南京。日军退休海军大佐(大校)强占大成旅馆,并改名为田中政吉旅馆,专为日本商人服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因大成旅馆已改称田中政吉旅馆,被作为敌产,遭国民党陆军司令部查封,放言将予以没收充公。是年10月,庐江县政府委派县参议员宛敏树率队,专程奔赴南京,向南京市地政局查证产权,请地政局上报市政府转请陆军司令部核办。同时出示预备好的庐江县政府公文,要求陆军司令部启封、发还地方学产。岂料陆军司令部已将大成旅馆分给一军事机构使用,且准备进驻。庐江县政府得知,立即加大力度,增派人员,联系庐江籍在宁有一定影响的社会人士,据理力争,终于迫使陆军司令部启封发还。 

当日启封时,某军事机构还来争占,幸有在场宪兵制止。岂知原有承租户却声称1935年签订的租约已逾10年,日军侵占时留下的看房人惨遭杀害,承租户损失巨大。他们援引当时国民政府制定的《六法全书》中的《民法·物权篇》所谓“和平占有”条文,企图把承租权化为所有权,拒绝续订租约。 

无可奈何,庐江县政府通过司法途径向江苏地方法院提起申诉。该法院经审查后表示可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将会作出公正判决。这些承租户自知理亏,不敢对簿公堂,便打消占有的念头,答应续订租约。 

至此,庐江县政府拿到了原庐江试馆存留下来的(大成旅馆)全部产权。 

图片1928年南京《城市全图》上庐江试馆位置。

叶落归根

1949年4月23日,“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随着南京市老城区改造,“庐江试馆”所在地全部拆迁改建高楼,庐江试馆遗迹无存。与此同时,庐江县相关史志档案消失殆尽。南京庐江试馆,渐渐被人淡忘。

1994年3月27日,台胞金敏之回大陆探亲,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庐江县人民政府,转交四两三钱(215克)黄金(金条),声称是当年的南京庐江试馆租金。 

金敏之,庐城镇罗埠社区人。其夫唐继达,乐桥镇杨岗村人。二人当年同时留学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在军政部做对敌宣传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辞职回南京居住。在当年庐江试馆的产权诉讼中唐继达全程参与协助,产权落实后又代为收取租金并保管。1949年去台湾,他便将余款兑换成金条,并告知妻儿,这是庐江试馆的款产,将来一定要归还家乡。 

遗憾的是,没有等到台海“解禁”,唐继达于1986年病逝。其妻金敏之1994年回乡,遵夫嘱,将两根金条上交庐江县人民政府,存入国库。 

庐江试馆,终于“叶落归根”。(汪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