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肩背疼痛,确诊特殊肺癌,多学科诊治突破手术“禁地”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郑乔瑞 童小仙

老张(化姓)怎么也想不到,半年前的肩背痛,竟然演变成一场与“特殊肺癌”的搏斗。

老张是江苏人,今年5月,他左肩背部痛得受不了,当地医院胸片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左上肺有个肿块”。一全家惊慌不已,四处打听下,他们慕名前往浙大二院找到胸外科范军强主任医师。

查看过外院胸片后,范军强敏感地感觉到不寻常。他安排老张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等检查,结果确诊为肺上沟瘤……

肺上沟瘤,又称Pancoast瘤,是原发于肺尖部的支气管肺癌,属于原发性肺癌的少见类型。它常侵犯胸廓入口结构,如肋骨、椎体、锁骨下血管、臂丛神经等,因其解剖位置复杂,向来被视为手术领域的“禁地”,操作稍有不慎便可能让患者命悬一线。

鹅蛋大小的肿瘤,位置刁钻

多学科协力拿下

老张的肿瘤,体积“庞大”,更已悄然侵犯胸壁,与左侧锁骨下动脉紧密相连(万幸的是暂未发现远处转移),情势危急,刻不容缓。

图片

治疗前胸部CT示:左上肺巨大肿瘤,侵犯胸壁,与锁骨下动脉关系紧密,浙大二院供图

如此大的肿瘤,且位置“刁钻”,如果立即手术,不仅难以将肿瘤切除干净,而且难度太大、风险太高。想到这里,范军强立即组织开展多学科讨论,最后确定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再由放疗科行局部放疗,待肿瘤缩小之后再行手术。

经过五个月左右的新辅助化疗及放疗,老张的肺部肿瘤明显缩小,肩背部疼痛症状也渐渐缓解。

图片

经过新辅助化疗+免疫+放疗后,胸部CT显示肿瘤明显缩小,浙大二院供图

手术时机等到了!

经过前期细密的准备,12月9日,在麻醉手术部各种监护、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等保驾护航下,范军强主任医师团队着手为老张手术。

由于肿瘤位于胸口入口处,众多重要血管、神经在狭窄空间里纵横交错,解剖极其复杂。以往,肺上沟瘤被认为是不可手术和无法治愈的……

无影灯下,医生切开皮肤,锯开胸骨,切断肋骨,游离保护锁骨下动脉,保护迷走、膈神经,肺动脉干阻断,结合胸腔镜辅助仔细清扫了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经过3小时的奋战,范军强团队终于将肿瘤所在的左上肺叶及侵犯的肋骨完整切除。术中出血仅300ml,避免了大出血,全程非常顺利,过程中得到骨科柳萌副主任医师的协助。

术后病理显示,老张的肿瘤切除彻底,困扰他多时的肩背部疼痛完全消失。就在前天(12月16日),老张已顺利出院。

图片

老张出院时和医护团队合影留念,浙大二院供图

范军强医生说,肺上沟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多学科交叉性,是胸部肿瘤治疗中的难点与挑战。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外科技术的进步,更得益于团队协作和术后护理的紧密配合。

手术“禁地”——肺上沟瘤

肺上沟瘤,因其解剖位置复杂,向来被视为手术领域的“禁地”。

在肺上沟瘤周围,众多重要血管、神经纵横交错,解剖极其复杂,医生要想在这其中完整切除肿瘤,就如同在密布着高压电线和精密线路的狭窄机房内,小心翼翼地拆解一台机械设备,既要确保不触碰到任何一根电线或线路以免造成灾难性后果,又要精准、完整地移除故障部件,还要把故障部件影响到的周边部件一同移除,难度可想而知。

肺上沟瘤的发病率占肺癌的5%左右,病理以腺癌多见,其次为鳞癌和大细胞肺癌。发病年龄多数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以肺部右侧多见。

临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肩部和上肢疼痛,疼痛通常沿着臂部到肘部,最终到达前臂内侧,疼痛剧烈且难以忍受,需使用强效止痛药才能些许缓解。此外,该病还会发生手部肌肉萎缩,Horner综合征(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下陷或额部少汗),以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以及指南的推荐,经评估可耐受手术且可达到完全切除的患者可以行术前同步放化疗+ 手术的三联治疗方式,不能耐受手术或者不能达到完全切除的患者可选择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应当遵从个体化治疗原则,从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中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上沟瘤虽然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恶性肿瘤,但通过多学科协作、精准手术和综合治疗,患者仍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和良好生活质量。

医生提醒,如出现持续性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检查,避免延误诊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