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卫生巾塌房?这本书全面而真实地重现女性卫生用品的发展历史

月经是女性生理成熟的美好象征。但长久以来在父权制的价值观下,月经被视作一种宗教文化禁忌,是身体不洁的表现,甚至让女性产生了羞耻感。女性卫生用品的出现,不仅守护了女性的健康与快乐,更是改变了女性的意识,让女性对月经有了积极的认知。

每一位女性从初潮到绝经要用掉1万多片卫生巾。然而如此切身重要的物品,我们了解的并不多。《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以女性卫生用品的发展和演变为主线,介绍了卫生巾问世之前女性的经血处理方式,剖析了世界各地阻碍女性卫生用品发展的月经禁忌,聚焦日本一次性卫生巾鼻祖“安妮卫生巾”的诞生、没落和其成就的社会意义,浅析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卫生巾的性能及其问题等。

卫生巾的出现让万千日本女性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大跨步地迈入社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不仅是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也揭示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更展现了女性身体自主意识的觉醒过程。

图片

《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日]田中光 著,曹逸冰 译,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卫生巾诞生之前:从植物到脱脂棉

远古时代用植物,王公贵族用丝绸

人类是从何时、出于何种原因生出了“处置经血”的念头?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是因为养成了穿衣的习惯,不再赤身裸体,所以需要避免经血沾到衣服,还是因为通过经验总结出了“血液会导致传染病”,所以才要及时处置,以防感染?具体开始处置经血的时间和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在布、纸等材料问世之前,人们使用的很可能是植物的叶片与纤维。

日本绳文时代的遗址出土了麻,《魏志·倭人传》中也有与使用麻有关的记载。

日本推行律令制后,麻布和葛布成了“调”与“庸”的对象,作为服装的原料普及开来,获取碎布相对容易。因此在棉织品自大陆传入(战国时代)并普及(江户时代)之前,用于处置经血的很可能就是麻布和葛布的碎片。

丝绸同样自大陆传入日本,催生出了桑蚕产业。相传平安时代的贵族会将丝绸缝成袋状,填入丝绵,像卫生巾一样垫着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医学书籍——成书于平安时代的《医心方》(984年)——中介绍了一种用布制作的经血处置用品,名为“月带”。顾名思义,它称得上“月经带”的前身。

月经带是一种用于处置经血的细长布条,通常缝制成类似于兜裆布的“丁”字形,以便穿戴,因此又称“丁字带”。到了近代(明治时代以后),人们倾向于将手工缝制的布带称为“丁字带”,胶皮制品或现成的布制品则统称为“月经带”。

将“月带”读作“污秽之布”(穢れの布)的原因正是视月经为“污秽”的观念(详见第二章)。“月秽”也是月经的旧称之一,能在史料中找到的月经旧称还有“月事”“月水”“月华”,等等。之所以都带个“月”字,是因为标准的月经周期为28天,与1个月的长度相近。

纸被用于处置经血的历史则始于江户时代。

造纸术早在610年便已传入日本,但起初产量很低,仅供部分贵族用于书写,或用作户籍簿的内页。自中世起,纸张的产量不断增加,到江户时代终于逐渐普及。

江户时代的女性会将化浆重抄的粗纸、棉絮置入阴道或垫在阴道口,再用棉布丁字带固定。因形似马的肚带,“马儿”就成了丁字带的别名。男性兜裆布的别名“手纲”也可用于指代丁字带。

《妇人卫生杂志》为何关注月经?

