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樊燕飞 记者 方力
家门口就有个书房,能遇见“诗与远方”,这是许多人的梦想。在杭州西湖区,这样的生活触手可及。都说深夜为读书人点燃一盏灯,一座城市就被点亮了。家门口的城市书房,或许就是这盏明灯和一缕阳光。
潮新闻《西湖书房》系列第三篇走进一家“阳光书房”。
陈书影 摄
“我曾经的人生目标是开一家书店,或者在西湖边开一家咖啡馆。现在两个愿望同时实现了,虽然咖啡店不在西湖边,却在西湖区的书房里,也算一种得偿所愿。”上午9点,是杭州文一西路460号文新街道阳光书房的开门时间,书房“90后”主理人郑雪婷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桌椅书架需要擦拭,自助借书机要检查有没有故障,1万余册的书籍要时常比对是否按类归位,咖啡吧台玻璃橱窗里的水果要及时更换,桌椅在前一天晚上九点闭馆时就已经摆放整齐,早上来把地板拖干净就好了。
时不时有居民来问借书机的操作方式、在咖啡吧台前点单、询问饮用水的接水处,郑雪婷一一应答处理,并在做咖啡时向大家展示了自己“专门学习过的手冲咖啡手艺”。
“我爸爸是个非常爱看书的人,20年前不像现在这样家门口就有社区书房,也不能通借通还。当时离我家最近的、有借阅功能的书房,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但无论严寒酷暑,爸爸都坚持每个月带我去一趟,因为图书的借阅期最多只有一个月,续约也要把书带过去。”
郑雪婷以前是培训机构的老师,后来做了社区书房的工作人员,她说最大的感受就是,书房正变得更多元、更开放、更包容、更便利:“书房的变迁和这份工作本身都让我非常开心,能从中感到内心的宁静。”
每到假期,书房就变得热闹而温馨,学习的孩子、阅读的居民、备考的年轻人汇聚到这里,书房最深处的亲子阅读区也有小朋友在看绘本画册。
受访者 供图
阳光书房每个月还会定期开展公益儿童绘本阅读、青少年跳蚤市集、心理学沙龙读书会、非遗手作体验、传统乐器演奏会等。
郑雪婷要制作活动海报,也会请志愿者来帮忙一起整理书籍。
书房隔壁是心理辅导室,郑雪婷这天接待了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年轻人,女孩对未来有很多的期待和茫然,想听听郑雪婷的想法。
“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不断迭代,我需要更加努力。”郑雪婷准备好了接下去几次的活动方案,整理了一些图片和文案,准备投放到社交平台账号。
受访者 供图
作为西湖区“家门口”的图书馆,阳光书房面积300平方米,有45个座位,设有图书借阅区、阅览自习区、亲子阅读区、心理咨询室、咖啡吧等,并已实现杭州地区所有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将其作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补充,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目前,它能开展覆盖各年龄层、传统与现代兼容的文化交流活动。
“期待有更多居民走进阳光书房,一起阅读、交流、学习、娱乐,在家门口的书房里一同感受文化共享带来的快乐!”郑雪婷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