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看振兴】红色薪火代代传

图片

图片



红色薪火代代传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王国珍 詹贤春


午后的兴仁市城北街道海河村全然不见冬意萧索。矗立村口的红军海河战斗纪念碑傲然挺立,兴仁海河红军革命战斗遗址公园展示中心内,海河村村民郑昌文正在向游客介绍村寨的红色历史和今昔之变。


图片


1935年4月,红军长征来到黔西南州,分左、中、右三路行军进入兴仁,4月20日在海河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红三军团与国民党梁华盛部在海河村鏖战近7小时,大获全胜,成功牵制来犯之敌,实现顺利走出黔境、入滇北上的战略转移。2018年以来,海河红军长征遗址分别被列为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左右江革命老区建设单位、全省首批28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


图片


“听我奶奶讲,当年红军来到这里,第一时间喊村民躲避,说要打仗了……”曾有6年军旅生涯、现64岁的海河村村民郑昌文,饱含深情说起祖辈相传的这段弥漫硝烟的历史。他指着展馆里的行军壶告诉记者:“这上面被子弹击穿的两个孔是对角穿的,这个壶还是我二哥挖地的时候从土里刨出来的。”每当讲起这段历史,郑昌文便满是自豪。他的叔叔伯伯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奉献力量。受红色文化的影响与传承,他的儿子也参军入伍,传承家族的参军传统,使军人的使命感在家族中延续。


图片


红色基因薪火承继,动人故事代代流传。红军故事已融入海河村民的血脉,成为激励大家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更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0年海河红军战斗遗址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单位后,我们争取公安部帮扶资金,建设集‘红色+旅游’‘红色+乡村’‘红色+研学’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园,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海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林必菊介绍,海河村以“红色美丽村庄”为目标,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与红色资源挖掘,在保留海河战斗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探索乡村善治路径,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红色文化体验园全长3.5公里,沿当年红军长征行进的路线而建,布局研学、中药种植、采摘等多元业态,实现以文带旅、以旅促农。园区内,村集体的林下菌基地勃勃生机,200亩中草药示范基地刚刚收割完板蓝根,两个基地提供约30个岗位助力村民家门口就业。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欣欣向荣的产业基地。


图片


在村民侯森严邀请下,记者走进他家小院。三层漂亮小楼让人赞叹,庭院收拾得清清爽爽,一架佛手瓜果实累累。


前几年,侯森严在外地开挖掘机,月入约5000元,妻子在县城摆摊卖水果。尽管如此,家中上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下有三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两个念初中,压力颇大。海河村依托红军革命战斗遗址发展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落地,旅游道路改造升级等工程迅速推进。侯森严顺势返乡投身道路修建工程,参与家乡建设。“每天能有大概600元收入。以前一到开学报名就头疼,现在轻松多了。在政府支持下,村里组织改造猪圈、牛圈的化粪池,新建了鸡圈。以前鸡都是散养,现在一个鸡圈能养50只鸡,方便又实用。瓜架上的佛手瓜还能卖给游客或者拿到集市售卖。”


侯森严家实实在在的改变,往昔与如今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改变,不同程度都发生在每一个海河人身上。


近年来,海河村充分利用各级资金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绿色院落”的乡村风貌。通过推进果园、菜园、花园“三小园”建设,实施户厕改造与厕污治理项目,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同时搭建农耕文化展示区,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图片


海河村杨家山组,道路两旁的格桑花在微风中摇曳,让村庄满溢灵动与明艳。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结合家家户户庭院美化,村委会引导群众在道路两旁种上寓意“美好时光”和“幸福”的格桑花。


走进村寨,村民庭院景象各异,瓜架、葡萄架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小院里,蔬菜鲜翠欲滴,还有繁花、多肉等盆栽点缀,充满生活意趣与盎然生机。村民们不时笑呵呵地与游客打招呼,邀请到家小坐。


“自2023年6月海河红军战斗遗址展示中心正式运营以来,我们积极整合当地资源,打造了村集体经济性质的民族团结食堂。”林必菊介绍,“食堂的2名员工均来自本地村民,食材皆由村里农户种植。食堂提供自助餐,每位12元,单点餐最贵为40元。食堂作为村集体经济关键部分,今年收入已超10万元。”


截至今年11月底,海河村已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660场次,旅游参观总人数达20556人次,旅游收入超30万元。“红色+研学”模式更是推动村庄产业转型升级,已有30多支省内外队伍前来开展研学活动。


海河承载厚重的红色历史,海河村民肩负守护遗址、传承长征精神的重任。这是无比珍贵的财富,是继续发展前行的力量和源泉。







海河村,这个曾经红军战斗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红色+旅游”“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将海河村建设为“红色美丽乡村”,实现了将红色资源到旅游资源的有效转变。


海河村的变化,是当地红色文化与绿色发展融合的生动实践,深刻彰显着红色基因的力量。村民在红色精神激励引领下,一手抓产业振兴,积极探寻特色产业路径;一手抓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游乡村风貌。海河村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们,被家乡的变化所吸引,纷纷踏上归乡之路,在家乡的建设中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与满满的成就感,积极投身于干事创业的热潮之中。海河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践行新时代长征精神,让先辈的故事与精神,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持续释放时代光芒。





策划:查必芳 专栏编辑:陈茜茜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