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医药产业发展之路很艰难,但再难也要往前走。中医药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须勇往直前,推动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进程,让中医药的疗效与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尊重。”
12月14日,当电话那头传来步长制药创始人赵步长教授浓厚的西北口音时,他满怀激情地与记者分享了自己心中的那份“中医梦”:曾以梦为马,从一名边疆医生起步,最终成为“脑心同治”理论创始人,这位已经86岁、同时也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医药产业功勋人物的步长制药创始人还有很多未竟的梦想。
如今,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回首过往,赵步长教授心中满是感慨与自豪。他深知,自己的一生都与中医药事业紧密相连,每一步都踏实地走在实现“中医梦”的道路上。他的“中医梦”不仅关乎个人的理想与追求,更承载着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担当。
步长制药创始人赵步长。受访者供图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步长制药在中医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您作为创始人,能否谈谈您的创业初衷和坚守是什么?
赵步长:18年支边的日子,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疗条件的艰苦和患者对健康的渴望,也激发了我投身医药事业的决心和动力。创立步长制药,起初是源于我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在创业过程中,我始终坚守着“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原则,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要求老赵家的人不管财务,但必须抓源头,管原料。不管社会怎样,我要求身边的后辈只须谨记一条——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品质砸了牌子。
比如20世纪上世纪90年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在深入研究对比中医和西医的不同理论依据后,我意识到,单纯从中医或西医的角度出发,难以全面解决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因此,我提出了“脑心同治”理论,强调在治疗时应兼顾心与脑的整体关系,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共同干预,就可以控制血管危险因素,从循环系统改善心、脑的供血,减轻心、脑的病理损害,达到既治已病,更治未病的目的。
脑心同治系列科普丛书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您认为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步长制药是如何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并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的?
赵步长:中医药现代化面临着四大挑战:临床高级别研究证据不足、药材质控难、人才支撑不够及生产工艺与质控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积极与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利用大数据、AI技术等现代化数智手段开展创新药品研究。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高素质研发团队。同时,我们还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创新制药装备与生产方式,解决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及三废处理的难题。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您一直强调中医药的守正创新,您认为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当前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赵步长:中医药的守正与创新,就像是一棵树的根与叶,根深则叶茂。守正是根基,承载着“治未病”“阴阳平衡”的传统智慧;创新则是生机,借现代科技的力量让中医药焕发新活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坚守,我们需敬畏传统,亦要勇于探索。如护树般,既要固其根,深植传统文化土壤;又要展其叶,拥抱现代科技之光。唯有如此,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成为现代社会中一抹亮丽的绿色风景。
赵步长教授为患者看病。图片来自中国财富网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您一直呼吁尽快建立中医药方面的标准,以推动中医药产品走向世界。您认为这些标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建立这些标准对中医药国际化有何重要意义?
赵步长:中医药走出国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标准缺位。我们需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价体系。这些标准,首先要深深植根于古典经方,传承千年智慧。其次,得符合中医理论,中药的配伍需严格遵循中医的君臣佐使原则,以发挥药效的协同作用。再者,宣传得实事求是,不夸大,让患者明明白白用药,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最后,现代医学的证明不可或缺,通过临床试验,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
建立这些标准,它不仅能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能确保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保障患者的权益。同时,这些标准也将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今年步长制药在何种背景下取得了哪些标志性的亮眼成绩与创新突破?面对未来,公司又有哪些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
赵步长:在中医药现代化、走向世界趋势加速的背景下,我们荣登“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荣获“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最佳实践案例”称号,并持续推动“脑心同治”理论的临床应用与科研进展。今年,步长制药成功研发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如盐酸多奈哌齐片获批上市,丰富了国内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同时,我们的生物药1类新药注射用艾帕依泊汀α也提交了上市申请,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发,从中成药出发,向生物药、疫苗、医疗器械、互联网医药等大健康领域进行延伸。其次,大力提升产品生产制备工艺技术水平和药材质量标准。第三,始终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在心衰和脑痴呆等疾病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转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 张赫 赵苑旨)
编辑:程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