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不能放,楼下没处放”“离得有点远,使用不方便 ”“没有地方充,我能怎么办”
“电动自行车禁止入楼,但楼外面却无处安放”,这样的矛盾让不少居民感到无奈。2023年2月,《天津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高层住宅楼。2024年2月起,我市部分区域进一步出台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居民楼。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禁令实施已有一定成效,但违规行为仍屡见不鲜:电动自行车推入楼内、私拉电线充电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隐患挥之不去。一些居民直言,“楼上不能停,楼下没地方放”“小区没充电桩,远了不方便”,为此选择铤而走险。问题背后,是政策落地的短板,还是配套设施的缺失?记者对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南开区凯兴天宝公寓居民杨先生反映,社区的北区虽然有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充电费用高,二是设施简陋,三是车棚距离南区较远,使用不方便,四是充电口数量少不够用。目前,小区内“飞线”充电、上楼充电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尽管小区网格群里经常发布通知,不准在楼道、家中或户外违规充电,但因楼下充电确实不方便,希望能完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12月9日16时30分,记者前往南开区凯兴天宝公寓进行调查。该公寓分南北两区,由天宝路隔开,距离较远。根据杨先生的反映,记者首先来到北区10号楼附近的车棚。记者看到,车棚面积不大,灯光昏暗,角落处堆放着杂物。在车棚一侧墙面上,安装了一排插座,有十多个插头。墙面上的插线板有明显老化迹象,有的插线板已发黑,墙皮脱落,还有多处从天花板流下来的水渍。墙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充电区”以及“充电费3元”的字样。现场观察,仅有三四辆电动自行车在此处充电。记者在车棚转了一圈,没有找到管理人员,只好根据告示板上的电话,联系到了车棚的管理者,这位管理者在电话里表示,充电加存车一共6元,也可以优惠到5元,单独充电是3元。
记者在小区随机采访,一些居民表示并不知道车棚里有充电设施,另一些居民表示虽然知道,但对于车棚内充电设施的安全性存疑。“这个充电设施,看起来就不太规范。充电插头旧旧的,装得也七扭八歪。”“充电费不明晰,一口价3块钱,明显比在家中充电要贵上不少。”几位居民反映,车棚设施缺乏安全保障且收费不够透明。
从车棚出来,记者又继续走访了小区南北两个区域,看到小区内存在大量“飞线”充电的现象。有的居民从一楼的窗户飞出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有的居民从高层引出电线至一楼,接线板就吊在一楼门口,仅用塑料袋包裹;有的居民从七八楼高层引线下楼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更有甚者直接将电池拿上楼充电。
针对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凯兴天宝公寓居委会负责人表示,小区北区车棚的充电桩由正规企业安装,社区与物业公司一直在责成运营方整改车棚设施,并在这个月初召开了居民联席会,计划聘请新的车棚管理人员。针对南区没有充电设施的情况,物业将对接充电桩企业,在南区选址建充电设施。
智能充换电柜利用率不高
充电桩距离居民楼有点远
为解决河西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不便的难题,今年上半年,河西区政府在全区14个街道共建成540余座智能充换电柜。然而,宾水南里仍有居民反映充电不便。
12月10日17时许,记者来到河西区宾水南里小区。小区北门处的非机动车存车处,既可以存车也可以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记者以用户身份向一位自称管理人员的女性咨询存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问题,该女性全程没有明确解答收费标准。随后,记者来到宾水南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存车处已经外包,充电收费标准:一度电为1.1元至1.3元之间。对于居民反映的充电不便的问题,工作人员坚称“不可能”,并表示今年河西区安装了一大批智能充换电柜,宾水南里小区就有两个,加起来超过200个充电口,肯定能满足居民充电需求。