我们很难在江户时代之前的史料中找到有关经血处置方法的记录,但明治时代有面向女性读者的“妇人杂志”可供参考,大正时代甚至留有当事女性的口述记录。

那就先对照《妇人卫生杂志》(1888—1926年),看看明治时代的女性是如何处置经血的吧。在切入正题之前, 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时代背景,阐明“为什么这本杂志里会有大量关于月经的文章”。

《妇人卫生杂志》是大日本妇人卫生会(以下简称“妇人卫生会”)的机关刊物。妇人卫生会成立于1888年,旨在为女性提供卫生教育。核心创始成员为医务工作者(如近代日本第一位女医生荻野吟子)和官太太,会员多为上层阶级的女性和护士(当时的日语称作“看護婦”)。

妇人卫生会广邀各路有西医背景的医生举办讲座,并将讲座文稿刊登于《妇人卫生杂志》,致力于开展面向女性的卫生教育——说得再直截了当一些,就是致力于培养“健康的母体”。当年的明治政府喊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改善“母体”入手,这样才能生出更多强壮健康的士兵和劳动力。

因此,《妇人卫生杂志》经常提及和家庭生活(包括如何过上健康而卫生的生活、如何烹制富有营养的饭菜、如何照顾患病的子女等)、怀孕分娩有关的知识,也刊登了不少关于月经的文章,主题涵盖了“经期调养”“月经异常”“月经轶闻”等方面。

“月经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并为怀孕做准备,是女性不可或缺的生理现象。”“月经乃妊娠之本。(中略)妊娠为种族繁衍的必要条件。如无妊娠,则人口无法繁殖,国家也无法保持富强。”——上述言论足以体现,月经在当时被定位成了实现“富国强兵”的重要生理现象。

“无论走到哪个国家,无论那个国家是野蛮还是文明,妇人谈论月经似乎都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演讲中可能会用到少许令人不快的术语——”“照理说,这本不是能在贵妇千金面前聊的话题——”受妇人卫生会之邀举办讲座的医生常用这样的开场白。但他们还是在培养“健康母体”这一使命的驱使下,大力主张对月经进行医学管理的必要性。

《妇人卫生杂志》于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创刊, 大正末年(1926年)停刊。在同一时期发行的其他“妇人杂志”的健康咨询专栏里,偶尔也会提及痛经和经血的处置方法,但以“月经”为主题的文章少之又少。

不准骑车、跳舞、喝咖啡、看书……

《妇人卫生杂志》将月经定位为“确保国家富强”的重要生理现象,而致力于在医学层面管理月经的医生们也为读者提供了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血量等方面的标准数值。

医生们还大力阐述了经期的“调养”之道,也就是“经期的种种禁忌”。他们认为如果不严加遵守,“不仅会导致生殖器疾病,还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治愈的顽症,以致终身不适”。

不止一位医生将骑自行车,骑马,练体操,跳舞,织布,缝纫,长时间地直立或行走,在崎岖道路上行走,长时间乘坐火车,马车或人力车,弯腰干活儿,搬运重物等列为禁忌,连跪坐都成了禁忌之一,因为这种坐姿会影响下腹部的血液循环。

为何不准跳舞?一位医生解释道,“现今流行于日本妇人社交界的‘舞蹈’会导致经期生殖器充血,进而引发性欲亢进,造成种种妇科疾病”。“饮用酒精饮品、咖啡等”“全身浴、半身浴、冷水浴和海水浴”也是常被提及的禁忌,但医生们在这两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人建议在量多时喝咖啡或粗茶 (“经期尽量选择刺激较少的食物,量多时可饮用咖啡粗茶,量少时可摄入补品”),也有人建议经期女性以“坐浴”保持清洁。

医生们还要求经期女性做好精神层面的调养(“应避免精神严重亢奋,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因此不得一惊一乍,不得勃然大怒,以心平气和为佳”),不得出席红白喜事、参加社交活动、观看曲艺表演、阅读小说,等等。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神经会在初潮来临的同时变得过于敏感,此后每次来月经都会陷入容易患上精神疾病的状态。有关部门也总是将女性的自杀与扒窃和月经联系在一起(详见拙作《月经与犯罪:质疑女性犯罪论的真伪》)。专家开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时,也会重点关注犯罪行为与月经的因果关系,因证实与月经有关而被判无罪的情况并不少见。

  作者:[日]田中光

文:[日]田中光编辑:蒋楚婷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