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出来后,记者在小区内展开调查,发现该小区在72门对过和党群服务中心旁各安装了一处智能充换电柜。每个充换电柜有90个充电箱,居民用手机扫码后可将电动自行车电池放进去充电。“小区里还有充换电柜?没听说过,我的电池都在朋友家一楼充电。”“智能充换电柜只能充可拆卸的电池,我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不可拆卸,所以没法用。”“看到安装了智能充换电柜,但是没见几个人使用。”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骑电动自行车的居民,有的说没听说过充换电柜的存在,还有的说知道但是不能用,还有一些居民说使用率不高。
记者观察了一个多小时,直到18时许居民陆续下班回家,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多了起来,然而党群服务中心旁的智能充换电柜一直没人使用,反而几步之遥的57、58号楼门前,不下5辆电动自行车从楼上“飞”出充电线,更有甚者从四楼“飞线”给一楼电动自行车充电。
记者随后又来到位于古海道上的海景文苑小区。小区内有好几栋高层住宅。居民张先生带着记者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小区里一共安装了15个充电口,其中5个装在小区北门的地下车库入口处,另外10个装在小区物业办公室门口。“我问过物业经理,我们小区目前有300多辆电动自行车。目前充电口和电动自行车之间的比例是将近1比20,缺口巨大。白天还好说,晚上根本就抢不到充电接口,而且这些充电口距离我们楼栋比较远,推过去走回来差不多要10多分钟,使用起来不算方便。”此外,张先生对目前这种充电模式提出质疑,“露天充电,降雪下雨怎么办?车辆安全谁来保障?再者,冬天气温经常在0℃以下,低温下充电影响电池寿命。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在先。”张先生表示,自己曾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建议利用小区内的空地新建一些电动自行车充电口或充电车棚,但至今未见进展。
红桥区千吉花园小区有居民反映,小区之前公示过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点位,目前只安装了一处30个充电口,再加上原来社区居委会旁边的8个充电口,一共38个充电口。对于一个有着两千多户的小区来说,这些充电口根本不够用。另一位住在8号楼的居民也反映,她每天乘坐电梯上下楼,发现长期有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乘电梯上楼、入户,小区居民楼都是20多层、30多层的高层建筑,虽然在楼道墙体、电梯轿厢内都贴有“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的提示,但因缺少充电设备,电动自行车进楼屡禁不止。
12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红桥区千吉花园小区实地走访,发现在每栋居民楼前都停放着不同型号的电动自行车,少的十几辆,多的有三十几辆。记者跟随一位居民进入楼内后,看到一户居民把电动自行车摆在自家门外的楼道里。往楼上走,依然能见到停放在楼道的电动自行车。该居民告诉记者,因为当天是工作日,楼里的电动自行车并不多,到了晚上下班时间,推车上楼现象更加普遍。
记者来到位于16号楼与17号楼之间的社区居委会旁边,这里有一处小型电动自行车车棚,一共有四组8个充电口。此时,有一辆电动三轮车和6辆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车棚内张贴了充电收费标准:按现行合表电价政策0.515元/度计算,服务费另收,收费标准也根据功率范围进行了公示。
在小区居民的指引下,记者又来到该小区北侧停车场的一处电动自行车车棚,这里共有30个充电口。这处充电车棚旁边的柱子上,张贴了一张小区停车位调整通知,从内容上看,这处充电车棚是在原有的4个机动车停车位上改建的。一位前来取车的居民表示,今年上半年,小区征求全体业主意见,选定了几处充电车棚点位,目前只建成了这一处,加上居委会旁边的,也不足40个充电口,来得晚了,根本“抢不上”充电口。据估算,小区居民有2000多户,即便只有几百辆电动自行车,现有的充电口也完全不能满足充电需求。于是,电动自行车上楼,就成了居民的无奈之举。
电动自行车上楼、“飞线”充电现象既暴露设施不足、收费不透明、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也反映部分居民安全意识薄弱。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在便利与安全间找到平衡,值得进一步探讨。
海河传媒中心出品
今晚报记者 庄媛 狄慧 刘波 胡智伟文并摄
编辑:杨佳湲